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知道:“莫须有”的意思是“必须有”

岳飞不是死于“莫须有”。

莫须有这个说法,来自宋史中岳飞的本传。在本传中,是这么写的:“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其实这里说得很明确了,韩世忠问,岳飞谋反的事情到底怎么回事?秦桧回答,岳云与张宪写信往来,谋划逆反的证据“虽不明”,但这个事情可能有。

莫须有中的莫须,是一个宋代固定用语,宋代文献中极为多见。

宦者梁师成自抱前后结约文牍于上前,上顾师成曰:“北事之起,他人皆误我,独太师首尾道不是。今至此,莫须问他否?”师成迫上耳密奏久之,上遂默然而止。

---铁围山丛谈

范至都堂,具道昨日宣谕之说,吕相语之曰:'便归矣,莫且勉为朝廷行。’范恳甚切至,既去,吕相曰:'莫须别商量。’师朴欲以韩玉汝、苏子由欲以范尧夫,吕相欲以苗授,又欲以刘舜卿。

---长编

许将、蔡卞对臣亦以为当罢。卞又云:“章惇不曾商量,是立谈间复了刘何差遣。”上曰:“莫须曾商量。”

--同书

这里的“莫须”都是表示的推测语气,表示说“应该”“可能”的含义。分别理解为“ 是不是该去问问太师?”,“是不是再商量商量?”。“应该曾经讨论过吧?”。

正因为体现的是这种推测的不确定态度,所以韩世忠才会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就是说,“你用这种推测又没有实际证据的东西,能说服天下吗?”

事实上,由于诬告岳飞、岳云、张宪勾结在一起,谋划逆反的证据,根本就不存在,当时诏狱的主审何铸(御史中丞)就曾对秦桧表示疑虑,认为没有证据做这种判决,不能服人心。

秦桧由此对何铸不满,将其外放,并安排了另外一位主审。但对何铸的这个意见,从技术上他还是接受了。

因此,最终岳飞被诬证断案严肃处理的罪名是“绍兴十一年救援淮西不力”。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清代学者认为莫须有应是必须有,有没有依据呢?应该来说,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根据清代收藏的宋学士院版文献(抄本),同文中此处文字不是莫须有,而是必须有。

此外,清代编写的《宋人轶事汇编》中,同一条目文字,也是必须有,而不是莫须有。

因此,在清代还有一些文献的版本不同,这个地方文字不是莫须有而是必须有,应该来说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但无论是必须,还是莫须,需要说清楚的是:

岳飞不是以谋反的罪名被杀的!因为这个罪名在技术上根本扣不上去,既无人证,也无物证。他是以“救援淮西不力”的罪名被严肃处理的。有人认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中兴小纪》、《宋史全文》等宋代资料记载,岳飞就一贪生怕死,畏金如虎的节度使而已。

所以靠投降的土匪为主力的岳飞去打败金国,和天方夜谭一样。

岳飞带兵1130年到1141年期间,南宋和金主力对抗的战役,岳飞是唯一一个都没参加的。(和尚原,仙人关,大仪镇,大散关,黄天荡,淮西战役,顺昌保卫战)。

1140年金兀术领十万兵,分四路进攻南宋,西线一万多和吴家军对峙,东线一万多和韩世忠对峙,主力六万进逼顺昌,高宗下命当时最精锐的岳飞领军支援顺昌 ,因为顺昌的地形很可能要和金主力打野战,可见高宗对岳飞的期望还是高的,结果刘锜苦战两个多月,击败金主力,都没等来岳飞。等刘锜,韩世忠,吴璘苦战两个多月,击败金主力,岳飞才跑去偃城打金兵最小一支偏师。还好刘琦神勇,击败金兵后,又去帮让金兵打的溃不成军的岳飞(杨再兴战死,由于指挥混乱张宪居然没遇到金兵)。1141年淮西战役,高宗也是让岳飞带领宋主力去断金兵退路,岳飞离前线450里就不敢前。张俊击败金兵后,因为宋军主力岳飞没在预定位置,张俊在追击金兵途中中埋伏大败。

1136年伪齐联军三十多万,进攻南宋淮西,高宗也是让张俊,岳飞去支援刘光世,刘光世果然逃跑了,而岳飞在高宗的命令催促下,几十天才走了几十里,岳飞还没到一半路,张俊八万人独力击败三十万伪齐联军。这也是岳飞死罪之一(畏敌)。

绍兴十一年正月,岳飞视朝廷十五次诏书而不理,不肯支援淮西战场抗金,朝廷容忍了。

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竟然提出放弃淮西、山阳这一想法,这可把皇帝赵构惹火了。“上谓大臣曰:'山阳要地,屏蔽淮东,无山阳则通泰不能固。敌来径趋苏、常,岂不摇动?其事甚明。比遣张俊、岳飞往彼措置战守,二人登城行视,飞于众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盖将士戍山阳厌,久欲弃而之,而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故其言如此。朕何赖焉。’…及是,飞自楚州归,乃令卨论其罪,始有杀飞意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一》在岳飞遭到纪委调查的时候,岳飞手下大将都统张宪让王贵,王浚举报意图投金。岳飞和张宪来往又密切,一个要投金,一个提议放弃淮西地区。是个皇帝都不会留这样两个人吧?

绍兴十一年(1141)七月,万俟卨正式开始弹劾岳飞。“绍兴十一年七月戊戌…右谏议大夫万俟卨言:'枢宻副使岳飞议弃两淮地,专守大江以南。且飞提重兵十余万,无横草之劳,倡言弃两淮以动朝廷,此不臣之渐也。’”《中兴小纪·卷二十九》宋·熊克撰。宋代,谏议分为左、右谏议。左谏议任务是指出皇帝的不足之处,右谏议的任务是指出大臣的不足之处,这职务有点与现在的中纪委监督类似。

岳飞为他的轻率行为付出代价,御史接连弹劾岳飞,岳飞遭到降职,从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国防部副部长)降为节度使(相当于现在军区司令员)。“甲戌,少保枢密副使岳飞复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右谏议大夫万俟卨既劾飞罪,未报。御史中丞何铸、殿中侍御史罗汝檝复交疏论之,大略谓:飞被旨起兵,则略至龙、舒而不进;衔命出使,则欲弃山阳而不守。以飞平日不应至是,岂非忠衰于君邪?自登枢密郁郁不乐,日谋引去,尝对人言,此官职数年前执政欲除某,而某不愿为者,妄自尊大,略无忌惮。近尝倡言山阳之不可守,军民揺惑,使飞言遂行,则几失山阳,后虽斩飞何益?伏祈速赐处分,俾就闲祠,以为不忠之戒。卨章四上又録其副示之飞乃丐免故有是命。”《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一》

中兴十三战功是孝宗时期评定的,孝宗已经是对岳飞最好的皇帝了。他为岳飞平反肯定是想往好的说岳飞,结果真是没有什么战功可以表彰岳飞。所以中兴十三战功里没岳飞。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别山神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