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滴滴答答,转眼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2020的关键词,相信每个人梳理起来都会不约而同:新冠(COVID-19)疫情。因为疫情,很多同学大半年时间不能回到实验室、不能下田;因为疫情,很多杂志出现稿件积压和处理速度大大减慢的情况;因为疫情,大多数学术会议推迟或者改为线上形式,包括我们原定2020年5月主办的第二届“wheat omics青年学术研讨会”,也推迟到2021年再办。因为这“不讲武德”的COVID-19,似乎有太多的计划没有完成。没关系,完成一点就是进步,就值得认真总结。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小麦研究联盟”公众号的2020:2020年,公众号新增关注用户4000人左右,总关注人数近15000人。公众号2018年创立,计算下来平均每年新增的关注用户为5000人左右,也就是说2020年公众号的新增关注量接近了平均水平。在2019年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10000人时,我们通过评估国内从事小麦研究的总人数,并考虑到本公众号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曾推测公众号关注人数当时基本达到最大值,2020年的新增人数会大幅下降。目前来看,当时的推测是错误的。分析这些数字,我们不是想炫耀或者沾沾自喜,而是结合这些数字规律和我们平常了解到的情况,总结推导出一个可喜的现象:随着这两年小麦研究的蓬勃发展,从事小麦研究的人数正在不断增长,且正在从事其他植物物种研究但对小麦十分感兴趣、将来想转行小麦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一年,除了个别时候需要配合文章online时间而推送(例如10 genome文章的推送),我们基本保证了每天零点准时推送,响应了读者反馈的每天睡前或醒来通过我们看到小麦最新进展的需求。在小麦最新研究进展方面,通过“一作解读”(国内文章、华人文章)、“原创解读”(国外团队文章)等形式,我们基本实现了2020年度IF>6期刊小麦研究文章的全覆盖。还有大量的小麦领域好文章分布在TAG、Crop Journal等杂志,由于公众号人员的限制,我们选择通过“每周文献速递”、邀请解读等形式,方便读者看到这些经典杂志上小麦文章的解读。同时,我们设置了“麦田一线”、“育种家有话说”等板块,专门推送写在田间地头的实在文章;增设了“一千零一技”专栏,对一些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能进行详细介绍;另外,为了照顾和方便一些新伙伴的阅读,我们还将以前的、较为经典的推送重新放出来作为“温故知新”系列,也深受读者的好评。相比于很多植物科学类公众号的“短平快”风格,2020年初,我们公众号编辑部经过讨论,决定仍然以解读文章的深度为第一标准--这种坚持,离不开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在我们发出“一作解读”邀请时积极响应、认真配合,很多“一作心声”让读者了解到文章发表背后的不易和坚持;也有很多团队对我们充分信任,在文章online之前就把解读发给我们(例如10 genome的Nature文章、Fhb7的Science文章等),让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推送给小麦界全体同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 麦族多组学网站成为小麦研究的重要工具
自2018年初推出beta版,由本公众号运营的麦族多组学大数据可视化网站Triticeae Multi-omics Center (http://wheatomics.sdau.edu.cn/或http://202.194.139.32),目前访问量已超过17万次。以“Triticeae Multi-omics Center”或“202.194.139.32”为关键词在谷歌学术进行检索,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度,有41篇期刊论文引用了本网站。今年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一篇小麦综述专门点评了本网站,JIC的C. Uauy教授也在其推特转发推荐了本网站。2020年,是小麦多组学大数据爆炸式增长的一年,我们也在麦族多组学网站第一时间更新了10 genome、zang1817、偃麦草、大麦转化基因型Golden Promise等基因组的blast和jbrowse可视化功能,最新小麦3D染色体结构组的jbrowse可视化功能,基于最新小麦重测序数据(鲁非老师组NG文章、孔令让老师组PNAS文章等)的变异组jbrowse可视化功能,等等,相关使用说明也在公众号“一千零一技”板块作了解读推送。这些更新的实现,得益于国内外多家团队第一时间与我们共享数据资源,并同意我们放在网站上供大家使用,请大家使用时一定记得引用对应数据的原始文献。近期,我们将会根据大家的使用体验和研究需求,对网站进行升级优化,请大家积极留言,让我们共同把该网站做的更好!受疫情影响,一年一度的全国小麦会今年改为“小麦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论坛”的线上形式举行,每次邀请一位新近或即将在高水平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的专家作在线报告,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七期。受大会组委会的委托,我们公众号协助参与了线上论坛的组织工作,利用我们公众号平台和微信群,承担了每期论坛的前期宣传工作和后期报告视频的发布工作。感谢大会组委会的信任,也感谢大家积极参加论坛!为了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我们已经组建了6个微信群。教师群目前有约400名成员,该群只对从事小麦研究的工作人员开放。学生群目前有3个,约有1200名成员。鉴于小麦组学的高速发展,我们今年还新组建了一个生信高级交流群,主要就小麦生信分析方面的内容进行交流,主要吸收有一定生信分析基础的人加入。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我们还组建了一个每周文献阅读群(挑战 | 每周精读一篇文献),大家互相督促在2020年每周精读一篇文献。该群仅有48名成员,但真正参与进来的只有38人,目前共更新了约475篇文献。从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大约有一半人的文献阅读数达到了10篇以上。明年3月份活动结束后,我们打算选择几个优秀的小伙伴进行奖励,同时感谢几位参与管理的小伙伴(毛毛,岸芷汀兰,羽露等)。
5 新模式“商业合作”和公众号新鲜血液
众所周知,“小麦研究联盟”公众号是由几位从事小麦研究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发起和运营的,创始至今,一直定位为非营利性的公益型公众号,前期文章的打赏收入和微信流量收入,我们也多以微信群发红包或者采购小麦相关书籍抽奖发放等形式返还给了粉丝;偶尔发公司的广告文,也都是因为相关公司赞助了我们主办的wheat omics青年学术研讨会。
公众号创办这三年来,一方面,公众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推送文章的时效性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且运营多组学网站、举办wheat omics青年研讨会等也耗时耗力;另一方面,诸位小编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事业上有的已经担任了相关行政职务,有的已经或正忙着发表NG、NC、MP等高水平文章,有的开始涉足小麦产业化和成果转化,工作是越来越忙碌……所以,亟需招聘兼职编辑来参与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在这种背景下,“投必得学术”与我们达成了一种全新的商业合作模式,即我们负责招聘学生兼职编辑,他们以助学金的形式提供资助。基于这种合作形式,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王宏晋和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刘胜杰两位在读博士,在自己导师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成为公众号的兼职编辑,负责了日常稿件的排版编辑工作,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做了多篇研究论文的原创解读,感谢他们这一年的付出和工作!另外,还有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的董磊、农科院作物所仝靖洋、四川农大郭晓江等多位博士生在没有助学金的情况下,主动请缨担任客座编辑、解读感兴趣的研究论文,在此特别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
所以,2020的难忘之处,绝不仅仅只有新冠疫情,还有疫情背景下大家精诚团结而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更有疫情背景下我们前行过程中各位师长前辈和同行同学的不断帮助和大力支持--这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2020,再见!
2021,启程!
有你,有我,依然携手相伴,共同奋进!
小麦族多组学网站:http://202.194.1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