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哪个是正确的?你有什么看法?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一个哲学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唯心主义是怎么来的呢?要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哲学的本源开始探讨了。
广义哲学与狭义哲学的区分
其实哲学分为广义哲学和狭义哲学,就广义哲学来说,只要能抽象出概念一类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广义哲学。如易经中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的形而上者就是广义哲学。所谓的形而下,就是你直观看到的事务,如你看到了一只鸟儿,那么这只鸟儿的形象就是形而下的直观感受。就形而上的东西来说,比如你看到了很多的鸟儿,那么鸟儿的形象就会在你心中形成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这个抽象的概念便可以归为广义哲学的范畴,广义哲学,世界上任何民族、国家都会有,所以广义哲学在我这里并不是讨论的范畴,在此要讨论的是狭义哲学。
那么什么是狭义哲学呢?狭义哲学是纯粹的务虚,奇特点是对任何问题都要通过严格的逻辑去加以证明,其实学问就是证明,那么证明会有多难呢?打个简单的比方,比如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如果老师要我们去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很快就能解出来,如果要你去证明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如果你没有很好的数学功底,不你证几麻袋的纸,是根本证不出来的,所以证明是最难的,而狭义哲学其实就是证明。
务实与务虚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总结过,人类至今诞生了600多个文明,而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狭义哲学的文明,仅见于古希腊文明。
我们中国人一般来说讲究的是务实,任何学问都要能够学以致用。但古希腊哲学家从来不讨论实际应用的问题,他们只务虚,不讲究做出来的学问能不能用在实际,这是我们东西方文明完全相反的地方。
那么古希腊的哲学家他们在探讨什么呢?在此我们可以拿古希腊时代一个集大成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总结来说一下,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有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那么这四因是因何而起的呢?
其实是从古希腊时代第一圣哲泰勒斯开始的,泰勒斯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一句话“水是万物之源”。在今天来看我们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他就是在探讨世界的原本问题,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因为水能滋润万物。
后来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因为火能塑造一切。当然,在我们今天看到无论是水还是火,肯定都是错的,但是在当时来说却是合理的解释。由水和火,后来就引出了四象说,即世界的本源是风、火、水、土,这个说法与我国的五行说类似,但是我们到了五行说就没有继续追问了,古希腊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追问,在留基伯时代得出了原子论的说法,即这个世界的本源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分的物质构成,而这个物质在当时认为是原子。我们也知道,科学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知道的最小的物质是夸克,这个问题到了今天也没有追问完,人类还在继续追问。质料因便是由此而来。
▲留基伯得出了原子论,具有科学上的前瞻性
那么什么是形式因呢?其实形式因是因为古希腊部分哲学家看到了万事万物都是流变的,他们想找出万事万物背后那个不变的东西,而那个不变的东西便是世界的本源。比如毕达哥拉斯,我们一般认为他是数学家,他留下了著名的勾股定理,但实际上他是哲学家,他研究数学是为了证明数是世界的本源。这个思想后来为柏拉图所接受,柏拉图也就成了古希腊时期哲学的一个集大成者,因为这个思想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的不谋而合“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而在所有假象的背后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搞清楚了这个东西就能搞清楚世界的本源。同时期,得出这个结论的还有佛陀,他认为“世间万物皆为虚幻”。
当然,说到这里你或许会搞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都会是虚幻呢?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感官系统都是不可靠的,比如人的眼睛其实是个感光器,只能感受400-700毫微米的光波,超出这个范围的光波其实我们都看不到。
以上的图片就展示了人的眼睛和蛇的眼睛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视觉,其实我们看到的与其他动物看到的都不一样,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吗?
再说下我们的听觉,其实是声音通过空气震动在我们耳膜形成的感受,我们味觉、触觉等等,其实都是我们的感官系统给我们造成的错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自身能够生存而存在的,并不是为了我们能够真实地感受这个世界而存在。比如如果我们要感受所有的光波,那么我们的脑袋要有一栋楼那么大,显然我们的身体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能量。
因此我们并不能急于批判所谓的唯心主义,因为唯心主义哲学家看到了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样,而唯物主义认为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可以感知的,但是并没有看到人类的感知系统是由局限性的问题,如列宁所说的物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就显然没有认识到这点了。
柏拉图之后的欧几里得创立了几何学,其实他认为自己做的也不是数学,而是哲学,他发现世界所有的形状都能用几个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于是便研究起了几何,其实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
研究万事万物背后那个不变的东西,便是形式因的由来。
动力因,就是万事万物起源时期的初始动力由何而来,一般西方解释是上帝,牛顿认为最初的动力是上帝推了一把。而目的因就是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这四大因到今天为止其实人类还在追问,在追问的过程中,哲学得到了发展,进而孕育出了科学。
哲学孕育科学
西方狭义哲学有三大特点,第一是追究终极,就是任何问题都要按照逻辑的方式去论证证明,直到逻辑上推到再也不能推导的逻辑终极为止;
第二个特点是反思,用思想拷问思想。即不断地对自己的学说进行反思,用其他正确的理论来论证,如果两个理论出现了矛盾,那么就必须证明其中一个是错的,另一个就是对的。他们反思到了什么程度呢?即便是对自己的感知也在进行反思,最终也就发现了感知的不可靠;
第三个特点就是逻辑形势,第一是纯逻辑思维,第二是归纳法,第三是演绎法,这个说起来会很麻烦,所在在此不再展开了。
在此只说一下欧几里得的几何,其实如果你真的看过欧几里得的几何学的话,你会发现其实他的几何学是极为精妙的逻辑证明,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证明出来的,而严格的逻辑推导证明这个思路,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是不存在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没有严格的逻辑推导证明系统。如孔子的仁爱学说,其实在逻辑上并不完全,仁爱说,是从爱自己身边的人开始,逐步扩散到社会、国家以至于整个世界,但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导下去,那么一个人给自己的爱才应该是最大的爱,所以这个学说其实就变成了极度自私的学说。再如孔子只论述了如何做一个君子,却从来不讨论为什么要做一个君子的问题,所以儒家也存在逻辑不全的问题。
那么科学是从何而来的呢?其实科学是发展到了近代的时候,由哲学文化一路发展演变出来的,严格地说,科学其实是可以量化计算的哲学,如果你再看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你就会发现他的推导过程,他的精妙计算其实都是哲学的思路,而牛顿在做他的力学体系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做的是科学,而是哲学,不然也不会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了。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我们应该跳出唯心唯物的限制,去多了解西方哲学的本源和实质,才能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