书评A222:壶中岁月花间酒,袖里乾坤纸上雄——读《漏网之鱼:1840-1949中国小历史》
文/望月听雪
“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此句出自《世说新语·咏雪》,谢道韫的风雅词韵、人文情怀,在一咏一吟间已显山露水,“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当时无人能出其右。“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咏絮才’用的即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可惜谢道韫的咏雪佳作有句无篇。另一首《泰山吟》虽不及她的咏雪句著名,亦差可见其文才气度。'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再回首看那句咏雪,竟有“孤句盖全篇”之气魄。
这便是“世说体”的魅力所在,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商山大隐有还无,一种风流信特殊。底事鸥盟成束缚,拈花未竟愧江湖。”
“明末名臣兼学者叶向高曾编有《说类》一书,其中云:'稗官家言,自三代时已有,而后莫盛于唐宋,学者多弃而不道,然其间纪事固有足补正史之所未及,而格言眇论、微辞警语,读之往往令人心开目明、手舞足蹈,如披沙得金,食稻粱者忽啖酥酪,不觉其适口也。’可见'世说体’的生命力之顽强。”
由此发展而来的各类小段子,于民间广泛流传开来,街头巷尾、茶坊酒肆,说书人的一方天地里,引来无数的追捧,此一隅间妙趣横生、笑语声不断,说的自然都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极尽讽刺渲染之能,于正史外多了一份野趣。发展到今天,于碎片阅读的时代,各种称谓,“历史段子”、“微历史”、“微博体”……
“不管称之为'微博体’,或者简简单单地叫它'历史段子’,'微历史’之类的书,虽然在宣传上常说是'世说新语体’,但《世说新语》只有一部,其立意之高远,行文之简洁,气韵之清雅,恐非当下'微历史’之类的段子书所能相提并论。”这是自序中的谦卑之词,然“虽说是片言只语,但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历史的小处却也彰显了大历史中若隐若现的脉络与风骨。”
“'微历史’主要在编不在写,它主要由数百上千的段子组合而成,建立在积累多年的读书笔记之上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批评说,《语林》《世说》一类书,'务多为美,聚博为功,虽取悦于小人,终见嗤于君子’。当然,这也只是刘知几的一家之言,并不等于'世说体’没有存在的价值与必要。”“如是,本书也算是应运而生,并愿与'君子小人们’共赏之。”
“九鼎沸莫止,大厦倾莫支。太阴初阳不得烛下土,六龙望望闽之陲。六宫掩泣向北去,孤臣凭城尚南顾。也知天命有所归,忍为生灵贷生路。当时不死良为此,至今人说姜与李。君家富贵八十年,露台风馆啼猩鬼。世事茫茫难具论,遗诏幸得传诸孙。乌丝细字书题罢,黄叶乘秋正打门。”历代天子,无论其暴政或是仁义,贵为一国之君万人之上,亦无法知晓其天命,而历史发展有其偶然亦有其必然性。
“甲午战败后,光绪对时局日非而心急如焚,欲以变法求生存。其曾向庆亲王奕劻抱怨:'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慈禧太后听后怒道:'他不愿坐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坐之!’经奕劻的极力劝说,慈禧太后才恨恨地说:'由他去办,等办不出看他怎么说!’庆亲王复命时,并未将慈溪太后发怒之事告诉光绪,而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太后不禁皇上办事。’”
之后,“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诏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1899年,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新世纪近在咫尺。但对于那时的清朝人来讲,用干支纪年法来讲,这一年是己亥年,是大清光绪二十五年。京城中的很多满人都有预感:这可能是用光绪年号纪年的最后一年。”
“光绪皇帝,四岁登基,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抵触,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1908年,光绪帝驾崩于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清崇陵。”光绪的一阙《拟秋风辞》,仿古喻今,“秋风起兮草木黄,燕子归兮雁南翔。芙蓉落兮桂子芳,怀古人兮不能忘。横汾之歌何壮哉,俯仰千古真雄材。宝鼎出兮祠后土,性好奇兮志用武。嗟太荒兮安足数,五谷熟兮衣裳完。秋风秋风兮,毋使吾民饥且寒。”“汉武挣脱老太后的束缚,外拓疆土以安邦,内兴儒教而定天下,大有作为于后世。当年游弋汾上,继乃祖之威高唱大风云飞,何其豪爽!而光绪亦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然终被老太后禁锢瀛台,戚戚然唯有叹息留于后世,令人太息。今哀其不幸,亦哀我中华之大不幸也。”
这是“一部全新的晚清民国史,拂开历史灰尘,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再现晚清民国的历史现场,晚清民国版《世说新语》。以1840年至1949年为时间范围,从中精挑细选了千余条不太常见而发人深省的历史小段子。”“风云甲午已途穷,忍见昆仑日渐融。国帑施施过蝜蝂,官仓挺挺聚贪虫。壶中岁月花间酒,袖里乾坤纸上雄。四海滔滔凭尔沸,繁华梦里且装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