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俚曲十五种 遗音余韵三百年 ——《聊斋俚曲集》出版
说起“聊斋”,你会想到什么?是谈狐说鬼的《聊斋志异》,还是屡困场屋的聊斋先生?或许是《聊斋志异》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致让人忽略了蒲松龄的另一杰作。它的思想、艺术价值较之《聊斋志异》也无多逊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明清俗曲的活化石,它就是—聊斋俚曲。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利用故乡山东淄川一带的方言土语,采用当时民间流行的时调俗曲,说唱或表演长篇故事的艺术作品。张元所撰《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列有“通俗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各一册;禳妒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各二册。
太阳底下无新事,聊斋俚曲中的家庭伦理剧在现实生活中仍不断搬演。例如,《墙头记》中的不孝子,生活原型恐怕指不胜屈。其他如反映婆媳矛盾的《姑妇曲》,讲后妈问题的《慈悲曲》,谈夫妻关系的《禳妒咒》,既是故事也是新闻。
除此之外,批判封建社会也是聊斋俚曲的重要内容。蒲松龄一生科场蹭蹬,郁郁不得志,对科举制度的揭露在他的各类作品中一以贯之,如在《蓬莱宴》《禳妒咒》中对昏聩不明的考官极尽嘲讽之能事。但也流露出对富贵功名的向往,例如《富贵神仙》最后一回,作者的矛盾心态可以想见。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停留在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上,而是对底层人民的苦难寄予了深切同情。《磨难曲》开篇描写的灾荒和贪官,与他的大量诗篇和两篇长文共同指向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十三年(1704)家乡淄川的诸灾并作。《寒森曲》更是直接以吏治腐败为主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黑暗腐朽的世界。
聊斋俚曲中的优秀作品基本是在《聊斋志异》完成后所作,与《志异》在创作动机和目标读者等方面明显不同。其长子蒲箬在《清故显考岁进士候选儒学训导柳泉公行述》中说:“如《志异》八卷,渔搜闻见,抒写襟怀,积数年而成,总以为学士大夫之针砭;而犹恨不如晨钟暮鼓,可参破村庸之谜,而大醒巿媪之梦也,又演为通俗杂曲,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其救世婆心,直将使男之雅者、俗者,女之悍者、妒者,尽举而陶于一编之中。呜呼!意良苦矣!”《志异》意在“抒写襟怀”,面向“学士大夫”,用的是雅致的文言;聊斋俚曲旨在“救世”,针对“村庸”“市媪”“男之雅者、俗者,女之悍者、妒者”,用的是俚俗的方言。若细论之,聊斋俚曲可谓雅俗共赏。以俗为本,俗而不鄙。俗中见雅,雅而不瘟。
聊斋俚曲是融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文学上,它兼有说唱和戏剧两种文体;语言学上,它保存了当时淄川一带大量的方言土语、俗谚民谣,是非常重要的语言学和民俗学资料;音乐学上,它使用了五十多种时调俗曲曲牌,采用了同调数曲重头连章的演唱方式……
无论是就思想内容还是艺术价值而言,聊斋俚曲都是一笔极其珍贵的文学遗产,但知道它的人寥若晨星。看惯了雅文学的你,不妨一边听着这三百年的遗响,一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或许下一次说起“聊斋”,你会说起聊斋俚曲。
《聊斋俚曲集》
齐鲁书社2018年8月出版
定价:150.00元
古籍新书报
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工委”)于2008年9月22日由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为中国出版协会下属的二级组织。现有理事单位40家。
“古籍新书报”是目前国内唯一集中反映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和古籍出版信息的公众号,已成为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必读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