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身边有人长生病需要注意,他可能只是渴望得到关心
内心缺少爱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生病。
观察一下你身边关系不错的朋友,或者自己的家人,是否有人总是生病?心理学研究发现,有这样一类人,他们通过让自己生病的方式,来逃避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中称之为“生病情结”,是个体主观与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一个小孩的父母总是吵架,小孩就想:如果我生病了,他们就不会吵架了,因为他们会将精力全部放在我身上。于是,小孩真的生病了,没有人懂得真相。
什么是“生病情结”?
当个体感受到外在压力后,认为自己如果生病就可以逃避这些压力,那么他就会想象自己身体某个部位出现问题。进而伴随着头晕,呕吐,甚至整个身体都出现了不健康的表现。当身边的人意识到自己生病时,会放下所有的矛盾,将全部精力放在身体上面。此时个体得到了家人的关爱,解决了外界的压力,在家人心中成为最重要的部分。这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渴望让自己生病的倾向,就是“生病情结”。有生病情结的人,往往很容易让自己再恰当的时候生一场病,从而解决许多麻烦。
一位女孩性格十分内向,不愿意参加社交。恰巧的是,每次需要聚会的时候,要么肚子疼要么头痛。她没有说谎,的确是在马上要出门的时候生病了。于是女孩不得不整日待在家里,因为只有待在熟悉的地方,她才会感受到毋庸置疑的掌控感。这种掌控感,是她在任何社交场合都无法拥有的。久而久之,这个女孩变得格外孤僻,之后发展到见到任何陌生人都会感到焦躁和紧张。生病,成为她逃避社交的一种方式。女孩把这种方式当成一种手段,可以在任何时候让自己生病。
哪些人会有“生病情结’?
内心缺少爱的人,更容易产生生病的情结。所有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自己身体生病了,就可以得到不同寻常的关心。尤其是平时得不到关心的人,他们的家人,朋友没有给他足够的关系。内心对于被关心,被爱的渴望,使得他们产生了生病的情结。在他们的认知逻辑中,只要让自己生病就可以得到平时根本得不到的关心和照顾。事实也是这样,每当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原本冷漠的态度就会改变,开始对自己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
内心缺爱的人,身边的人对自己十分苛刻。以原生家庭为例,父母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必须完全服从父母命令,考试必须第一名,各个方面必须都要十分优秀。处在这种压力之下,孩子形成了一种有条件的被认同感。所谓有条件的被认同感,指的是只有在孩子做了一些被父母认可的事情时才会会被关注到。久而久之,孩子内心越发排斥自己不被父母认可的部分,进而产生自卑心理。为了缓解内心的自卑,孩子习得了生病情结。因为只有在自己在生病的时候,父母才会无条件的关心,照顾自己,不会逼迫自己做一些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如何处理生病情结?
生病情结归根结底是个体为了应付无力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暂时逃避的手段。从心里学层面来讲,这与个体的退行心里有关。个体放弃了已经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采取了一种幼稚的方式来逃避问题。尽管生病情结与他人的关心程度有关,但是如果自己不能采取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只是单纯的使用生病的手段来逃避问题,那么你就始终长不大,永远像个小孩子一样,心智也很难到到成熟的状态。
如果意识到自己有生病情结,要多去用成年人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要学会主动关心身边的人,要学会接受身边人的关心。建立起同他人的情感交流渠道,打开心扉迎接他人的好意。当你内心充满爱的时候,你会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不会故意用生病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关心和照顾。一开始会很难,但是当你打开了心门时,你会发现所有人都有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你的关注。而你也因此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你去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
如果你发现身边的家人有生病情结,意味着你对他的关心不够,或者你对他的期望过高,超出了他原本的能力范围,让对方感到莫大的压力。由于对方无法满足你的期望,所以只能够通过生病的方式来逃避。你要做的事情有两点:要学会关心照顾对方,哪怕对方身体健康,也要懂得嘘寒问暖;不要给对方过高的压力,要学会无条件接受对方,哪怕对方一事无成。当对方接收到你的关心和照顾时,生病情结就会消失。因为他已经没有必要通过生病的方式,来逃避你的抱怨和指责了。
总而言之,生病情结是内心缺少关爱,心智不成熟的人,逃避被指责同时又能获取关心的手段。只要理解了这种心理原型,就很容易改掉这种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