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解析包拯尸骸,发现体内汞含量超标:包拯是被皇帝毒杀?

包拯,北宋仁宗时期官员,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杰出的清官代表。在中国历史上,宋仁宗与包拯可谓是君圣臣贤,两人谱写了一段又一段历史佳话,比如包拯劝谏宋仁宗时,说到精彩之处时,唾沫星子四处飞溅,喷到了宋仁宗赵祯的脸上,宋仁宗只是偷偷的用衣袖擦了擦。

然而,现代科技解析包拯尸骸,结论却令人不解,因为包拯体内汞含量超标:难道宋仁宗是伪仁义,包拯实际是被宋仁宗暗中毒杀?

1973年4月,安徽合肥钢铁厂二厂扩建,位于该厂附近的所有坟墓都要迁走,于是安徽省博物馆开始对包拯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关于包拯墓当时有两种说法,一是包拯埋葬于河南巩县,一是合肥大兴集。在没有挖掘之前,谁无法确定包拯墓到底在哪。

经过挖掘之后,考古专家根据出土的包拯墓志铭,以及十二时神佣(北宋规定二品以上官员才能陪葬)等,最终一锤定音,包拯墓就在合肥。

需要说明的是,墓葬西南角的一个墓穴中,考古专家挖出十二时神佣,由此确定包拯墓曾有过迁移。

然而,专家在解读包拯墓志铭时,却引起波澜,因为墓志记载的包拯死因,实在过于离奇,让人难免恶意猜测包拯或死于非命。

包拯墓志: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1062年5月己未日,包拯还能处理政务,然后就因疾病在家休息,宋仁宗派人送来“良药”。但13天之后的辛未日,包拯病情急速恶化,就此与世长辞。

如果没有服用皇帝送的药物而死,那么包拯之死不会留有争议,然一旦遇到皇帝赐药,这就不好说了,毕竟自古伴君如伴虎,即便这是一头史上有名的仁义之虎。魏征屡次犯颜劝谏,不也让李世民杀意顿起吗?因此,如果说宋仁宗对经常劝谏的包拯有杀意,也不足为奇。

从发病到去世只有13天,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怀疑:包拯是正常死亡,还是服药后被毒死?

为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安徽省博物馆等机构,用先进的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并配合其他研究手段,对包拯头骨进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以找出真相。

现代科学解析结论:砷等有毒元素均比现代人头骨中含量低,但包拯头骨中汞含量为0.14,比现代人的含量高。

众所周知,“砷”与“汞”(俗称水银)都是剧毒,是古代杀人放火必备良药,其中砒霜、鹤顶红中都含有“砷”。

包拯头骨中含汞量超标,说明存在汞中毒可能,难道包拯真是被皇帝谋杀?

学者研究认为,包拯并非死于汞中毒,因为这一汞含量还不足以致死,因此包拯头骨中汞含量超标,要么将含汞的朱砂当药吃了,要么使用朱砂保存尸体之用。

朱砂虽然含汞,但的确是一味中药,在《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中皆有记载。因此,包拯药方中含有朱砂,也不值得惊奇。

更为重要的是,1062年5月(农历)包拯去世时,天气无比炎热,想要将包拯尸骨从河南运到老家合肥,不进行防腐处理肯定不行,而朱砂就是防腐良药。包拯下葬之后,一段时间后,朱砂最终渗透到了包拯身体里,由此导致包拯头骨汞含量超标。

因此,可以确定包拯属于正常病故,并没有什么阴谋论,给包拯画上了一个几乎圆满的句号。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包拯死后千年不得安宁。

考古确认,金兵南下侵入安徽时,包拯墓遭疯狂盗掘,甚至一度被暴尸荒野,后人将之在旁边草草掩埋,所以被移葬的包拯墓中遗骨凌乱不堪。对一个千古清官如此丧心病狂的盗墓,足见金兵之野蛮超出了想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