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欣赏】中国风,美醉了
中国画家陈衍宁人物油画作品
陈衍宁1945年生于广州。画家。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71年至1985年先后在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广东画院从事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1986年入美国俄克拉荷马市立大学艺术系,留校任教。是欧美最受追捧的画家之一。
陈衍宁1991年荣获英国艺术家协会肖像比赛大奖,此后连续为英国皇室及贵族绘制肖像。1999年应邀在英国白金汉宫为英国女皇画肖像,作品并被选为英女王50周年庆典纪念邮票;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与汤小铭合作)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油画《渔港新医》参加1982年巴黎春季沙龙美展,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镜》由美国俄克拉荷马艺术学院收藏。在澳大利亚、巴西、英国、加拿大、法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举办多次个展及群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博物馆、西澳大利亚美术馆及美国、新加坡、日本和欧洲各地等私人收藏。出版有《陈衍宁画集》《陈衍宁作品集》《陈衍宁油画选》等。
1990年,陈衍宁荣获英国肖像画比赛大奖,全因阿妮坦送去陈衍宁的《檀香扇》参赛。按照规定,得奖者要为英国当代杰出女性造像,陈衍宁于是赴伦敦为英国著名歌剧歌唱家苏珊造像,完成后正欲回美,却接到通知说另一杰出女性对原指定的另一得奖画家所画的肖像不满意,指名要求陈衍宁为她赶绘另一幅肖像,她就是英国大名鼎鼎的女演员珍妮·阿丝。一人为两个杰出名人作画,并同时发表在英国《时尚》杂志上,陈衍宁自然成为了这次大赛的焦点,名字一刹那传遍伦敦的艺术圈和社交界,且一发不可收拾,盛名直播英王宫,伊丽莎白女王及其王夫飞利浦也指名道姓请陈进宫造像。在美国和英国肖像画界取得的巨大成功,使陈衍宁画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由。
中国的艺术家在跻身国际美术家行列的驱使下,出现大量其实已失去民族性的作品,其中有些则是直接的模仿。不过,所幸的是,中国美术的唯一性与独特性依然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如果说已受到影响,那也只是技法上细微的更替扩充,而不是方向性的根本变革。当代中国美术的精华,既保持着它的文化特色,又兼收并蓄了西方技法与材料中符合东方传统的要素,达到了东西方审美传统的融合。
陈衍宁的出色的画作就是这种融合的杰出典范。他的作品不管其题材是取自于他的故乡中国还是他侨居的西方,都拓现出一片真正超出文化疆界的跨越空间的视野。陈不管在题材选择上,还是在他完成题材立意时所具有的自觉抒情性上,都表现出他所受到的中国技法训练。西方观众往往惊叹其画面的精确与绘制的功力,更钦佩其作品渗透的那种精妙的东方韵味。
陈衍宁的艺术真正跨越了文化与历史,蕴含着一种宇宙的和永恒的信息。他从未接受过在他青年时代一度风行的无个性抽象派艺术的诱惑,一直坚持其民族传统中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今天,写实主义已为美术界重新接受,并在众多方面向美术爱好者再现其恒久的魅力。陈的写实既不属于菲利普·帕尔斯坦的粗糙冷峻的具象派,也不属于理查·埃斯蒂这类时髦画家的机械照相写实派。他的写实,带着一种敏感,一种对于表现浪漫主义世界观特征的敏感。而他对光与透视的无懈可击的处理,他那具有震撼力与想象力的构图,以及他对所绘客体神韵的洞悉力,都在告示人们:这是一种坚实完美的审美结合,一个跨越空间的视界。
陈衍宁不热衷于观念艺术的语言,也没有使用千奇百怪的材料,但他的肖像画,却弥漫着一种眩目的光感,表现出真诚的力量,或折射出对象最为吸引人的理想化的一面。声名显赫的实业巨子如斯,无忧无虑的少年亦如斯。《理察·布兰逊》《阿尼坦》《伏在狗背上的女孩》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其真切生动之状呼之欲出,表现出画家对西方当代不同层面人物生活的敏锐观察。陈衍宁最善于在平凡的题材中表现他高超的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镜》这幅油画并无特别的造型,亦无眩目的色彩,粗看只是一群练舞的女子站在一面大镜子面前,细看原来画面分成镜里镜外两个天地,那些本来非常平常的景物人物,组合在一个大镜子里,无端变得暖昧与悬疑。镜前9个女孩子,镜里却有13个人影,一些影像不知来自何方,应该是练舞场的另一角吧。你欲细心将镜里镜外作个比较,只可惜镜中的只是幻影,而镜外本应是现实世界,却只看到片面的景象……平实的画面,阐述着一种无处不在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