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明,谁的溪山,何处雪意?

我们今日所知的高克明,似乎是完全不同于历史上北宋那个真正的高克明。

溪山雪意图 绢本设色 41x241.3cm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高克明在世时,其绘画成就已得举世公认。约在太宗至仁宗之间,时间上是早于郭熙,而他的名望,甚至一度曾盖过郭熙!宋高宗诗云:“克明已死道宁逝,郭熙后有新成名。”不敢说赵家皇室的基因都有赵佶那般审美非常高,皇帝的品评也不可太当真。而正当时的美史学家也这么说,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将其作品列为妙品第一,认为:“高克明铺成景物,自成一家,当代少有。”则比较可信了。在仁宗时任画院待诏,而从仁宗到徽宗这一段时间,能与如日中天的李郭一派分庭的,高克明算是画院中的一大股势力。而一直到了徽宗一朝,仍有大批画院画家专师高克明。徽宗时期的画院画家高洵便是因那时画院中高克明太过流行,而改学被人冷落许久的范宽。甚至在明朝,高克明的余威仍不减,王世贞甚至是把高克明与顾恺之、吴道子等传说级别的人列为一档。而时至今日,不言高克明而不知此君耳,唯有一卷疑点重重的《溪山雪意图》传为他的作品。

辽北杉松

景佑二年少监簿臣高克明上进

《圣朝名画评》载高克明“绛州人。善佛道、人马、花竹、翎毛、禽虫、畜兽、鬼神、屋宇,皆造于妙。工画山水,采撷诸家之美,参成一艺之精,团扇卧屏,尤长小景,但矜其巧密,殊乏飘逸之致。喜幽默,多行郊野间,览山林之趣,箕坐终日,归则求静室以居,沉屏思虑;神游物外,景造笔下。”

卷末明人吴宽的跋

《宣和画谱》云“高克明,绛州人,端愿谦厚,不事矜持。喜游佳山水间,搜奇访古,穷幽探絶,终日忘归。心期得处即归,燕坐静室,沈屏思虑,几与造化者游。于是落笔则胸中丘壑尽在目前。祥符中以蓺进入图画院,试之便殿图画壁,迁待诏,守少府监主簿,赐紫。与太原王端、上谷燕文贵、颍川陈用志为画友。克明亦善工道释人马、花鸟鬼神、楼观山水等,皆造髙妙也。”

刘松年四景山水

唯一传为高克明的《溪山雪意图》,绘雪后溪水两岸平坡低冈、溪桥村舍。近景构图、冈阜坡石用斧劈皴,树石屋舍用笔灵活轻快。卷首的“高克明”款以及卷尾“景佑二年少监簿臣高克明上进”为后人添加。班宗华先生曾有观点认为,《溪山雪意图》是宋代连续四幅类似“四景山水”的广景画。春夏秋冬四景,独立的构图和装裱,四段之间没有明显的接缝但内容上巧妙相连的。而不巧的是此图从构图到风貌,以及树石的布陈,都像极了南宋刘松年的四景山水中的第四幅:赏雪。不过《溪山雪意图》构图足够长到可以作为独立的长卷,内容上几乎是抄袭刘松年的雪图,可以排除是四幅联画的可能。再者,《溪山雪意图》,从笔力笔法、笔墨功夫再到树木、山石、屋舍等用笔笔路来看,都远不及刘松年的雪图上来的稳健和老练。而《溪山雪意图》中出现的高大的杉松,是北至关外的树木,中原、黄河南北都不曾有过。历代中国画中这种松树都极为罕有,刘松年雪图中亦不是杉松。这种松树的形象和画法,应是辽、金画家于两宋之交至南宋初传入南方,这种绘画元素才得以被拿来利用。

左为《溪》图,又为刘松年雪图,石头的形状与树根的盘错

我是不是应该说服自己这都是巧合?

一毛一样的出枝法

可能,有这样的可能,那样的可能。但真相却只有一个。可以想见,《溪山雪意图》至早是南宋时期某画手临仿刘松年再杂糅其他各绘画元素而成的一幅长卷。不论是所临仿的母本原作,还是此图本身,都跟高克明无关,只不过被人添上名款,冠以高克明的姓名而已。《宣和画谱》载御府所藏高克明十幅画: 春波吟龙图二,夏山飞瀑图二,窠石野渡图二,烟岚窠石图二,村学图二。都无《溪山雪意图》在列。

而这十幅画至今皆无流传,高克明亦无信作可供比对参照。好牛逼哄哄的一个画家,截止北宋末年仍旧比较得势,宋室南渡之后,高派似乎也一夜之间退出江湖,唯有师法范宽的李唐,以及空灵旷达的马远夏圭空谷回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