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屠夫”的死亡之时,英国类人猿行动,海德里希难逃天谴
莱茵哈德·海德里希,曾经的盖世太保头目,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总督,人称“金发野兽”,他的身上有着优雅和残忍的双重性格。1942年,在一次著名的”猿人行动“中,这个作恶多端的嗜血恶魔被击毙。关于他的遇刺,成为了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942年5月,看看这位“金发野兽”是如何走进这张猎捕自己的“正义之网”。
一、“金发野兽”的诞生
1904年的初春,在德国的小城哈雷,当地名望的海因里希家族迎来了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作为当地音乐学院创始人的父亲,给这个小生命起名为莱茵哈德·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但父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成为一个令所有人都忌惮三分的“金发野兽”。
少年的海德里希由于显赫的社会地位和优渥的生活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同龄人更丰富的文化素养,相貌英俊又谈吐优雅,拉着一手好小提琴,学习成绩优秀,体育方面还是一把好手。这种种的一切,让他迅速成为少女们所爱慕的最佳伴侣。可以说在那个年代里,海德里希绝对属于现在女孩子心中的“霸道总裁”和“最佳男友”。
那个时候的德国,正处于一战战败,接受屈辱赔款的阴云中。严重的通货膨胀也让普通人的生活难以为继。在这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年轻的海德里希毅然地加入了德国海军,成为了一名军官学员。在那里,“野兽”正式开启了他辉煌又冷酷的军旅生涯。
二、“金发野兽”初露狰狞
1931年,大萧条和经济困难笼罩在德国民众的心头。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臭名昭著的纳粹党,借助这个大好机会来到了台前。其最重要的组织领导人希姆莱正在为寻找自己的优秀下属而在绞尽脑汁,这时年轻的海德里希走进了他的视野。优雅的气质和谈吐,还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令希姆莱对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不久,海德里希就成为希姆莱手下党卫队的突击队队长。
1934年的“长刀之夜”后,原本的冲锋队被削弱,党卫队的实力逐渐扩大。希姆莱的实力越发强大,作为心腹的海德里希的官路一路升迁,1939年成为治安警察和保安局长;1940年成为当时的国际刑警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又升迁为党卫队上级集团及警察上将。
时间来到了1941年的9月27日,希特勒任命海德里希为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国的副总督。但实际工作中,海德里希成为了实际中的一把手,在他的工作中,奉行着胡萝卜加大棒的管制手段,一方面建立了新的劳动组织,食物和鞋得到分配,抚恤金额度上涨,在一段时间内周六亦成为假日。
失业保险亦首次得以建立;而另一方面,大力打击反纳粹势力和抵抗运动,对反抗的人士大肆屠杀或关入集中营,剥削当地劳动力。其中1942年3月对于捷克文化和爱国组织、军事成员和文化人士的清洗几乎使捷克抵抗运动彻底瘫痪。这一举措亦对社会活动造成了重创,任何反对德国统治的活动都受到公开且广泛的报复和镇压,这一段时间内海德里希的手段使其获得了“布拉格屠夫”的外号。
海德里希个人领导能力是通过恐惧获取服从和尊重。他为人严谨,从不表现友好或愉悦,颇具军人风范。他每日坚持锻炼,对外表一丝不苟,并要求下属效法。他没有多少亲密的朋友,并极度多疑,不信任多数的党卫队高官。但对上级希姆莱十分忠诚,希姆莱本人对海德里希也是十分欣赏;不过他本人对纳粹其他高官却十分鄙视,比如对骷髅师的指挥官艾克的评价是“有野心的矮子”,奥斯维辛集中营营长是“无教养的暴徒”等等。
三、血腥的“金发野兽”
海德里希最令人感到恐惧的就是他那嗜血冷酷的性格,连希特勒都称他为“铁石心肠的人”,纳粹的大屠杀他便是始作俑者之一。早在著名的“水晶之夜”行动中,海德里希就向各保卫局和盖世太保办公室发去电报,帮助协调党卫队、保卫局、盖世太保、秩序警察、冲锋队、纳粹党官员以及消防部进行反犹太活动。包括允许纵火和摧毁犹太商户及会堂,并没收所有犹太社区中心和汇通中的“档案材料”。电报还下令“在所有区域,在拘留所允许的情况下逮捕尽量多的犹太人,尤其是富裕的犹太人…..
1939年纳粹入侵波兰后,海德里希建立了别动队,在占领区实行恐怖无情的种族灭绝计划,大肆屠杀犹太人。史学家估计在1941-1945年期间,别动队及其相关队伍总共杀害了超过200万人,包括130万名犹太人。
1941年10月10日,海德里希作为高级军官参加了在布拉格举行的国家安全部“最终解决方案”会议。会议讨论了将50,000名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境内的犹太人迁移至明斯克犹太区和里加犹太区的方案。与会人士亦计划在“之后几周”将布拉格的5,000名犹太人送交别动队指挥官阿图尔·奈比及奥托·拉施,而在保护国境内亦会建立犹太区:特雷津集中营,最终有近33,000人在此丧生。“布拉格屠夫”的身上又多了“波西米亚死神”“第三帝国的黑王子”等绰号。
四、“金发野兽”的末日
海德里希在占领区的种种暴行,早就让远在异国的捷克斯洛伐克抵抗组织恨之入骨,为了结束他在当地的罪恶统治,同时削弱纳粹所谓“无人能敌”的地位,一个名叫“类人猿行动(ANTHROPOID)”的暗杀活动正式提上了日程。
行动在英国特种作战部门的筹备训练下展开,四名接受了特殊训练的抵抗组织战士成为了行动的主角,他们分别是陆军准尉约瑟夫·盖伯瑟克、下士扬·库比什、中尉阿道夫·奥帕尔卡和下士卡莱尔·柯达。
一切准备就绪后,1941年12月28日晚间十点,盖伯瑟克与库比兹登上英国皇家空军138中队的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同行的尚有七名流亡英国的捷克军人,以及另外两支负责其他任务的小队,分别称为银A(Silver A)与银B(Silver B)。飞机于布拉格东边的内维兹第(Nehvizdy)降落。建落后一行人先前往皮尔森与接头人员汇合,然后前往布拉格进行暗杀行动。
最开始暗杀小组准备在火车上进行刺杀,由于时机不成熟而无奈作罢。经过综合分析后,决定在1942年5月27日在布拉格市中心进行行动,一举除掉这个双手沾满无辜百姓和犹太人鲜血的“金发野兽”。
5月27日,还没意识到大祸降临的海德里希悠闲地离开自己的住所,前往布拉格城堡。由于在当地嚣张跋扈惯了,海德里希依然坐着自己的奔驰150敞篷轿车,随身带了一把鲁格手枪,由司机克莱因驾驶,大摇大摆地行驶在布拉格的路上。
当车行驶到布洛卡医院附近的拐角处时,早已等候在此的盖伯瑟克和库比什一拥而上,前者用手中的冲锋枪向海德里希开火,但由于子弹卡壳未能击发。海德里希见状忙让司机停车,准备用手枪将其击毙。
正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刻,库比什将早已准备好的反坦克手雷扔向轿车。随着一声巨响,爆炸的弹片和破碎的座椅碎屑一起嵌入到海德里希的体内。受了重伤的海德里希仍在拼命还击,直到伤重倒下。司机克莱因也未能抓住逃跑的二人。
受伤的海德里希被送往医院,经过紧急的手术后,他的血气胸被处理,摘他的脾脏和破碎的肋骨也被摘除和取出。经过抢救,海德里希暂时脱离了危险。但在七天后突然遭受了不明原因的严重感染和败血症,最终在第八天的上午一命呜呼。对于他的死因有众多猜想,如肉毒杆菌感染、生化武器感染等,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
希特勒和希姆莱对海德里希之死十分痛惜,在布拉格和柏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希姆莱主持了葬礼的全部过程。他的遗体被安放在柏林的荣军公墓中。希特勒曾计划为他修建一座纪念陵墓,后因战事胶着而不了了之。
海德里希遇刺身亡后,德军十分恼怒,大肆收捕相关人员。四名抵抗组织勇士藏入当地一家教堂中,后因另一名抵抗者告密而被围捕。围捕中,四人坚贞不屈壮烈牺牲,还有十余名当地民众遇难。而教堂主教及神职人员也被残忍处决。许多人被投入集中营。包括四人的家属和亲朋好友。
在搜捕行动中,德军对怀疑隐藏包庇抵抗组织人员的利迪策村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其中199名男性村民被处死、95名幼童被捉走(其中德国家庭领养了8名)、195名女性村民被逮捕并被送入集中营,村庄遭到焚毁。纳粹在当地又留下了一笔血债。
英法两国在作战成功后将慕尼黑协议作废,两国政府同意战后苏台德区将回归捷克斯洛伐克。后世的许多影片和音乐都以该历史事件为题材,例如电影刽子手亦死(Hangmen Also Die)破晓行动(Operation Daybreak)歌曲美好明日(A Lovely Day Tomorrow)和美国超级杀手合唱团的(ss-3)。
五、结语
莱茵哈德·海德里希,一个出身富裕家庭,有着良好学识和教育的贵族少年。虽然他热爱艺术、有着优异的成绩,但也无法掩盖他身上那种近乎疯狂和残忍的内心,无法掩饰骨子里的那种“野兽”般的占有欲。就像海德里希的得力助手在他的回忆录中写的那样,没有良知和道德的约束和规范,追求卓越的生命冲动将如同泛滥的河流,将带来让人无法承受的灾难。
参考资料:
1. Aly,Götz; Roth, Karl Heinz;Black, Edwin;Oksiloff,Assenka.The Nazi Census: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in the Third Reich. 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Calic,Edouard. Reinhard Heydrich:The Chilling Story of the Man Who Masterminded the Nazi Death Camps. New York:Morrow. 1985 [1982]
3. Harris and Paxman. A Higher Form of Killing:The Secret History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arfare. Hill and Wang. 1982
4. Headland,Ronald. Messages of Murder:A Study of the Reports of the Einsatzgruppen of the Security Police and the Security Service,1941–1943. Rutherford,N.J: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