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看到一个食品保鲜技术的视频,从冰柜里拿出的冻僵鱼,放到水盆里竟然“死去又活来”,泼喇喇地游来游去。有人感慨以后随时能吃到活鱼了。想起电脑里有篇旧文,可发一噱。
我的朋友欧文,请一个老外吃饭。两人点了菜,找位子坐下,厨房里一个伙计拎着条鱼过来,在他们面前抖了抖,意思是“看好了,这是活的。”老外像被开水烫了一样跳起来,连声问欧文“他想干什么”。欧文解释了半天,老外还是惊惶未定,始终不明白中国人何以有这样的规矩。在你我眼里,这事太平常了,差不多是点菜的一道程序。如果哪个餐馆自觉这样做,都被认为是一种童叟无欺的诚信体现。但那个老外不会这样想,一来他们大概认为鱼反正都要宰杀的,活鱼和死鱼没有什么区别。二来就算要证明没欺骗客人,也没有必要把一条活鱼拎到顾客面前,这种“实证主义”,更像让那条鱼记住谁是吃它的冤家。有人认为老外这种“洋相”太过伪善鸟!鱼是你吃的,装什么蒜!真的发善心,干脆连鱼也不要吃。
记得孟子也有一个故事:他向齐宣王求证,是否有一次他在朝堂上看到有人牵着做祭祀用的牛经过时,因为可怜那牛簌簌发抖,叫人把它放了。下人问他那是否不做祭祀了?他叫对方换一只羊代替。孟子说,老百姓认为您是小气,只有我知道您不是。您老人家是大善人,对猪呀牛呀狗呀什么的,听到它们叫声都受不了,所以像您这样的君子都对厨房躲得远远的。(那句“君子远庖厨”的名言就出自这里”)孟子借此还说了一通不能只可怜动物,还要关心民生的大道理。他说的这些话却在历史上使自己背上了“伪善”的骂名。孟子是公认的儒家代表,儒家一度被批判,一个罪名就是“伪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将君子远庖厨一言以蔽之曰“伪善”,难免过于简单。杀生属于害命。人可以吃动物的肉,但并不是人人都愿意亲手结束动物的性命。我小时候见过杀牛,在祠堂前的地坪上,一头捆住四脚的庞然大物被放倒在地,除了执刀拿家伙的,围观的大人小孩都把手背在后面。按老人的说法:这是告诉那牛,杀你不关我的事。但牛肉煮熟了,并不妨碍各家各户分发,欢天喜地打牙祭。恻隐之心是一种“代入”,对动物的被杀“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佛教讲行善积德,六道轮回,导入了报应的思想。同样是对杀生的忌讳,西方人显得更“单纯”一些,他们觉得动物与人,都是生命体,推己及物,不能虐待它们,让它们临死时感到痛苦。德国可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家。中国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他们叫《动物保护法》,保护的动物包括猪鸡牛狗等饲养的畜禽。以养猪为例,它规定猪农每天应关照猪20分钟,为防止它们打架,还得给猪买玩具;为了不让猪得抑郁症,冬天要给猪增加光照。如果要评比世界上最幸福的猪,我觉得德国猪当仁不让。对猪的这种关怀备至,应该与德国比较富裕有关。回到吃鱼这件事上。一般而言,鱼处于人的食物链的下环——发生泰坦尼克号那样的惨剧时例外,鱼是人获得蛋白质的一个来源。随着科学进步,人们发现它还是获得智慧的来源,科学家证明吃鱼能使人更聪明。
从这一点来说,我倾向于认为鱼本身也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在不改变它们在食物链位置的情况下,的确应善待这种聪明动物,但这一点显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一些做法与此背道而驰。我曾目睹过一种“糖醋活鱼”,把一条活鱼,用刀片开身上的肉,用湿布包着脑袋蒸熟后淋上配料,端上桌食客一边品尝,那鱼的嘴巴一边张合,仿佛在模仿食客用餐。欧文那天幸亏没点这个名菜,不然端上来准把老外当场吓死。在德国你做不出这样的菜,其《动物保护法》中规定,买鱼是不能把活鱼带回家的,要把鱼干脆利落地杀死而不能让它脱水后憋死;如果你一定要把活鱼带回去,就得到药店买一粒“晕鱼丸”,像《水浒传》的好汉用蒙汗药“智取生辰纲”,先把鱼麻翻。德国人无法理解,看着鱼的嘴巴一张一合,用筷子从鱼身上扒拉下鱼肉的那些食客,除了残忍,能得到什么样的享受。(写于2002年)
其他好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