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宋炙手可热的社稷之臣,一生辅佐了4位皇帝,活到了92岁

历史探秘大全

42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彦博是宋朝的宰相,一生经历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学宗四朝,可谓政坛常青树。他80岁时,退休回到洛阳,宋神宗看到他身体康健,须眉皓白,依然挺拔,问他:“你有什么养生之道吗?”文彦博说:“没有别的。我随意而安,知足常乐,我不受外界影响伤和气,也不敢做过分的事情,如此罢了。”
看起来文彦博很佛系,但事实上他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官员,沉着冷静,在官场游刃有余,做了许多了不起的事情,堪称国家栋梁之才。
1056年,文彦博担任吏部尚书,职位相当于丞相。那一年正月,宋仁宗上朝时突然犯病,被太监扶入宫内。皇上突然犯病,急坏了满朝文武官员。文彦博叫来内侍史志聪,了解仁宗病情,但史志聪却用外交辞令回答:“宫里的事情我不能向外泄露。”
此举把文彦博气坏了。文彦博之所以生气,并非脾气大,而是事出有因。因为仁宗皇帝没有子嗣,也未预先立好储君,一他旦病逝,将群龙无首,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不管史志聪说的是否在理,文彦博劈头盖脸骂道:“你们这些人在宫里来来往往,却不让丞相知道天子的身体情况,有何目的?从现在开始,皇上病情加重,你一定要告诉我,否则,将军法处置。”
然后,文彦博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干了三件事。第一件召集班子成员开启大庆殿做祷告仪式,为仁宗祈福;第二件是主要领导晚上留宿大庆殿旁小屋,直到仁宗病愈才回家。史志聪为此提出异议:“从来没有这个先例。”但文彦博严肃地回答:“这个时候还考虑先例不先例吗?”
第三件事不能不说文彦博的思维缜密,技高一筹。当时局面危机,出现了宫中禁卫诬告都虞侯图谋叛乱,查明真相后,文彦博下令斩了禁卫,并请刘沆亲笔对案情做个结论。
事实证明人心莫测,仁宗康复后,刘沆曾偷偷告诉皇帝:“陛下您身体不好时,文彦博擅自诛杀报告谋反的人。”仁宗一时愠怒,疑虑重重。文彦博什么话也没有说,默默拿出刘沆的签名递给仁宗,仁宗的疑虑这才消除。
仁宗心里清楚,自己生病之时,京城人心惶惶,一定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多亏有文彦博、富弼等人老成持重,稳定军心,朝廷才能安然无恙。
不过,文彦博尽管深谙为官之道,进退有度,但他为人却十分忠厚敦实,内心坦荡。尤其是他在功劳面前再三退让,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那宋仁宗病好了之后,为了政权稳定,文彦博等人多次请求尽早立太子。最终,仁宗选定了英宗,由韩琦等人辅助登基。
待英宗继位后,他召见文彦博,感激地说:“我被立为太子,是你的功劳。”换作别人抢功劳都来不及,但文彦博却推脱道:“陛下立为太子,是仁宗皇帝的意思,也是皇太后的功劳,没我什么事,而且你立太子的时候,我人都不在朝廷,是韩琦他们根据仁宗的意愿办的,我没有参与。”
英宗楞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无论如何让先帝决断,你最先提议的,你对我有功。”自此他对文彦博的人品更加认可,感觉他为人厚道,能够为朝廷倚重。
到了神宗继位,也就是元丰三年(1080年),他对这件事十分好奇,曾当面向文彦博求证。
文彦博一如之前的谦虚,他解释说:“这是英宗皇帝的天命所在啊,我有何之功?”神宗的看法跟父亲一样:“虽说是天命,但也得靠人谋,您品行深厚,是国家的宝藏。”
文彦博连连推辞:“像汉代的周勃、霍光才算是有功之臣,我当时虽然提议,但事情也没有马上办理,主要是韩琦的功劳。”神宗说:“开头才难,你们虽然各自具体工作不一样,但都是功臣。”
文彦博很清醒,自己拥立英宗完全是出于对国家的考虑,无论皇帝如何感激,自己要知道臣子的本分,不能居功,更不能挟恩自重。不过,人在官场,到处充满尔虞我诈,虽然皇帝很信任文彦博,但他也曾身陷卷入“贵妃门”。
事情是这样的,张贵妃的父亲曾经是文彦博家的门客,张贵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主动结交文彦博,称他为伯父。
有一年,临近上元节,张贵妃示意文彦博进献灯笼锦。众所周知,蜀锦天下闻名,而文彦博恰好是成都知府,既然贵妃开口了,文彦博岂有不办之理?他命人把灯笼锦送到京城,仁宗十分高兴。
1051年御史唐介上了一道奏折,检举文彦博私下送蜀锦给贵妃。后来,唐介被罢职,文彦博也被降职处理。
然而,不久后御史吴中复上奏把唐介召回朝廷,文彦博主动跟皇帝推荐说:“唐介弹劾我的事情,有些是道听途说,但基本都针对我的毛病,的确是有的。恳请您把他召回来。”文彦博不计前嫌的大度赢得了朝廷官员的赞赏。
在官场上,真正难的是有坦荡之心和宽容的态度,但文彦博做到了。1097年文彦博病逝,享年92岁。这在人均寿命四五十岁的北宋,非常罕见,他被人称为“长寿老人”。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上下两册限时免费领

听康震教授品读古诗词

世间所有美好都藏在古诗词里。

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