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柳田:二仙汤加减治疗肾阳虚型斑秃和黄褐斑有效

加减二仙汤

【释名】二仙汤,是以仙茅、仙灵脾两味药为主,来源于名医张伯讷教授20世纪 50 年代创制的方剂,以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滋肾阴、调理冲任、平衡阴阳见长。

【组成】仙茅10g,仙灵脾10g,巴戟天10g,菟丝子30g,当归10g,知母10g,黄柏10g,羌活10g,天麻10g,侧柏叶10g,木瓜10g,防风10g,制何首乌30g。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功用】补益肝肾,熄风祛湿。

【适应证】斑秃(突然头发成片脱落一块或数块,脱发处头皮光亮,经一段时间头发可再长),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

【方解】

我们在皮肤科临床工作中发现出现斑秃一般有两种原因,其一是由毛孔开张,邪风乘虚袭人,以致风盛燥血,不能荣养毛发而致。其二是先天血气虚弱,血气虚则肾气虚,肾气虚则骨髓枯竭,故发落。

本方药所治,主要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无以荣养,所以方中以仙茅、仙灵脾为君,具有温补肾阳、益精血作用;巴戟天、制何首乌、菟丝子为臣,人肝肾,补益肾精,乌发止脱;知母、黄柏泻相火而坚肾阴;防风、天麻、羌活熄风祛风,使邪有去处;侧柏叶、木瓜祛风除湿,均有佐药;当归为使,温润养血,补血和血。

该方寒热并用,以温阳为主,配以少量泻火药、祛风除湿药,温补与寒泻同施,壮阳与滋阴并举,温而不燥,寒而不滞。既可以防止温补太过伤阴,又达到少许寒凉反衬全方的温热之性,共奏调和阴阳之功效。

【皮肤科临床应用拓宽思路】

二仙汤是由针对肾精不足、相火偏旺所致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高血压病而研制出的一首现代名方,目前在皮肤科应用甚广。

(1)斑秃:毛发成片脱落,头皮色白而光亮,有时有痒感或无任何自觉症状,多因阴血不足,肝肾亏虚,血虚不能荣养肌肤而发落,或伴有腰酸腿软,头发日渐减少。

(2)黄褐斑:初起以前额、面颊部为主,色淡,逐渐扩展加深,边缘不清,是有少量皮肤鳞屑脱落,皮肤干燥晦暗无光泽,或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月经后期,色淡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

(3)老年人皮肤瘙痒症:全身无明显原因的皮肤瘙痒,奇痒难忍并伴有头晕目眩,舌质暗红苔白,脉沉细。

【加减】本方在实际使用中,若瘙痒明显,加入蝉蜕,地龙,白僵蚕;若湿热过甚,苔腻者,可加人佩兰,六一散;若挟有血瘀者,舌质边紫明显者,加入桃仁、红花、五灵脂等品。

【临床体会】

长期皮肤科临床研究发现斑秃大都是由于精血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所致。

《素同,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说明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完全依赖于肾精的满养;“精血同源”又说明头发与血的关系密切,故有“发为血之余”之说。

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惟风可到”,说明风邪的致病特点是易袭阳位。“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主骨,其华在发,故斑秃多由肝肾亏虚,血虚不能随气荣养皮肤,以致毛孔开张,风邪乘虚而入,风盛血燥,发失所养而成片脱落”,因而毛发的生长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而且还和风邪、血液营养有关。所以其本在精血不足,其标在风邪横行,故补益肝肾、祛风养血是治疗斑秃的基本原则。

'[关于本药的现代研究]'

仙灵脾功效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主要成分黄酮苷和生物碱。现代研究发现其可具有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对于由地塞米松造成“阳虚”模型,仙灵脾可使其降低的钠泵活性回升到正常水平并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

仙茅功效温肾壮阳、强筋骨、祛寒湿,主要成分仙茅苷和仙茅素。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增加去势大鼠精囊腺重量,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巴戟天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主要成分植物甾醇、蒽醌、黄酮类化合物,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使正常雌性大鼠垂体前叶重量明显增重。

当归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主要成分藁本内酯、当归酮,具有抗炎、抗缺氧、抗辐射的作用。

黄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主要成分小檗碱、黄柏碱,主要有抗病原微生物,降压作用。

知母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要成分为知母皂苷,有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肝中分解代谢的作用;另有实验表明知母可减轻或部分逆转长期给予皮质激素所致垂体、肾上腺的形态变化。

无论从药物的数量还是比重来看,温肾益精药处于主导地位,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对肾阳虚的治疗作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滋阴泻火药处于辅助地位,然而其作用却不容忽视,长期皮肤科临床发现两类性质不同的中药可能在体内产生协同作用,从而使合用的效用大于单用时的效用之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