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人性,突破禁忌,这部经典战争片美国人不喜欢

其实要说越战电影,影迷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很多,比如《全金属外壳》、《现代启示录》、《绿色贝雷帽》、《猎鹿人》等等。越战一直以来都是美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楚,同时,越战对于整个二十世纪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次局部战争。而且对于美国来说,它的意义更加深远,美国的新闻舆论届对于越战的影响堪称经典。

在整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由思潮发展达到了顶峰,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越战的停火可以说是美国人迫于舆论压力下的一次妥协。这次妥协掩盖了美军的军事失败。给那些无心恋战的美国大兵们一个更好的借口,他们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为一个个普通的人,而不是一伙伙被推向前线的士兵。这是越战的整体思潮,至少在美国人看来是这样的。

而在这样的思潮之下,上述的这些影片,能准确把握的就不多了,《现代启示录》很深刻,然而对于越南民众的刻画还是片面而邪恶的,至于说《全金属外壳》以及《猎鹿人》等等,都是对于美军自己的军事思想的反思,而《绿色贝雷帽》更是美国主旋律了。充分反映越战,平等思潮看待越战的电影有吗?当然。

《野战排》是很多影迷都绕不开的一部真实反应越战的影片。不论是从反战还是从人性方面,《野战排》都是一部相对比较客观的战争片。至少它让我们看到了越军与美军的对抗是反击与进攻的对抗,美军在越南的暴行从来都是无厘头且难以幸免的。《野战排》客观吗?相对来说客观,任何战争电影都会有着天生的反战思维,《野战排》也不例外,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最普通的一面。杀戮和迁怒。

《野战排》主要讲了一个美国大学生参战后的故事,泰勒刚开始来到越南的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抱负的年轻人,然而在越南的经历却让这个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渐渐的开始厌烦。无休止的杀戮,无差别的屠戮,甚至于对于自己人的不信任都在轰炸着这个年轻人的大脑。最终,在经历了一次生死洗礼后,泰勒彻底的疯狂了,他最终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同时他也理解了战争的本质。

战争分为正义和不正义的战争,同时,战争也需要理由。在越南人看来,战争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抵抗侵略,因此,他们对于美军是痛恨的,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来获取胜利的。好像东亚文明辐射圈中,很多国家对于侵略都有着这样的态度,而这样的态度衍生出来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

然而对于美国人来说,越战就是一场战争,就是一场可以合法杀人的战争,美军可以凭借着先进的武器优势,对于越军进行降维打击。美军想要的战争场面是需要海空军协同作战,然后需要陆军进行收尾的。然而事实上,越南的地形就决定了这样的战争场面是不容易出现的。美国陆军对于高科技以及大视野的需要明显强于越军,因此,在越南丛林中,越军如鱼得水,美军如鲠在喉。在丢掉了地理优势之后,美军依靠先进武器构筑的的心理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是整个越战的基调。

在这样的基调下,美国陆军逐渐的产生了厌战情绪,对于神出鬼没的越军自然是闻风色变。这是整个丛林战争中的大众心理。在这样的心理之下,我们再来看片中几个重要人物的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泰勒的理想还没有破灭前,他眼里的越战是一场针对越军的战争,对于任何战争中的平民是要恪守规则的。这一点,伊莱亚斯也是赞同的,这是对于有着坚定理想的人而言的。

然而参战的美军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于战争有着清楚明白的认识的。没有坚定思想作为后盾的美军大有人在,比如巴恩斯,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巴恩斯等人就逐渐的原形毕露了。他们没有越军那样保家卫国的精神追求,因此,战争在他们看来就是你死我活,我不杀死你,我的安全系数就不会攀升。于是,屠戮就开始了。

无差别的屠戮是泰勒和伊莱亚斯所反对的,然而当他们的声音逐渐的被战争的残酷所扭曲了之后,对于战争原本清楚的认识就更加的虚幻了。在经历了越军血的洗礼之后,泰勒终于成为了巴恩斯。残酷的巴恩斯之前的所有暴行,在泰勒将枪口朝着巴恩斯的时候,就已经完全的附着在泰勒身上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越战中彻底的被逼成了一个杀人机器。果然,在战争这个大熔炉里,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野战排》的警醒在于美军的士气低落与越军抵御侵略的坚定信心,而美军对于越南民众犯下的罪行也正式的被推上了舞台不加修饰。任何时候,任何借口的侵略都是对于自己信誉的严重损耗。然而美军不是不知道,但却依旧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动了越战来彰显自己的肌肉。

越战几十年,有多少平凡人因此变成了魔鬼,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顺利变回去?

……

你好,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