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经典|王铎 行草《秋兴八首卷》

王铎·秋兴八首卷

此书法为王铎四十一岁时所作。作品用笔上下跳跃,字的体势左右摇摆、「纵横飘忽」,很明显受到米芾的影响。用笔左右自如的转动,使得笔的上、中、下三部,以及四面全部用到,产生多变姿态和粗细不同的线条。在结构上,笔势由中心向四面伸张,线条的始末,无论横竖,都弯曲地伸展外扬,即米芾所追求的「我独有的四面」。通过米芾这座桥梁,王铎理解纸绢上二王的书法精髓。但不同于米芾的是,王铎的用笔力量更重,字的变形更强,可谓千姿百态。长长的纵笔中,枯笔、飞白时隐时现,如同鬼神,产生了某种「幻」的感觉和一种死而复生的景象。字的体势大多向左下方倾斜,正如他对米字所称颂的「飞仙」一样,好似从空中向下飞行。该作品写得异常兴奋,慷慨自如,不受羁绊。纸张不够书 写全诗时,王铎就改写小字章草。然而这样的换体,更显得自然畅达。在字字不连中,他写得起伏跌宕,参差错落,流动感极强,足见其对古章草掌握的精熟程度和创造力。

王铎·秋兴八首卷释文

摇落西风莽自哀,萧条门巷近山隈。人情只觉浮华变,辞赋先愁老鬓催。

红树城边蝉欲断,白云天际雁初回。谁知磊块情无限,日暮寒花独酒杯。

(《拟山园选集·诗集》未收此诗)

忆昔直庐侍紫朝,梧桐金井暗萧萧。天围太液疏宫苑,月傍端门冷御桥。

貂锦班回人影散,霓裳声断露华消。素餐七载惭高隐,桂怨猿唬不可招。

貂锦霓裳谓魏与客氏也(参见《拟山园选集·诗集》第三卷二三六九页)

为卷将縪,无奈为小字

开辟名山五岳尊,愿从杖屦探天门。画图每向亭间响,婚嫁依然河上园。

古磵兹坛巡佛案,危崖削壁过山村。何年偏历留名姓,万仞高峰欲断魂。

《思游岳》(《拟山园选集·诗集》未收此诗)

楚界铅山连剑浦,越王乌石枕仙丘。云深荔熟江城暮,瘴起龙眠海国秋。

小队鸣铙浮地响,画船引缆压天流。回头苦忆烽烟岛,满目悲凉芦荻洲。

自闽归时有郑之龙之变(参见《拟山园选集·诗集》第三卷二三七一页)

想象石城拥玉珂,高皇定鼎郁嵯峨。潮声钟阜空江落,秋色秦淮隔岸多。

武昌城下汉江流,城外人传黄鹤楼。古事古人不可见,江云江草自生愁。

珠帘卷尽潇湘雨,锦砌吹开菡萏秋。 铁篴仙风劳梦想,涛声山色满孤舟。

《望黄鹤楼作》(参见《拟山园选集·诗集》第三卷二三七零页)

关门峭壁月如霜,左辅神京旧战场。夜静山楼吹画角,秋高鼙鼓震扶桑。

汉姓久羡侏儒饱,宣室深悲贾傳狂。慷慨闻鸡挥剑舞,星文错落满碉房。

(参见《拟山园选集·诗集》第三卷二三七零——二三七一页)

龙础荒凉沉夜漏,凤楼寂寞卷天河。镐京王气迟登眺,六代烟花意若何。

《望金陵作》(参见《拟山园选集·诗集》第三卷二三七一——二三七二页)

每怀葛灶卢敖杖,银傍璚题世外清。天女拔云来种药,仙人携我坐吹笙。

书传沧海八千鹤,花烂芙蓉十二城。从此丹砂添羽翼,逍遥散发乞长生。

《学仙》(参见《拟山园选集·诗集》第三卷二三七二页)

款识:

崇祯五年(一六三二)二月廿八日,书为王屋老年兄,请教正。时同观宋沈省愆,张天碧也。孟津王铎。

钤印:王铎之印、字觉斯

王铎(1592—1652)

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 。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 明天启二年(1622),三十岁的王铎举进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弘光元年(1644),南明弘光帝任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之职。次年入清,授礼部尚书。顺治九年(1652)病逝于孟津,享年六十一岁,赠太保,谥曰“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出其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巘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之苍老劲健,全以力胜”。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其“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

在我国书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他是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青年时代的王铎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怀,在他的《拟山园选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惊世骇俗的审美观。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于他超迈雄奇的行草书。 他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马宗霍称“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如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林散之称其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并不为过。有人以他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则他的遒劲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至于文征明、董其昌则更不在话下。此外,他在结构处理上的构成意识也是前所未有的。空间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观念,具有强有力的理性处置效果——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锤炼出如此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实在是出人意外同时又使人对他的能力敬佩不已。如果说从张芝、张旭、怀素、黄山谷直到徐渭,草书的发展是以用笔的丰富顿挫为准矩,而在结构处理上则一放再放,抒泄无遗的话,那么王铎则成功地阻遏住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洪流,他用冷静的理性把这匹脱缰的野马笼住,纵横取势,变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

他在笔墨上的创新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象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

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也波及到海外书坛,特别给东瀛书法影响颇深。

王铎亦擅画,山水宗荆(浩)、关(仝),丘壑伟俊,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尝与人云“画寂寂无余清,如倪云林一派,虽有淡致,不免枯乾赢,病夫奄奄气息,即谓之轻秀,薄弱甚矣,大家弗然。”又云“以境界奇创,然后生以气晕,乃为胜,可奈造化。”

(0)

相关推荐

  • 王铎《黄石新构石圃》草书欣赏

    王铎书法在吸收更多古典养分的同时,最终选择了米芾作为自己深入传统的切入点和树立个人风格的突破口,从而创造了自家面目,五十多岁走向成熟.王铎草书在用笔上,早年受"二王"的影响,笔势较 ...

  • 高清经典|王铎 行草《唐诗八首卷》

    王铎·唐诗八首卷 此作是一六四一年王铎五十岁时写给王若水的草书精品.黄道周称赞王铎的书法「五十后自化如欲」,这在<唐诗八首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卷尾王铎自跋曰:「吾用伯英.柳公权.虞世南 ...

  • 王铎行草书长卷八种之五《唐诗八首卷》

    王铎·唐诗八首卷 此作是一六四一年王铎五十岁时写给王若水的草书精品.黄道周称赞王铎的书法「五十后自化如欲」,这在<唐诗八首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卷尾王铎自跋曰:「吾用伯英.柳公权.虞世南 ...

  • 高清经典 |王铎 行书《赠汤若望诗册》

    清 王铎 行书<赠汤若望诗册>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鉴赏 <王铎赠汤若望诗册>是王铎为汤若望书写的一本册页,共十八页,其上以行书抄录自作七律诗八首.前四首写赠汤若望 ...

  • 高清经典 | 邓文原《临急就章全卷》(放大)

    邓文原(1258年-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为"邓巴西".生于宋理宗宝祐六年,卒于元泰定帝致和元年,年71 ...

  • 高清经典 | 邓文原《临急就章全卷》

    邓文原<临急就章全卷> 2020-05-10 23:07·中国书法网 邓文原(1258年-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 ...

  • 高清经典|苏轼 行楷《祭黄几道文卷》

    <祭黄几道文卷>苏轼行楷,纵31.6cm 横121.7cm,1087年,上海博物馆藏.是苏轼与弟弟苏辙联名哀悼同年黄好谦的祭文,写于元祐二年(1087年)八月四日,当时苏轼五十二岁,书风古 ...

  • 高清经典 | 吴镇 草书《心经》卷

    <心经>卷,元,吴镇书,纸本,草书,纵29.3厘米,横203厘米. 此卷书于元至元六年(1340年),为吴镇61岁时手录<心经>全文(内有误书多处),笔势遒逸,风味古澹,堪称炉 ...

  • 高清经典|吴琚《行书五段卷》

    吴琚<行书五段卷>28.7×63.8cm 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行书杂录不同的五段文字,风格极为接近米芾,具有痛快流畅,峭拔顿挫的特点. 吴琚 , 字居父,号雲壑,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南 ...

  • 高清经典 | 明 徐渭 行草《杜甫秋兴八首》册

    徐渭<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册页 纸本 约25.3×30cm 11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 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凡八十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四百五十六字.每开纵25.3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