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什么》入选2020年12月“中国好书”榜单

《中医是什么》

入选2020年12月“中国好书”榜单

王祚邦 著

推荐理由: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中医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关注。但是,面对中医,还存在一些误区和误读。本书是一本普及中医基础知识的科普读物。作者从专家高度出发,从普通百姓视角入手,以中医基础、中医诊病、中医经络、中药和中医养生五部分内容,结合日常案例,浅释中医理论和基本概念,力求体现出中医的特色、思维以及诊疗特点。全书选题精当,深入浅出,亦评亦说,求真求实,为读者和中医之间建起了一座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桥梁。

作者简介

王祚邦,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教授,原深圳市中医院针灸·康复中心主任,首届深圳市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深圳市康复医师协会副会长,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第三届、四届政协委员。

专家推荐

这些文章,既站在专家的高度,从学术上求真,又立足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从应用上求实,把诸如“中医的阴阳五行”“中医的精气血津液”“中医脏腑的功能”“针灸不用药,何以能治病”“中医是如何做出诊断的”等老百姓时常关心而又不能完全说明白的问题一下子讲清楚了。通过他亦理亦趣、亦评亦说的表述,拉近了医生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架起了医学知识与生活需求之间的桥梁。

——温长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

使用深入浅出的文笔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和术语,将中医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及诊疗方法融入到图文和故事案例中,读起来轻松有趣,读完此书你就能真正明白中医是什么,就能真正懂得中医治病、养生的真谛。

——肖相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精彩文摘
中医的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心、肝、脾、肺、肾)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胆、胃、膀胱、大肠、小肠、三焦)、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官(眼、耳、鼻、舌、口唇)、九窍(头部七窍及前、后阴)、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气、血、精、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有机”二字。所谓有机,当然不是指“有机农作物”“有机肥”的“有机”,而是说人体各脏腑组织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协作,既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制约。各脏腑组织间在生理上是相互作用的,在病理上也是有“连坐”影响的,就是说某一个脏腑受病,与这一脏腑有一定关系的其他脏腑都会连带受影响。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中医诊病的视野是很宽的,比如说,一人患眼病,眼睛红肿疼痛,西医会让你去看眼科,而中医可能会首先想到“肝火上炎”,会给你清肝泻火;当某人股票亏空或生意失败,情绪抑郁,会“肝气不舒”,中医在给他“疏肝解郁”的同时,还可能会考虑给他健脾养胃,以防肝木克犯脾土。这就是中医整体观念下的“治未病”的具体应用。

中医是“对证治疗”

而不是“对症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它与中医的“整体观念”一道,被视为中医的基本特点之一。为什么中医讲究的是“对证治疗”,而不是“对症治疗”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证”与“症”的区别。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对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它包括了疾病的起因,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正邪之间的关系及疾病可能发展的趋势等。它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而“症”则是指疾病的某一个症状,是病人诉说的不适,如头痛、发热、身痛等单一症状。同一症状可以由多种不同的病因引起,其病理机制常大相径庭,基本性质也可以完全不同,如头痛既可以由瘀血引起,也可以由痰湿引起,还可以由外感所致。所以,我们从某个单一的症状是不能判断疾病的性质的。故中医讲究的是“对证治疗”,而不是单纯的“对症治疗”。

“病”与“证”

“辨病”与“辨证”

“病”的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包含了该病的自然进展过程及其转归和预后。“证”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比如说,乳腺癌是一个病名,乳腺增生症也是一个病名,这两种病或许在某个阶段都会存在“气滞血瘀”的证候表现,但从总体来看,这两个病的发展转归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可见,对“病名”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既然病的概念是如此重要,那我们为何不说“辨病论治”,而是要强调“辨证论治”或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论治呢?那是因为疾病的临床表现并非都是千篇一律的。比如,有甲、乙两人同居一室,且同时患“感冒”,同去就诊。医生诊断:甲为“风热感冒”,乙为“风寒感冒”。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甲、乙二人的体质不同。由于“甲”素体阳盛,外感之后,机体的反应易向热的方面转化;而乙呢,身体虚弱,素体虚寒,故外感后,机体的反应就容易向寒的方面发展。对“甲”的治疗宜辛凉解表,而对“乙”的治疗,则应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看见了吧,两人虽然同患感冒,但因两者临床表现的“证候”各异,故治疗方法也就各不相同。这就叫“辨证论治”,也称为“同病异治”。在此,我们不妨来看看西医是如何处理的。大家知道,西医是很重视诊断的。若甲乙二人的诊断都是感冒,那病因就是感染流感病毒,治疗原则理所当然就是抗病毒,所以两人所服药物很可能就会完全相同。

此外,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中医对两种完全不同的病,只要表现为相同的“证”,有时也可以用同一种方法给予治疗。比如,有这样三位患者,一为久痢脱肛、一为子宫下垂、一为胃下垂,虽然三者的病名各不相同,且差异很大,如果其病机都是“中气下陷”,就都可以用提升中气之法给予治疗。对此,中医叫作“异病同治”。因此人们常说“中医是治疗患病的人,西医则是治疗人患的病。”

“津液”是什么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关节液、涕、泪等。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是津和液的合称。津和液虽同属于水液,但两者在形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所以从概念上应加以区别。一般而言,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稠厚,流动性较小,贯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津与液也有阴阳之分,津走腠理而为阳,液注骨而属阴。但津与液本为同类,且两者之间可互补转化,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

津和液的区别,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对“伤津”“脱液”的病理变化的分析。简单而言,伤津主要是丢失水分,常见于急性吐、泻之后;脱液不但丢失水分,更损失精微物质,常见于热病后期或久病伤阴耗液。伤津未必脱液,脱液必兼伤津;脱液重于伤津,伤津乃脱液之渐,脱液乃伤津之甚。

津液代谢,又称水液代谢,包括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涉及脾、肺、肾、大肠、小肠与膀胱等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黄帝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这就是对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过程的简要概括。

“冬病夏治”与“夏病冬治”

为何冬季易发或者加重的病证要选择等到夏季去治疗呢?若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探究这些病证在冬季容易复发或加重的原因。

大家知道,因为冬季气温较低,气候寒冷,若是素体阳虚或阳气不足的人每到冬季就会觉得手足不温甚至冰凉,他们得比常人穿戴更多的衣物以求保暖,同时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自身的免疫功能降低,故此时稍有不慎,略感风寒,即患感冒,并极易新感引发旧疾,如常见的“老慢支”患者就是这种情形。到此,我们已经明白了这类“冬病”的患者,病因就在于其体质的“阳虚”。

其实,“冬病夏治”所治疗的不是他的病,而是他的阳虚体质。这也是一种“治未病”的方式。那么,治疗阳虚之体为何要选在炎热的夏季呢?正是因为夏季日照强烈,自然界的阳气正隆,尤其是“三伏天”,是全年最热的时节,此时治疗阳虚之体,正是借助天时,借力打力,因势利导,将盘踞在体内的寒气逐出体外,从而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这样常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当我们弄清楚了“冬病夏治”的原理之后,对于“夏病冬治”之理也就应该有几分清楚了。因为治病之理相同,只是“夏病冬治”所治对象的体质和治疗时机恰好与“冬病夏治”者相反而已。“冬病夏治”治疗的是阳虚之体,治疗方法当温阳,治疗最佳时节在“三伏天”;而“夏病冬治”治疗的是阴虚之体,治疗方法当滋阴,治疗的最佳时节当在“三九天”。

(0)

相关推荐

  • 独具特色的学科,中医诊病法概述

    中医诊法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其潜在的科技与人文文化内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医诊治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其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 ...

  • ​津液病

    津液是人体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有滋养脏腑.润滑关节.儒养肌肤等作用.其生成.输布与排泄,主要与脾的运化,肺的通调,肾的气化功能有密切关系. 津液病辨证,是分析津液病证的辨证方法.津液病证一般可概括为津 ...

  • 「关注」干燥综合征与肾损害 赵怡蕊

    "世界干燥日" 每年的7月23日是"世界干燥日",其源于瑞典眼科医生Henrik Sjogren医生的生日.他在1933年首次命名这种口眼干燥.腮腺肿大和关节炎 ...

  • 喜讯!诸葛io入选2020企业服务未来独角兽TOP50榜单!

    近日,互联网周刊公示了"2020企业服务未来独角兽TOP50"榜单,诸葛io作为一家定制化数据智能服务商,凭借为企业量身定制"产品+服务+咨询+再开发"一站式数 ...

  • 12月年金险榜单出炉,这几款收益还不错!

    随着2020年进入了尾声,最早的一批90后,现已全部迈入30岁. 而最近"延迟退休"的话题引发热议,养老又成为了一大热门话题. 我们究竟什么时候准备养老最为合适? 当然是越早越好. ...

  • 年终巨献:12月医疗险榜单公布!

    百万医疗险最近几年特别火,各家公司都争相推出这种保险.不过后来,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一些公司就开始注重服务的升级: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众安,率先推出了费用垫付.质子重离子.外购药直付.家庭护理等特色 ...

  • 2020年12月份“安徽好人”榜单揭晓 这10人上榜

    2021年01月27日 06:48:52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0人参与 0评论 日前,经公众推荐和专家评议,方雅青等10人入选2020年12月份"安徽好人". 他们是:扎根基层践 ...

  • 微喜报■白描《天下第一渠》入选2019年3月文学好书榜榜单

    魏锋专访  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白描<天下第一渠>入选2019年3月文学好书榜榜单 书名:<天下第一渠>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 ...

  • 12月四川旅行榜单出炉!冰雪、温泉与阳光一网打尽,有你想去的吗?

    12月的四川,是什么样子的? 也许是皑皑白雪覆盖森林与湖泊 形成了一个浪漫的雪国世界 也许是隐秘角落里的资格汤泉 坠入其间,舒展.轻松 真正做到回归心灵山野 也许还是暖暖阳光倾泻而下 为日渐降温的城市 ...

  • 好书·榜单丨《深海浅说》入选2020年10月中国好书榜!

    <深海浅说> 入选中国好书2020年10月榜单 昨日,2020年10月"中国好书"出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深海浅说>入选! "中国好书&q ...

  •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2020年10月中文原创榜单发布,这10本新书榜上有名!

    阅文·探照灯好书 2020年10月中文原创Top10书单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由探照灯书评人协会+阅文集团主办,腾讯新闻.微信读书.QQ阅读协办.每月评出十本原创好书榜,十本国外翻译图书,年度评 ...

  • 2020年9月中国好书榜单

    2020年9月中国好书榜单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结构性改革>,黄奇帆 著,中信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以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为线索,在宏观的视角下,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