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薯蓣丸

薯蓣丸【方药】薯蓣三十分(22.5克)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各7.5克) 甘草二十八(21克) 人参七分(5.25克) 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各4.5克) 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各3.75克) 阿胶七分(5.25克) 干姜三分(2.25克) 白敛二分(1.5克) 防风六分(4.5克) 大枣百枚为膏(33枚)【用法】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现代用法:诸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一日二次,空腹用温开水或黄酒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原文】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十六)【解说】本方主治虚劳兼有风气之证。虚劳之证,人之气血阴阳皆亏,抵抗能力低下,容易招致虚邪贼风侵袭,内外俱病。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当此之时,其治必以扶正祛邪为法,而重点在于扶正,兼祛贼风邪气。切勿单纯祛风,一味祛邪,否则,邪非但难去,且徒伤正气,使病深莫解。扶助正气,既要补阳气,又要养阴血,然人之气血,来源于“后天之本”脾胃,故扶正之中,当以调补脾胃为先。本方主用薯蓣专理脾胃,大补虚赢;以四君、豆卷、姜、曲益气调中;四物、麦冬、阿胶养血滋阴;柴、桂、防风祛风散邪;杏、桔、白蔹通宣肺气。可谓寓攻于补,寓散于收,不寒不热,不攻不泻,不湿不燥之平剂,临证于调理脾胃,气血两补,内外并治中,俱有佳效,且可以常服。【运用】一、风气虚劳李西园医案:唐氏女,16岁。于辛酉冬12月,赴邻村饮筵,由于饮食失节,归途复感受风寒,遂发生身疼咳嗽疾,复兼发热下痢。初未加注意,延至次年壬戌春2月,病势增剧。咳嗽喘息,形销骨立,少食而复腹痛下利,午后潮热,面色苍白,行动需人扶持,否则便要倾跌,已造极中之候。某医认为虚劳弱症,应当大补,投以人参、洋参、黄芪、云苓、当归等大补气血药物,数剂服后,病势益剧,转为食少,不眠,咳喘弥甚。该父无计,到寓求治于予师。师与予参考商讨治法,予主张金匮薯蓣丸法,变丸为汤,服毕4剂,诸证皆效,后又4剂继续与服,病愈大半。又与薯蓣丸100粒,每日早晚各服1粒,为期2月余,康壮如初,感激万分,念予不忘。(哈尔滨中医1965;(2):52)按语:饮食失节,损伤脾胃,复感风寒,外内皆伤,治当扶正而祛邪,徒用补药,则邪恋不去,故其病益剧。患者见形瘦食少,腹痛下利,脾胃虚象,已露端倪,正合仲景薯蓣丸法,投之果愈。二、肺痨(肺结核空洞出血)涂钟馨医案:黄某,男,54岁。农民,1989年6月23日初诊。患肺结核16年,断续服抗痨西药,病时重时轻。2个月前咳嗽加剧,咯痰带血,白晴黄染,尿黄,厌食而住某县医院传染科治疗。诊断为“肺结核空洞出血”、“急性黄疸型肝炎”。经中西药结合治疗,血止,黄疸消退,纳食稍增。因家贫未能住院继续治疗,于7目前自动出院。刻下症见咳嗽声怯,痰白量多,纳谷不香,便溏溲浊,面唇不华,形体骨立,舌淡暗,边齿印,苔白,脉细涩如丝。肝右肋下触及3cm,质偏硬。肝功能检查:麝浊10单位,谷丙转氨酶64单位,总蛋白72g/L,白蛋白3.5g/L,球蛋白3.7g/HBsAgl:32。胸片示:TB上中/上中,血沉46mm/h。薯蓣丸加百部、黄芩、鳖甲、丹参,嘱常服,并停用抗痨西药。患者于1991年8月7日复诊。自诉服此方3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安谷长肌,劳作如昔,今来要求复检。B超示:肝右肋下1cm,肝胆脾未见异常征。胸片示:空洞消失,原结核病灶钙化。肝功、血沉检查正常。嘱原方续服半年,以资巩固。(国医论坛1994;<1>:20)按语:仲景对薯蓣丸治疗范围的论述仅“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九字,笔者从“虚劳”一词领悟本方证治的主要病机,从“风气”一词领悟本方论治的针对性,从“诸”、“百”二字领悟本方应用范围的广泛。并根据“以药测证”的方法,结合分析本方药作用,从而拓宽了本方临床应用的思路。三、心悸(心功能减退)邵桂珍医案:陈某,女,45岁。1989年10月30日诊。患病毒性心肌炎3年,多次住院中西药治疗,症状时缓时急,终未获愈。面色萎黄,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头晕目眩,终日嗜睡,稍事活动,诸症加剧,下肢浮肿。舌苔淡白薄腻有齿痕,舌质淡红无华;脉象迟缓无力,时结代。为心功能三级。心率缓慢,55次/分。心电图:伴室性早搏。心功能测定:每分钟搏血量5.30升,每搏血量60毫升,明显减少。胸片示心脏扩大。属心气(阳)不足、心血匮乏。依法服薯蓣丸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并可从事一般家务劳动,心功能恢复到一级,心率增至78次/分,无早搏,超声心动图:每分钟搏血量7.40升,每搏血量96毫升,明显提高。复查胸片,心脏较前缩小。后又间断服药百日,诸症若无。追访2年,未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94.;(6):257)按语:据邵氏经验,本方常用于多种虚赢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慢性心脏病心功能减退的恢复治疗,收效良好。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提示,方中的不少药物,特别是人参、桂枝、干姜等,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兴奋心肌、刺激冲动、增加心率等作用,可使整个心脏的传导、搏血功能大为改善。从中医角度来讲,邵氏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治疗心脏诸疾,特别是对心气不足、心阳衰微的慢性心功能减退患者的治疗,与其单用归、胶滋腻之品纯补有形之血,远不如以疏导、温运、益气、调和等法激发无形之气。薯蓣丸则囊括诸法,可长期服用。四、低热不退黄泰生医案:邹某,女,24岁,农民,1984年8月18日诊。低热半年余,持续在37.4~38℃,午后稍高。伴心悸、头昏、疲乏,食后上腹饱胀,右胁下隐痛,劳累后发热加重。曾作胃镜、超声波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肝功能及抗“O”、血沉均属正常。曾服中西药少效。询问起病之初乃因经期发热下水田而起。前医先后用独活寄生汤祛风胜湿,桂枝汤调和营卫,藿朴夏苓之品淡渗清利,补中益气法甘温除热,均未显效。日渐消瘦,疲惫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数。此乃脾胃先虚,复感风湿热之邪为患,浊邪内蕴中焦,少阳、机枢不利,清浊升降受阻致发病缠绵不已。应先扶脾复正,兼散风驱湿,理气解郁为治,薯蓣丸化裁。处方:淮山药、黄芪、熟地各15克,云茯苓、防风、白芍、神曲、泽泻各12克,扁豆、苡仁各10克,柴胡、当归、陈皮各8克,桂枝、川芎各4克,太子参20克。5剂后热退,诸症减,续服5剂精神好转,再进5剂以固疗效。现参加田间劳动,体力如常。(新中医1986;(10):21)按语:本病为内外合邪。脾胃之气先虚,复感外邪为病,单用驱风胜湿,调和营卫或淡渗分利,甘温除热均不切病情。治应标本兼顾。正合薯蓣丸之法。五、胃脘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姜彩兰医案:杨某,男,68岁,1981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右上腹部疼痛3年多,食后腹胀,眩晕乏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消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黄,脉沉细无力。钡餐透视: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辨证: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寒热失调。处方:薯蓣30克,当归12克,桂枝6克,川芎12克,麦冬12克,白芍12克,白术10克,杏仁12克,党参15克,柴胡6克,桔梗12克,茯苓12克,阿胶12克,干姜6克,白蔹12克,防风12克,甘草3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水煎服。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服药35剂,病人腹痛好转。服药105剂后。食欲增进,体力日增,肢体麻木消失。诊见:舌质较红润,苔薄白,脉沉。后改为隔日1剂,以巩固疗效。服用上方两月后,胃镜检查,溃疡消失。(山东中医杂志1987;(6>:23)按语:本病的发生,中医多责之于脾胃气虚,饮食所伤,劳倦过度,情志失调。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所云:“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由于本病患者多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痰凝血瘀,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候,故用薯蓣丸加黄芩、半夏,每获佳效。六、半身麻木刘俊士医案:林某,女,50岁,1985年7月13日来诊,左半身麻木已一年,左半身汗少,平时好叹息,气短。两便尚可,纳可。两脉细软无力,舌质稍红,但无苔,证属气血两虚,薯蓣丸加减。山药30克,当归15克,桂枝9克,熟地15克,甘草9克,大豆卷9克,党参9克,川芎9克,白芍12克,麦冬12克,大腹皮9克,桔梗6克,阿胶珠15克,防风9克,9剂。1985年7月24日,服上方无效,上原方加稀签草30克,6剂。1985年11月13日,因他病来诊,谓服上方15剂后病已愈,左半身已不麻。(《古妙方验案精选}1992:88)按语:半身麻木,中医认为是风,考虑到病人年大体弱,必须扶正祛邪,故在补肾补气的基础上,加桂枝、防风等以祛风,加桔梗以宣肺气。七、脱肛姜彩兰医案:李某,男,69岁,1984年8月23日初诊。患者脱肛两年余,初病时,便后尚能自行回纳,就诊时病情加重,便后难以自行收复,且咳嗽、下蹲、行走或用力过猛均可脱出。伴见腰膝酸软无力,头晕耳鸣,心慌气短,消瘦,精神倦怠。舌质淡白,脉沉细无力。辨证:气血两亏,中气下降。拟薯蓣丸加黄芪、升麻、陈皮治之。处方:薯蓣30克,当归12克,桂枝6克,生地12克,神曲9克,豆黄卷12克,川芎12克,麦冬12克,白芍6克、白术10克,杏仁12克党参15克,柴胡6克,桔梗12克,茯苓12克,阿胶15克,干姜9克,白蔹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大枣5枚,升麻10克,黄芪30克,陈皮10克。水煎服,日服1剂,早晚各1次。服药74剂后,病情明显好转,便后肛门脱出较轻,能自行收复。其他证候亦随之减轻,舌脉正常。并服补中益气汤巩固疗效。调理月余,其病不发而愈。随访至今,病未复发。(山东中医杂志1987;(6>:23)按语:导致本病的原因甚多,但发病机理,不外虚实两个方面。虚证多由中气下陷或肾虚不固所致;实证多由湿热下注肛肠而成。而老年脱肛,多责于虚。故《临证指南医案》说:“老年气血已衰……易脱肛。故用薯蓣丸加升麻、黄芪、陈皮,使方中寓有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举陷。治疗老年脱肛,疗效可靠。八、产后腰痛王占玺医案:平某某,女,30岁。患者平素脾虚胃弱,经常纳谷无味,食欲不振,有时一餐只进一两稀饭,故日渐赢瘦,自觉头晕,心慌短气,四肢疲乏无力,睡眠不好。怀孕后食欲更减,虽服胃蛋白酶合剂、干酵母片和中药开胃健脾药,但效果均不显。产后二十天发现腰髋疼痛,日轻夜重,兼有麻木痰胀疲乏之感,于1981年10月21日来诊,查其腰骶椎无侧弯,腰大肌和臀部环跳穴有明显压痛,但按压时不向下肢放射,走路蹒跚,疼痛剧烈,初步诊为“产后腰髋痛,性质待查,以薯蓣丸原方剂量配丸一料,结合局部按摩,治疗十天后疼痛大减。服药一个月后,纳差食少,头晕心慌乏力明显好转,继服两个月,饮食大增,自觉体质逐渐强壮,体重增加,腰髋疼痛和其他诸症已消失痊愈。(《张仲景药法研究》1984:751~752)按语:素体虚弱,产后感邪;用薯蓣丸扶正以祛邪,正治之法。九、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姜彩兰医案:姜某,女,76岁,1984年11月13日初诊。患白障(双侧)12年,近3年来病情加重,头痛头晕,视物昏蒙不清,两眼仅有光感,心烦不安,动时心慌,四肢酸软无力,食欲不振,面黄消瘦,舌质略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病人虚损之体,脾胃虚弱,中土不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故见眼疾。拟扶正祛邪之薯蓣丸加减治之。处方:薯蓣30克,当归12克,桂枝6克,干地黄12克,神曲12克,豆黄卷12克,川芎9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杏仁10克,党参15克,柴胡9克,桔梗10克,茯苓10克,阿胶15克,防风12克,甘草3克,大枣5枚,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石斛12克,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服药25剂,头痛头晕好转。继服55剂,食欲增,四肢酸软无力明显好转,视力有所恢复,能视眼前手动。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沉细。此时病人已符合手术指征。动员患者去眼科手术治疗。病人考虑年老体弱,谢绝手术治疗,继服前方65剂,诸证明显好转,体力恢复,自行停药,随访一年余,未见复发。(山东中医杂志1987;<6):23)按语: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园翳内障”的范围。多因年老体弱,肝肾两亏及气血不足,目失濡养,或兼脾胃虚损,中土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亦有因肝经湿热上攻,或痰湿、湿热郁阻于目内脉络而成者。然前者临床常见,且以视物昏蒙,日渐加重,瞳神变为纯白,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细无力为主证,故用薯蓣丸加枸杞、菊花、石斛以补虚祛邪明目,其效显著。

薯蓣丸加味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34例作者/刘渝生、严毅笔者在防治哮喘病的过程中,抓住本虚标实这个特点,拟用《金匮要略》中扶正祛邪的名方薯蓣丸加味。自1978年起先后对34例支气管哮喘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所取得的效果证明本方确有很好的平喘作用,并可防止哮喘复发。它具有协调体内阴阳平衡,恢复肺脾肾三脏功能,改善虚弱体质,蠲化痰饮,疏导外邪的多种复合功用,兹总结如下:观察对象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为观察对象。本组病例既往曾分别用过氨茶碱、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氯喘片、激素等药物,并服用过其它中药汤剂,部分病例经常急诊住院抢救。二、一般资料本文34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在55岁以下者8例,55〜60岁13例,61〜70岁12例,70岁以上1例。病程5年以下者16例,5〜10年14例,10年以上者4例。病情属重型5例,中型23例,轻型6例。三、药物淮山18克,党参12克,白术9克,甘草3克,茯苓9克,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麦冬6克,杏仁12克,厚朴12克,干姜3克,大枣6克,阿胶6克,豆卷3克,建曲3克,白蔹3克,防风9克,柴胡6克,桔梗12克,桂枝6克,黄芩9克,半夏6克。四、用法每剂药煎3次,每日早中晚饭后30分钟进药。五、观察方法本组病例均住院治疗,采用近期疗效观察,服药1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期间,停止服用其他中西平喘药物。六、治疗结果(一)疗效标准临床控制:症状基本好转,哮鸣音消失;显效:症状大部分好转,哮鸣音由两肺满布减少到偶闻;好转:症状部分好转,哮鸣音由满布至中等,或由中等至偶闻;无效:症状好转不明显,哮鸣音无改善或加重。(二)治疗结果临床控制14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在治疗中共有3例病人出现口干,腹胀,腹泻等轻微不适感,但不影响继续服药。七、病案举例例一:朱X,男,57岁。于1987年12月10日初诊。患支气管哮喘4年,除夏季缓解外,春秋冬季均发作。症见咳嗽,喘促,气短,心悸,喉中痰鸣,吐白色粘痰,双目胀突,喘甚时不能平卧,舌暗紫红,苔白滑,脉弦细滑数。拟用薯蓣丸加味汤剂治疗,一剂而喘减,用药5天后达到近期控制,咳喘痰哮诸症均消失,以后连续服本方20余剂以维持疗效。随访2年,哮喘未发。例二:黄X,女,56岁。1988年11月23日收入院治疗,患哮喘病已7年,四季均发病,发时昼夜不停,喘息难平卧。急性病容,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咳出清稀白色痰涎,胸膈满闷如塞,面色晦暗,渴喜热饮,气喘,动则尤甚,两肺满布哮鸣音,舌苔白滑,脉浮弦滑,重按无力。拟用薯蓣丸加味方,3天后病情控制,胸闷、气喘、痰鸣等症大减,双肺哮鸣减少到偶闻。后续服本方一周,哮喘消失,随访至今未发。八、讨论哮喘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多发病之一,特别是老年患者,常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减退,抗邪能力较弱,客邪再至引发,为治疗本病,笔者遵循“标本同治”的原则,选用集祛邪平喘与扶正固本于一身之《金匮》薯蓣丸加味治疗,并结合多年来对34例的临床验证,发现本方治疗老年哮喘有以下几个特点:1.平喘快。多数病人在给药30分钟后,即感胸闷减轻,呼吸通畅,排痰爽快。2.疗效持久。服用本方后,一般病人不但哮喘减轻或消失,且持续服用能减少发病次数,抗病力增强。3.改善体质,综合治理。本方不但具有平喘作用,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虚弱体质,据病人反映,服用本方后感到抗寒能力增强,食欲增加,全身呈现兴奋有力状态。

薯蓣丸加味治慢性虚证作者/涂钟馨薯蓣丸方载《金匮要略》,由于原文论述文字简略,方药配制繁复,故临床应用并不广泛。笔者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加味,临床治疗慢性肾炎、顽固性荨麻疹、肺结核等慢性病62例,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1.方药组成淮山药600g,当归、桂枝、神曲、生地、扁豆各200g,炙甘草560g,异种参(或新开河参)、阿胶各140g,川芎、白芍、白术、麦冬、杏仁、防风各120g,柴胡、桔梗、茯苓各100g,干姜60g,白蔹40g。共为细末,大枣200枚去核为膏,炼蜜和丸。上1料分300丸,为1疗程。2.治疗方法每日3、4服,每服1丸,空腹温水送服,并饮黄酒1茶匙以助药力尤佳(忌酒者勿强)。3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单方治疗,观察疗效。加味法:慢性肾炎加黄芪400g,蝉蜕300g;顽固性荨麻疹加蝉蜕、僵蚕各200g;肺结核加百部400g,黄冬200g;心功能不全加丹参400g,五味子200g;慢性肠炎加蚕砂、芡实各300g;慢性肝炎加醋鳖甲、丹参各300g;慢性胃炎加半夏、黄芩各200克;白细胞减少症、恶性肿瘤化疗后加黄芪、黄精各400g。3.临床运用3.1慢性肾炎本方治疗慢性肾炎,卫表不固,时因外感风邪诱发宿疾,症见面目浮肿,蛋白尿,面唇不华,体虚气羸,舌淡红、苔白,脉浮缓或沉弱者。3.1.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5〜53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7个月,1年以上者11例。3.1.2治法:本组均连续服药2疗程以上。3.1.3结果临床治愈(观察1年以上未复发者)8例,显效(1年内偶发,经辨证论治,证候平稳后续服本方,停药半年未复发者)12例,无效(1年内反复发作或停药半年内复发者)4例。总有效率为83%。3.1.4验案举例庄XX,男,51岁,1981年5月26日初诊。肾炎迁延4载,屡经中西药治疗,皆未能根治。症见:3日前因感时邪,刻下咳嗽,鼻塞,消瘦困乏,面目浮肿,溲短。尿检:蛋白(+++),红细胞(+),管型(±)。舌淡红边齿印、苔薄黄根浊,脉浮数重按乏力。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去姜枣,加蝉蜕、白茅根、滑石、玉米须。3剂表邪解,肿消,小便清长。续以猪苓汤加蝉蜕、玉米须、小蓟方5剂。尿检:蛋白(+),红细胞(-),管型(-)。诊其舌淡胖、苔白,脉缓弱。嘱备薯蓣丸加黄芪、蝉蜕,服2个疗程,临床治愈。随访10年,未见复发。3.2顽固性荨麻疹荨麻疹为临床常见病,中西药疗效均可。但对反复发作者,往往百药罔效。笔者以本方预防复发,颇获良效。3.2.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3〜62岁,平均37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0个月。3.2.2治法:本组服药1〜2疗程。3.2.3结果治愈(观察1年以上未复发者)9例,显效(偶然发作但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经辨证论治,证候平稳后续服本方。停药后1年未复发者)7例,无效(服药期间症未减轻或停药1年内复发者)。3.2.4验案举例陈XX,女,31岁,1989年1月7日初诊。反复荨麻疹发作,搔痒难忍,2年来每月必发,尤以冬春季为甚,用中西药及针灸治疗,症虽解而复发频繁。昨夜复发作,全身散在性风疹块,搔痒之苦不可言状,恶风寒;舌淡红、苔白滑,脉浮紧。予桂麻各半汤加蝉蜕、僵蚕、当归。服2剂恙平。嘱备薯蓣丸加蝉蜕、僵蚕,服1疗程,治愈。随访4年未复发。3.3肺结核肺结核自链霉素等药相继问世以来,疗效优著。中医药对该病治疗已退至辅助地位,单纯中药治疗较少采用。但抗痨西药有损害肝功能及耐药性强等弊端,对肝肿大,肝功能损害严重者,或多年缠绵而体质虚羸的患者,治疗有不尽人意之处。笔者选用薯蓣丸加味单方治疗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脾胃虚弱的上述患者,亦具效果。3.3.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42〜67岁,平均54岁。病程最长23年,最短3年,10年以上者13例。3.3.2治法本组服药2〜4疗程。3.3.3结果治愈(服药后症状消失,肺部X线摄片空洞消失,结核病灶钙化,血常规,血沉正常者)4例,显效(症状消失,各种检查明显好转者)16例,无效(症状未能改善或加剧,预后不良者)2例。总有效率81%。3.3.4验案举例黄XX,男,54岁,1989年6月23日初诊。患肺结核16年,断续服抗痨西药,病时重时轻。2个月前症见咳嗽加剧,咯痰带血,眼白黄染,尿黄,厌食而住县X医院传染科治疗。诊断:肺结核空洞出血;急性黄疽型肝炎。经住院中西结合治疗血止,黄疸消退,纳食稍增。因家贫未能住院续治,于7天前自动出院。刻下症见:咳嗽声怯,痰白量多,纳谷不香,便溏溲浊,面唇不华,形体骨立。舌淡晦边齿印,苔白,脉细涩如丝。肝右肋下3cm,质偏实。X线胸片示:空洞型肺结核。予薯蓣丸加百部、黄芩、鳖甲、丹参方,嘱常服,并停用抗痨西药。患者于1991年8月7日复诊,自诉服此方后,日见康复。因自按方配制,共服3疗程,今临床症状消失,安谷长肌,劳作如昔,今来要求复检,B超示:肝右肋下1cm,肝、胆、脾未见异常征。X线胸片示:空洞消失,原结核病灶钙化。肝功、血沉检査正常。嘱原方续服半年,以资巩固。4.体会4.1本方以淮山药为君,取其性味甘平,“不寒、不热、不燥、不滑”(何任《金匮要略通俗讲话》),有“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神农本草经》)之功。伍以参、苓、术、草、豆、曲、姜益气健脾;归、芍、地、芎、麦、胶、枣滋营养血;柴胡、防风、桂枝调和营卫,疏畅气机;杏仁、桔梗、白蔹调肺开郁。综观全方含有桂枝汤、炙甘草汤(去麻仁)、八珍汤,故本方功用应为:培土健运,调和营卫,补气益血,滋阴和阳,缓中填精。具有提高整个机体抗病免疫能力的作用,诚为治疗慢性虚弱病证,卫气不固,易感风邪的良方。甘草生用则清热解毒,炙用则补中益气。细嚼方义,本方之甘草当以炙用始为合拍。《金匮要略》不载,恐为脱简。笔者临床概用炙甘草。原方豆黄卷药源常缺,以扁豆代之,临床观察不影响疗效。4.2仲景对本方治疗范围的论述仅“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九字,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笔者从“虚劳”一词领悟本方证治的主要病机:以“风气”一词领悟本方证治的针对性;从“诸”“百”二字领悟本方应用范围的广泛,并根据“以药测证”的方法,结合分析本方药物作用,从而拓宽了本方临床应用的思路。本方以小剂量桂、柴、防、杏、桔、蔹之属,辅佐大量滋补药,意在调和营卫,疏畅气机,补而不滞,增强本方灵性。如用之祛邪,则不足恃,且有留邪之虞。历代医家多以本方扶正祛邪,治疗虚证挟风邪。但从组方角度来看,以此方治疗慢性虚证易感风邪者则合拍。如有外邪,当先解外为宜。笔者认为原条文应如此理解:“虚劳诸不足,(易感)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难经》曰:“治损之法奈何?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观薯蓣丸组方功用,面面周到,尤以培土以生万物,补气以固卫表,预防风邪外袭之功为著。“上损下损,至此可以撑持”(陈修园《金匮方歌括》),根据“异病同治”之原则,可以适应五脏虚损等多种疾病。笔者以此方为基础,临床随证加味,增强针对性,变通古方,扩大了临床应用而获得效果。

薯蓣丸加味预防反复感冒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用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笔者试用于预防反复感冒,有较好的效果。简介于下:药物组成和用法:薯蓣(山药)120克,党参、黄芪、焦三仙、干豆黄卷各40克,白术、白芍、麦冬、杏仁、防风各24克,茯苓、柴胡、桔梗、阿胶各20克,当归、熟地、川芎、桂枝各30克,干姜、鸡内金各12克,白蔹10克,大枣(去核)20枚,炙甘草15克,蜂蜜750克。上述诸药(阿胶与蜜同炼)共为细末,加炼蜜调匀为丸,白糖为衣,每丸重10克。每次服二丸,一日三次,连服3个月。服药期间,注意保温,避风寒。例1.刘某,男,53岁。1985年9月27日诊。近三年来经常感冒,反复发作,冬季尤甚。诊见恶风,纳差,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脉弱。证属正气虚弱,卫气不固。服上方二料,食欲增加,抵抗力明显增强。随访一年,仅感二次,其势亦轻矣。例2.孙某,女,41岁。1983年10月4日诊。素禀薄弱,稍有不慎,即患感冒,每月就诊1〜2次,入冬尤其频繁。诊见面容憔悴,精神不振,纳食不香,头晕乏力,舌淡,脉沉弱。服上方三料,食欲增强,精神好转,面转红润。随访一年,未曾感冒。【体会】感冒尤以体质差,正气不足,宿有肺疾,气候变化异常时,更易罹患。祖国医学认为反复感冒是由于“气虚卫外不固”。《金匮要略》云:“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气旺盛可抵御外邪的侵袭,减少百病的发生。本文重用薯蓣、四君、大枣大补脾气,使脾旺而不受邪;四物、阿胶、麦冬养血滋阴;柴胡、桂枝、防风祛风散邪;杏仁、桔梗、白蔹宣肺理气散邪;黄芪补益肺脾之气而固表;焦三仙、鸡内金理脾胃,消食滞,使补而不滞;豆卷宣脾化湿。诸药合用,有散诸风邪,补诸不足,滋诸枯槁,调诸营卫,益气固表之功。

治风名方——薯蓣丸《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著作。历代医家对其注解众说纷纭,或从六经八纲,或从脏腑气血,或从标本中气,或从五运六气等,不一而足。门九章曾言:“中医学与其说是一门医学,不如说是学方用方、感受经验的思维与实践。”所以,落实在方证上的学习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好每一张方、用好每一张方,立足于临床,感悟于实践,踏实做临床与学问,不空谈玄论,不做无根之木。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病机为气血俱虚,阴阳失调,外兼风邪。临床症状可见头晕眼花,消瘦乏力,心悸气短,不思饮食,骨节酸痛,微有寒热等症。其组成药物颇多,常让人觉得不像张仲景之方。其实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颇佳,充分体现了张仲景治病求本的思想。药物分析方由药组成,学习每一张方剂,首先要熟识方内的每一味药物。薯蓣丸内大部分都是临床常见药物,但白蔹、大豆黄卷是临床不常用的药。本方以薯蓣(即山药)为主药,《神农本草经》言其“味甘,温平无,无毒,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此重其健脾胃、补虚损之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大枣健脾益气温阳;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麦冬、阿胶滋阴养血;神曲寓消于补,使补不碍胃,振奋生化之源;桂枝、柴胡、防风祛风散邪,其中桂枝散太阳之邪,柴胡散少阳之邪,防风则散周身之风邪。而虚劳风疾之人往往身体气机功能紊乱、升降失调,故加杏仁、桔梗一升一降,以恢复气机正常的升降出入。另用酒服以助药力。那么,为何要用白蔹、大豆黄卷这两味药呢?《中药学》载白蔹功效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肌止痛。这似乎与治虚劳、祛风邪没有关联。故要领悟薯蓣丸的用药意义,得尽可能地站在张仲景那个时代,从相关的书籍中获得认知。于惠青等通过查阅和梳理《神农本草经》《千金要方》《普济方》《本经疏证》等古籍,认为白蔹是取其散结气、除风热之用,大豆黄卷有益气宣胃、散风祛湿之效。刘渡舟认为白蔹与桔梗、杏仁利肺开郁,以行治节;豆卷和神曲运脾气,行药力,有补而不腻之功。也有医家认为白蔹合杏仁以降,桔梗合柴胡以升,共同恢复气机升降,大豆黄卷则化湿和中,合方中茯苓共奏消除湿邪之效。诸说皆有可取之处。先贤有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此方中薯蓣用三十分,甘草二十八分,大枣百枚,此三者皆是培补中焦脾胃之药,用量之大,充分体现了张仲景治疗内伤杂病时重视培补后天脾胃的思想。诸如柴胡、防风、白蔹等祛邪之药的轻用则显示了补虚为主、祛邪为辅的治法和治病求本的宗旨。复方组合由于该方治“虚劳诸不足,诸风气百疾”,故可见其症状之复杂、广泛,治疗用药上涉及气血、阴阳、脾肾等。此方可拆成多个复方的组合,从此入手分析方义,有助于了解其组方配伍的真谛。不难看出,此方内有补气的四君子汤,补血的四物汤,温中健脾的理中汤,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桂枝、甘草组成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芍药、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甘草、大枣、桂枝、地黄、麦门冬、人参、阿胶可体现治虚劳不足、脉结代心动悸的炙甘草汤加减。薯蓣、干地黄、桂枝、茯苓则体现了治虚劳腰痛的肾气丸组方。综合体现了薯蓣丸的补虚作用。白术、茯苓、桔梗、防风、人参、当归、干姜、川芍、桂枝则有“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的侯氏黑散影子;桂枝、当归、人参、干姜、甘草、川芍、杏仁则体现了“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的续命汤方义。诸此体现了薯蓣丸的祛邪作用。另外,桂枝、茯苓、芍药和川芎、当归配合乃桂枝茯苓丸的化裁,其活血祛瘀之用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由此分析可知,补虚、祛邪、活血化瘀是张仲景治虚劳之三大法,且轻重有别,学者不可不知。临床应用经临床验证及药理研究证明,薯蓣丸在增强机体体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黄煌认为薯蓣丸是强壮剂、补虚方,适用于以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贫血为特征的疾病,可治疗恶性肿瘤、结核病、肺气肿、肌萎缩、老年性痴呆等病。吴雄志认为少阴寒化证有气化不通和形质受损的区别,薯蓣丸是补少阴的处方,可以恢复少阴肾的形质,临床上见到太少两感证的患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感冒很快就可以缓解,但若这个患者少阴肾形质有所损伤,则易反复感冒。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急则治标,调其气化;当感冒缓解之时,是服用薯蓣丸的最佳时机,缓则治本,能够防止感冒的复发。值得思考的是,肾气丸也是恢复少阴形质的处方,那能否用肾气丸呢?笔者认为,理论上也是可以的,但这种体质患者易感冒,且脾胃功能差,运化不佳,不可峻补,并不适合直接用肾气丸。此时,以补虚为主、佐以祛邪,且顾护中焦运化的薯蓣丸可谓面面俱到,可作为过渡处方。薯蓣丸构思巧妙、组方严谨、疗效显著,是张仲景治疗“虚劳不足、风气百疾”的代表方剂,是补虚、祛邪、活血化瘀三大治法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张仲景一贯的治病求本、重视脾胃的宗旨,堪称治风之经典名方。

(0)

相关推荐

  • 薯蓣丸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薯蓣丸 [组成]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 八分人参七分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用法]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 ...

  • 虚补第一方,薯蓣丸--推荐给亚健康的你

    此方可称上是亚健康人群的福音,市面上补品千千万万,但吃过之后却有效的寥寥无几,因为多数没有补进去.尤其是你虚不受补时,一吃补药就上火的人,也是可以放心服用,因为这方子里的药材太过平常,以致许多人不把它 ...

  • 气血双虚病多多

        方根:人参  +  当归    人参健脾补气,当归补血,二药配合,补气补血,适用于气血两虚的虚 人.     气虚主要表现为气短.不愿说话.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上述症状加剧等.     ...

  •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九期)9.1.2

    9.1.2-薯蓣丸药味(续) 我们现在就来讲大豆黄卷在食疗上的用途.是一个能够把身体里面的水毒清掉的药,而且它没有什么寒热,效果不错,打通气血.而且它如果在古时候的本草书里面讲什么呀?能够破妇人恶血, ...

  • 王三虎医话·薯蓣丸

           薯蓣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十六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方由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 ...

  • 陈慎吾讲虚劳之证治

    88.虚劳之因 [原文]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讲义] 平人,言形若无病之人.形虽无病,其脉则虚弱细微,阴阳俱损之象.阳损必失精,阴消则血亡,验其外证,必喜盗汗.盖阳损者表不固,阴损者 ...

  • 一个补虚的千古名方,是名副其实的“补药之王”,补足气血

    身体虚弱的人特别容易染上疾病,动不动就是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天天就像一个药罐子一样,感觉病一个接一个,怎么就是好不了,有时候想吃点好的吧,还担心身体虚不受补. 针对这种身体特别虚弱的朋友,该如何进 ...

  • 今秋做一批薯蓣丸

    秋天了,青娥丸大家吃的也差不多了,道长打算新做一批薯蓣丸. 薯蓣丸算是比较有名的补虚损的药了,在经方里面,一共就只有两个补虚劳的丸药,一个是著名的八味肾气丸,一个就是薯蓣丸.肾气丸如今已经市场化了,比 ...

  •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全目录

    精选<金匮要略>方剂之验案900余例并进行论述.全书以方为纲,以案为目,每方下分方药.用法.原文.解说.运用.补述等部分,<金匮要略>原书的相关信息写于前,现代用法.用量等加于 ...

  •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红蓝花酒

    红蓝花酒[方药]红蓝花一两(3克)[用法]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现代用法:用酒600毫升,煎红花至30毫升,分二次服用).[原文]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

  •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大黄甘遂汤

    大黄甘遂汤[方药]大黄四两(12克)甘遂二两(6克)阿胶二两(6克)[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 ...

  •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温经汤

    温经汤[方药]吴茱萸三两(9克) 当归二两(6克) 芎穷二两(6克)  芍药二两(6克) 人参二两(6克) 桂枝二两(6克) 阿胶二两(6克)生姜二两(6克) 牡丹皮(去心)二两(6克) 甘草二两(6 ...

  •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方药]甘草---~(9克)小麦一升(30克)大枣十枚(10枚)[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

  •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方药]半夏一升(15克)厚朴三两(9克)茯苓四两(12克) 生姜五两(15克)干苏叶二两(6克)[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 ...

  •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竹皮大丸

    竹皮大丸[方药]生竹茹二分(1>5克) 石膏二分(1.5克) 桂枝一分(0.75克)甘草七分(5.25克) 白薇一分(0.75克)[用法]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现 ...

  •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竹叶汤

    竹叶汤[方药]竹叶一把(9克) 葛根三两(9克) 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各3克) 附子一枚(炮)(6克) 大枣十五枚(5枚)生姜五两(15克)[用法]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 ...

  •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下瘀血汤

    下瘀血汤[方药]大黄二两(6克)桃仁二十枚(9克)鳖虫二十枚(熬,去足)(9克)[用法]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现代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10-15克,日服1次 ...

  • 『金匮验案』金匮名医验案:枳实芍药散

    枳实芍药散[方药]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各等分)[用法]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现代用法:作散剂,每服6-9克,日服3次,大麦粥送下.或作汤 剂水煎两次,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