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方人注重宗族祠堂,而北方几乎没有?
宗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显著体现,认祖归宗的思想观念深深的烙印在我们中华儿女的骨血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淡,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宗族观念在我们很多的地方都几乎解体,但是依旧有很多地方保留着很传统的宗族文化,而这些地方大多数都在我们的南方地区。
为什么南方地区的宗族文化相较北方地区更加的完整呢?
宗祠建筑和族谱是宗族文化的重要承载,是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很多地方都保留着完整的宗祠和宗祠建筑,而北方在这方面就相对来说不够完整。南方人对族谱的重视远远高于北方人,很多家族都有完整的族谱传承。而且,南方的家族经常举办大型的祭祖活动来维持宗族文化的凝聚力,每次的祭祖活动就是文化的一次传承。
那么造成这种文化的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呢?个人认为,南方的宗族文化保留更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南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个是稳定的发展环境,最后就是历史原因的影响。
一、聚集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北方很多地区一直属于政治中心,很多城市都是经济重镇。而南方地区早期生产力发展落后,导致经济发展不如北方地区。熟悉中国地理的人应该都知道,北方地区平原较多,而南方地区多山地多河流。在封建的农耕社会,耕地的多少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多山地多河流无疑是致命的。为了能够生存,此时的南方氏族会集体迁移到相对平缓的平原地区,多个氏族一起开垦一片区域。在封建社会,多山多河流,阻碍了人口的向外流出,这种条件下,同一宗族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完整的宗族体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了宋朝的时候,南方已经成为了经济中心,生产力的发展超过了北方。北方的氏族为了躲避战祸,逐渐开始往南方迁移。随着人口的迁移,必然带来矛盾的产生。南方的氏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能更加的团结自己宗族,来抵抗北方氏族。北方氏族想在南方地区站稳脚跟,也要团结自己的氏族。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聚集的生活方式越来越重要。
二、稳定的发展条件
南方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受到的文化冲击小。南方的环境更加的安定,北方文化多次受到游牧民族文化的冲击,导致北方文化支离破碎,形成新的文化体系。北方的很多地区经常受游牧民族的侵袭,战乱不断,文化的发展环境相对恶劣。在蒙古族统治的元朝时期,南方也因为远离政治中心,经济文化受到的波及很小。而且元朝统治者在南方多采用怀柔的政策,不像北方采用武力镇压,使南方的文化能够繁荣的发展。
随着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南方的经济更加繁荣。到了明清时期,南方的文化繁荣到达了顶峰。稳定的环境,繁荣的经济条件,使得南方的文化飞速的发展。南方文化的稳定和繁荣,也使得南方的宗族文化更加稳定和巩固,宗族观念更加的深入人心。
三、历史原因
封建社会统治时期,最大的宗族应该是皇族,其他的大的宗族对于皇族来说就是威胁。北方地区长期属于政治经济的中心,皇城很多都在北方。这个时候,北方的宗族如果发展的过于庞大,就会遭到当权者的猜忌,最后的结果就是被肃清。南方因为远离政治中心,而且封建社会交通不便利,当权者对于南方的管理相当的松懈。在这个条件下,南方的宗族更加能够发展起来,而北方的宗族发展相对缓慢。
南方更靠近海外,很多人远走他乡,去到异国他乡生存发展。这些人需要精神上的安慰,需要一个根。因此很多成功的人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修缮祠堂完善族谱,让自己的后代有根可寻。经过不断的修缮和完善,宗祠和族谱更加的完善,保存的更加久远,宗族文化更加繁荣。
总结
南方的宗祠更加的多,南方的宗族文化比北方更加繁荣和完善,造成这些的原因主要是生活方式,环境的稳定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北方也有宗族文化,只是没有那么直观的表达。不论南方的宗族文化还是北方的宗族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是对自己“根”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