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银元,才算是好品相?
对于银币的收藏,品相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今天就浅谈一下银币的品相以及银币的清理和保存问题。
品相和品种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很多泉友争论了很久,个人认为“品相是银币的生命,品种是银币的灵魂 ”品相和品种是相辅相成的,离开品相谈品种,或者离开品种谈品相都是不可取的。
一般提到品相的好坏就会想到瑕疵,哪些瑕疵会影响银币的品相呢?本人把瑕疵的出现归类为“先天缺陷”和“后天人为保存不当”。
第一类是由于生产工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在生产压铸过程中出现的比如裂模、缺肉、流银点=,这些缺陷与当时的经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如果想来修复,必须在技术环节,加工管理中得到解决。
第二类是后天人为保存不当,它是由于人们在存放,把玩,交易中忽视了银币的特性,(它的表面非常柔软,容易造成划伤和磕碰)及人们在后天的存放中忽略了银币的氧化因素,当银币保存所处环境较差时,银币就容易大面积的生出了绿锈,黑锈,白斑等。
银币的先天因素我们收藏者一般无法控制,银币的品相和出厂时候的状况是最为直接的联系,但后天的因素如果加以注意,会使银币的初始品相得以延续,而清洗和密封的保存不会提高银币的品相,这点也是我们收藏者要清楚的。
当拿到一枚银币时, 首先看边齿 ,如果边齿没有大的磕碰,再看正反面的底板,底板要求尽量没有划伤和擦伤,如果有很大面积的擦伤或者划伤就会给人一种心里很堵的感觉,这样的银币也不在好品银币之列。
光度是判断银币品相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有很多泉友提出十字转光的概念,这个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一枚银币长时间接触空气,不断硫化加之不恰当的清洗,它的原始光泽也就会失去,十字转光也将减弱并消失,所以好品相的银币,光度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判断好品银币的另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高点的磨损程度,这个程度的多少直接决定着钱币是否达到顶级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判断高分币特别值得学习和注意的地方。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底板,光度都不错的银币,分数却并不高,这个就和高点的磨损有着密切的关系了,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和留意常见的大小头、船洋、龙洋币面的高点。如大头的胸花、船洋的桅杆、龙洋的额头鼻子,银币的高点都在哪里?有几处?我们应当不断的学习观察并向资深泉友请教,提高自己对银币鉴赏及品相认定的水平。
银币的清洗,是会让很多泉友感到困惑的事情,有了锈迹和斑点的银币该不该清理?如何清理?
下面说一点心得,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当拿到一枚有锈的银币时候,一定要区分此锈是否已经锈死,同时要看此锈是否是害锈。
如果是害锈的银币,应多咨询有经验的泉友,判断底版是否已经腐蚀,如并无腐蚀,那就果断处理,以免后期害锈腐蚀银币。这里特别提出几种害锈要值得注意 1、黑锈。2、覆盖整币的厚锈。3、块状,点状灰锈。
这几类锈的腐蚀性特别强,生了上述这样的锈,通常底板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同时也非常难以处理干净,这时需要大家细心观察,洗币时判断清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当然洗币和赌石有些相似,要靠娴熟的洗币技术与经验加之一些好的运气,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温馨提示:一枚钱币在拿药水清理完毕后,一定要用大量的清水把上面带有酸性的清洗液清洗干净,如果没有冲洗干净,过一段时间,上面的残留酸性物质会还会和空气硫化而产生黄色后为黑色的斑点,影响钱币的美观。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小编时常可以看到裸币和评级币之间的讨论,一种认为钱币如果不评级认定,就没有收藏的价值及完美的保存,另一种是评级币属于商业的炒作,属于对收藏本质改变,失去了收藏的真谛和快乐。
其实两种观点都有所偏颇,我认为,评级币是对钱币品相认定提供了数据依据,它是一种标准和方法,而一枚钱币的状态只取决于它的“先天”和“后天”的状况,而并不是评级评出来的。
而一枚钱币在市场的交易过程中,价格和品相是成正比的,这与是否是评级币没有太多关系。评级币同时也具有时效性的,它的价格会随着同一品种,同分数数量的增加及供需关系等因素而产生波动,这里还要提醒各位的是钱币入盒并不等于一劳永逸,保存的状况也会决定其价格走势。
现今各大评级公司的评定标准并不一致,盒子上标注的分数可能已经不是判定品相的唯一依据,这时“状态”就显的非常重要。不同公司同分“状态”不一,同一公司同分数要取状态最好的下手。所以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相同分数钱币的价格,有时相差也会很大。
正确的看待钱币的评级,不盲目膜拜钱币评级,也不妖魔化否定钱币评级,避免出现过渡的商业化炒作,同时坚决制止人为操控和降低评级标准,巩固评级的稳定性。
这里我们也该客观的看到,评级币确实在市场上份额越来越大,说明大众已经逐步认可,我们应该给与支持,更应该鼓励收藏形式的多种并存,相互包容,减少诋毁打击,指责污蔑的言行,只有这样才会对钱币的收藏产生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