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夏季宜增酸减苦,养心调胃气首推这3款药膳(附义诊通知)
四时天气促相催
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
园林雨过熟黄梅
——赵友直《立夏》
公历5月5日,立夏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
已升高到20℃左右
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也意味着夏天到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中医认为,夏季气候炎热,在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的“心”相对应。心为阳中之太阳,主一身阳气,心阳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以使生机不息。中医养生重视“因时调摄”,所谓“人法天地而生,顺四时而成”,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在顺“心”、养“心”。
宜晚睡早起,增加午睡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李子勇主任中医师指出,虽说夏季到来了,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要适当添衣。
立夏时昼长夜短,此时大家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但由于起得早、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故立夏之后应增加午睡,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及时得到休息,以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但不宜过长,一般0.5-1小时为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宜平和运动,勿大汗淋漓
随着气温升高,只要稍稍活动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运动锻炼不宜过于剧烈,避免出汗太多,尤其是大汗淋漓、汗如雨下。
运动后要注意适当饮用温水,补充体液。最好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瑜伽、骑单车等,运动量因人而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宜增酸减苦,养心护阳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李子勇认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由于立夏之后,人们大量排汗会造成人体阳气不足,加上皮肤腠理易于开泄,可多食用酸性的食物,使皮肤腠理适当收缩,减少阳气流失。
立夏后阳气上升,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上火症状。
为解决此时可能出现的脾胃功能紊乱问题,李子勇建议↓↓↓
①多喝水,补充流失的水分,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之目的。
②清淡饮食,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如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市民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
③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如动物内脏、肥肉、咸鱼、咸菜、辣椒等食物。
④可适当饮些酸梅汤、菊花茶等清凉饮料。但注意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阴而损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药膳推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沙参百合鸭汤
【材料】
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鸭肉150克。
【做法】
先将鸭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冷水煮开,捞出冲净,再往汤锅放冷水,将鸭肉与百合、沙参等所有汤料放进去,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2小时即可,加盐调味。
【功效】
滋阴润肺、清热养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赤小豆排骨汤
【材料】
小豆100克、排骨300克、食盐适量。
【做法】
首先,将赤小豆和排骨分别洗净。然后将材料都放入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约40分钟,水开了之后,改用文火煲约2小时。最后,放入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祛湿除热,健脾养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银耳木瓜莲子羹
【材料】
银耳、木瓜、红枣、莲子、冰糖
【做法】
银耳和莲子用温水泡发30分钟至银耳变软。把银耳根部去除。木瓜去皮去籽,用刀切成大小一致的滚刀块。汤锅内放适量的水,把泡发好的银耳和莲子放入。放入红枣。大火开锅之后转小火25分钟。放入木瓜后,再继续炖20分钟。加适量的冰糖,炖至冰糖完全融化即可。
【功效】
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益气、补脑、强心之功效。不但适宜于一切妇孺、病后体虚者,且对女性具有很好的嫩肤美容功效。莲子有益心、补肾、止泻、安神之效。木瓜则能增强人体抵抗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养“心”小贴士:督脉灸
李子勇指出,立夏时节,市民易患皮肤病及消化道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腹泻等,这往往与脾胃运化失司、脾阳受损有关。因此,夏季最应注意保护阳气,可通过叩击拍打、悬灸膀胱经之心俞、脾俞、胃俞,督脉之大椎,任脉之膻中、神阙、关元,以保护阳气,增强体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同时,李子勇也推荐季节交替,以督脉灸疗法调和气血、温通经脉、扶正祛邪、培元固本等。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其经气与手、足三阳经交会,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作用。温灸督脉,能鼓舞气血,振奋阳气,使督脉得通,全身阳气调畅。
常用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质虚弱易感冒者,及一些体质虚寒性胃病、风湿、慢性肠胃炎、腹泻、痛经,各种颈肩腰腿痛等,还可以调节免疫、增强体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专家介绍:李子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主任中医师,针灸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立新七针针灸协会副会长。师从于广东省首届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老锦雄教授,重庆“古九针—立新七针”创始人、广东省中医院及南方医院特聘专家陈立新先生。提倡针法自然,擅长运用内经针法治疗皮、脉、肉、筋、骨等各种痹证,尤其是疑难性、复杂性筋骨痹,如顽固性颈椎病、冻结肩、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痛风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变、关节积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