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间休息是否要做作业?
——兼议四十二分之一与百分之百
晚上参加家长会。先是数学老师谈班级学习情况。她最后说:“我是刚教这个班级的。我开始发现这个班级的学习习惯不好。一下课就冲出教室玩,作业不做好也无所谓。后来,我观察了几天,都是这样。于是,我叫他们,作业不做好,就要在课堂上完成。不要课间休息时间去玩。学生已经是四年级了。家长要重视教育孩子。当然,教师也会尽心尽力。不过,我们对你的孩子的关心只是四十二分之一(这个班级有42个学生)。而你们对孩子却是百分之百。”
这个教师讲好后离开了。一个家长当场马上发作:“老师这样讲不对。课间休息就应该让学生玩,不能再做功课。这个老师对学生很厉害。同学背后都叫她母夜叉。我的小孩老是受她批评。孩子向家长提出,要学校调数学老师。如果不这样,我宁可换学校了。”许多家长也议论开了。回到家里,我问孩子。孩子说:班主任也反对课间休息做作业,但没办法。有的同学只能在听课时悄悄在底下做作业。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沉思。
孩子所在的学校在地区小有名气。几年来,毕业班学生的综合能力测试都在地区名列前茅。学校对临近毕业的学生的教育是抓得很紧。今天,特意安排四、五年级的学生家长来开会,教师要求学生课间休息也要把作业做完,主观愿望都是很好的。但关键问题确是好的动机为什么会引起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呢?联想到当前在基础教育上的种种现象,我们就不得不思考:
一是课间休息是否要做作业?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艺术性的深层次的问题。就从正处于发育关键期的四、五级小学生特性来说,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然后才是人的品格、意志和能力的培养(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就是学习的成绩了。课间一刻钟的休息就应该让学生充分调剂,头脑放松。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取决于教师的科学、艺术性的师范作用。如果不是遵循学生发育、生长的客观规律,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或两头(学习、身体)都不能得以健康发展。如何根据孩子“玩”的特性,设计一些通过游戏和娱乐的方式并持之以恒,来达到孩子知识和品性的教育成长,是摆在中国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否存在问题?这次家长会上,老师还特别强调学生要课外重视奥数和英语口语的学习。确实,现在许多孩子双休日都很忙于课外学习。因为,考重点中学都主要是这两门知识的竞争。我的孩子平常双休日很轻松,这次家长会开后,我也只得要孩子业余时间去学这两门知识了。但是,与许多家长一样,我们仍有许多困惑:既然,这两门知识很重要,为什么不在正常的教学计划里排进?现在,课外学习的费用在家庭开支中占据一定比例,课外学习的品种又太多,仅英语就有“牛津、剑桥、通用”等好几种,为什么学校就不能统筹考虑、集中指定呢?小学里为什么不同样可以引进专职外籍教师专教4、5年级的学生呢!
三是小学生的培养重点或者说竞争点究竟在那里?家长会的后半场是校长的报告。校长坦率说:教师月薪2000多元,能够调教他们兢兢业业已经相当不错了。中国的素质教育世界一流。就是美国总统来抓教育,也只不过如此。中国人口多,而资源少,竞争是必然的。现在,自觉的学生少;读书总要化钱,目前不化小钱,将来要化大钱;所以,家长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重视学生的课外进修学习。
中国的基础教育目前是否只能走应试教育的唯一道路?家长为了让学生考进重点中学,不惜一切代价和精力,抓紧孩子的双休日奥数和外语的进修,是否提倡和鼓励?临近考中学了,学校和家长都应该重视,重视的主要应是如何让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共同探讨关键时期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和良好途径。
我不禁想起中国已故著名文人林语堂博士、教授的《恶性补习法》文章。林先生非常幽默并辛辣地嘲讽了台湾当时对学生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病,指出要向西方的先进教育制度学习。美国的家长教师协会的普遍建立值得借鉴。
最近,在浦东创新周活动中,9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获得者罗伯茨先生的一番话更耐人寻味:“中国人不是没有想象力,问题在于中国的体制缺乏鼓励创新精神发挥的机制。创新需要一种激励的社会环境。中国的体系倾向于教育学生尊重长者,不赞成叛逆传统,这是阻碍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因素。要让那些愿意创新的人,自由地在思维的空间驰骋。”
中国政府现在大力提倡要树立创新精神。关键在于要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基础在于从小学生抓起。学生进入中学,应该基本确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尤其是学校以及教师是塑造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独立思维习惯的主要责任者,这是百分之百的责无旁贷。
2002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