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兰陵王为何要戴面具出战呢

兰陵王高长恭传说是一个美男子,文武双全,貌美而武艺高强,作战则勇冠三军,声名远播。

从血缘关系来说,兰陵王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非嫡生第四子,曾经取得邙山大捷、白狼城之战等不二战绩。

后世根据历史上仅见的一条资料:兰陵王芒山作战时免胄示之面的描述,做出了很多想象与发挥。

有人认为,兰陵王应该是鲜卑等族混血,母亲可能是外族女子,故而面貌奇特,因此不得不掩面,这个推断缺乏依据。宋代叶廷珪说:

北齐兰陵王体身白哲而美风姿,乃着假面以对敌,数立奇功。

如果从能够找到的记载来看,做出一个推论,大部分人认为兰陵王是面貌秀丽,难以震慑敌人,因此戴着面具上战场。我们根据历史的记载:

性格温良敦厚,貌柔心壮。

武艺英姿,音容兼美。

貌美而勇

可见,兰陵王的美貌是一个长久形成的印象。唐代人段安节有一个更直接的描述:

戏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善斗战,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

也就是说,兰陵王因为颜貌无威,颜值太高,故而每入阵即着面具。后来,还是唐代人的崔令钦也说:

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男生女相。

实际上,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还有一个蛛丝马迹:

及江、淮用兵,恐复为将,兰陵王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

能够看出,兰陵王由于军旅劳苦,面部浮肿有病,非常严重,为了防止暴露见风再度恶化,也有可能是戴面具的原因之一。

北齐和北周在邙山这个地方曾经有个一次恶战,北齐名将兰陵王高长恭率领500铁骑两次冲入敌阵杀敌无数,一直打到洛阳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敌人团团围住,城上北齐守将只见来者戴着面具,不知是敌是友,正在犹豫之际,兰陵王突然脱下了他的面具,露出一张美轮美奂的脸,500将士在兰陵王的带领下和城上守将配合,更是越战越勇,结果北周的军队在这上下夹击之下溃败而归。


兰陵王高长恭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总戴着面具呢?这恐怕还是漂亮惹的祸。

史书上说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他身材魁梧,但脸蛋却像女孩一样秀气,在战场上起不到气势逼人、威慑敌人的作用,所以戴上面目狰狞的面具,就能起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事实上兰陵王戴的可不是一般的面具,而是胄,是一种头盔,只不过这种头盔比较特别,不是常见的那种露头脸的头盔,而是把脸也一并挡住的。


可惜的是历史上并没有兰陵王的画像留传下来,这倒也给了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和生活严谨,近乎完美,但就是这样一个绝世美男居然落了个屈死的结局。

邙山之战胜利后,北齐后主高纬开庆功宴,宴席上高纬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兰陵王听后非常感动就回了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就是这“家事”两字招来了杀身之祸。

后主高纬听了这话后就睡不着觉了,你和我还想分家不成,这不是要篡位夺权吗?一般人说错这话倒也无所谓,但兰陵王是战将又有地位,皇帝是怎么也不可能放过他的。

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究逃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

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兰陵王,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万念俱灰的兰陵王将毒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

当然,魏晋南北朝时代,族群融合,戴面具打仗也有可能是少数民族风俗,传到中原在北朝流行,也未可知。这些都是笔者的推测,没有实际依据。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追踪热点问题,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小编:宋高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