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12种常见误区
家庭教育的12种常见误区
“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很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欣赏霸气。有些家长有意无意地教育孩子要高人一等,不可吃亏。譬如,有些家长从幼儿园或小学校接孩子回家时会不经意地问上一句:“今天有人欺负你吗?”并时常教导孩子:“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孩子要是受了委屈,家长就会责怪:“你没有长手吗?不会打他?”要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回家不但不会受批评,还可能受到表扬:“不错,真勇敢!”而诚实守纪的孩子普遍不受欢迎:“这孩子不行,太老实,胆小。”等等。家长的上述言行,都无形中在欣赏孩子的霸气。
2、嘲笑诚实。诚实是人生精神世界的重要基石,《狼来了》的故事就是说的一个不诚实的孩子,恶作剧带来的严重后果。然而,不少家长却有意无意中教导孩子“做假”。如有电话找爸妈,父母却让孩子说“不在家”;学校举行“小论文”比赛,家长主动代笔。有些家长还告诫孩子,做人不要太老实,老实人吃亏;有的家长甚至鼓励孩子说假做假。
3、不负责任。对所承担的事情负责任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然而,有些家长在处理与孩子的有关事情时却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无形中会把孩子也“教育”成不负责任的人。如学校要求家长如实介绍孩子在家的表现,有些家长不愿意介绍或不作实事求是的介绍,家长检查孩子作业时随意马虎等,均可能使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态度。
4、放任非礼。有些家长既不教育孩子文明礼貌,对孩子的非礼行为也放任自由。如孩子对爷爷奶奶、对周围的人出言不逊,父母不加训诫;孩子损坏公物,父母不加制止,等等,这样长期以往,会使孩子道德文明贫乏。
5、膜拜金钱。有些家长一味地用钱的方式来当成促使孩子劳动、学习和解决矛盾的唯一动力。使孩子形成畸形的金钱观。如孩子作业有进步,奖多少钱;洗一次碗,给多少钱;过年,父母大把地给孩子压岁钱,等等。这样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在校不是比学习、比进步,而是比谁的零花钱多,比阔气,无形中使孩子膜拜金钱。
6、培养自私。有些家长有意无意地在培养孩子的自私。如班级搞野炊,家长招呼孩子,自己带的食品不要给别人吃,自己的东西不要借给别人,等等。家长的这些教导,都无形中会培养孩子的自私,扼杀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培养了自私和冷酷。自私本是人的天性,但私欲不能无限制的膨胀,过于自私,将得不到朋友与友爱,甚至导致心理畸形。
7、远离崇高。向往崇高是人们追求崇高精神生活的表现,也是社会道德文明的标志。树立英雄人物的目的是给人以样板,培养人们崇高的境界。然而,有些家长在感叹当今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的同时,却在无形中教导自己的孩子远离道德,远离崇高。如学校号召向灾区捐款,而家长则教育孩子“学生是消费者,捐什么款?”一件小事、一两句简单的话,却在孩子心中烙下脚印。
8、重智轻德。“盼子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性。但是,不少父母对子女片面强调智力的发展,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诸如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心理承受能力等,则很少过问。例如,有些家长看孩子的《学生守则》,往往只关心分数,而对操行评语,孩子在校表现则漠不关心。
9、强行塑造。有些家长,不从孩子的个性实际出发,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强行塑造孩子。有的家长强行将子女送进这样那样的补习班,强行孩子参加一些不感兴趣的“兴趣小组”,等等。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人的发展要从各自特点出发,家长们的强行塑造的行为往往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10、宠爱过度。现在,独生子女遍布千家万户,不少家长对子女宠爱过度,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需要。加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辈的爱,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有关专家学者认为,孩子在如此宠爱的环境中难以成才,只会使他们养成颐指气使、高人一等的坏习惯,一旦走向社会,遭遇冷漠,会感到极端空虚、无奈。
11、体罚施暴。一些家长对犯了错误或没有长进的孩子不是循循善诱、耐心开导,而是讽刺挖苦,给孩子心灵施暴,或动辄体罚,“棒打出孝子”,或打骂,或罚站,或饿饭。这些简单粗暴的家教方式,只能给孩子以伤害,难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在华东某市判决的2563名青少年罪犯中,其家庭教育方式以打骂为主的占68.3%。这不能不说明:棍棒之下无人才。
12、娇生惯养。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是“六个大人疼爱一个小孩”,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也不让孩子做,久而久之,使得孩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同时,不会体谅劳动的艰辛。有的家长带孩子上街就是花钱,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在这种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不少孩子懒惰成性,好逸恶劳。
当然,家教误区远不止上述这些,诸如放任不流,拔苗助长等等。
以上种种家教的误区,严重制约着家教的效果。那么,怎样走出这些误区呢?
下篇,我们将共同探语言“讲究方法艺术,提高教育效果”。
各位家长朋友,你阅读后如果觉得对你有邦助,请点右下角的“在看”,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