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寄语:庚子岁末总结

来,咱们换个角度看事件

春节飞快就到,在新年旧岁交替之时,写下几点作为过去一年的注脚。

一、庆贺老伴儿八十大寿。

这是我家的头等大事!十一月份的生日从年初就开始讨论。当天在酒店的包间里,大红"寿"字高挂,宴桌上摆放着硕大的寿桃,非常喜庆!

小孙子普光主持庆贺仪式,他把亲手制作的一束花献给奶奶,然后致词祝福奶奶、赞美奶奶,真情实感,生动可爱。老伴自然是满心欢喜,这是她辛劳一生应得的。

这次家庭庆宴为免麻烦亲友,没有广而告之,但大家都记得,亲人们的贺电来自五湖四海,令人欣喜不已。

老伴儿大学时期就入了党,是我家第一个"布尔什维克"。她是真正的学霸,试想有几人能在大学四年,每一年都是门门功课全优?但她自己从不炫耀。年龄虽长,却依然对生活保持着一颗好奇心、进取心。前些年她陪孙子普光学习钢琴,不久普光就放弃了,她却坚持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定期去老年大学学习。不仅自己可以弹奏好些曲目,还教会了我这个完全没有音乐细胞的老头子几首简单的歌曲!

我们成家后她是事业家务双肩挑,操劳了一辈子。现唯望她健康长寿,安享晚年时光!

二、岁月回首,静度余生。

到了耄耋之年,不要有望穿秋水的等待,也不必奢望意想不到的惊喜,而是应专注在自身。细想人这一生,身体上的硬件,终生无休,尤其是心脏。因此很自然它们会老化、缺损乃至报废。

过去我自己一直固有的观念是不愿也不敢对身体动手术,怕伤了元气。去年想清楚了这层道理,于是就做了两件事:一是摘除了白内障,一是拔了牙进行修补。前者给我带来了光明,后者让我恢复了美味,妙哉!

近期疫情又起,社区恢复严格管控,弄得有点人心不安;进出小区要查健康宝,我这个数码盲没有这小东西,于是到哪里都要登记姓名地址电话身份证,实在是太烦了。所以就极少外出,居家防疫——往大了说就是配合政府抗疫呀。

古人说秋收冬藏,我已经是到了冬藏的年纪了。过好当下,就是幸福。

三、家事国事不必事事关心。

要真的看明了世界,难啊!万千惆怅。好多我们听到看到的事都是雾里看花,与其糊里糊涂的参与其中,不如与已无关就高高挂起。

如年内一度热闹的“日记“。网上、群内都议论纷纷,意见泾渭分明,闹的不可开交。群内两人平常和和气气的,但是奇了怪了,在“日记”的看法上竟然水火不容。我问他们看过“日记"没有?都说没有,只是看到网传的片段。得了,“日记"都没读过,何谈好坏?跟着别人嚷嚷不掉价么?我奉劝他们休战,却引得他们结成同盟来一起说我没立场和稀泥。他们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了他们和我的矛盾,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舍身喂虎呢?也罢,就此打住。

人到老年由于自身的局限,对家事国事操心不到点子上,多打点哈哈,自嘲一下比什么都强。

四、住院杂记。

2020年上半年我房颤频发,趁着6月初北京疫情缓解,抓紧空隙,闪电式入院治疗。

这期间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首先入院第二天北京新发地发生重大疫情,医院紧急通知近日入院人员(病员和陪护)一律重检核酸检测、CT胸透及血液生化检验(即所谓2+1)。我和老伴儿三天前刚检查完又来一次全面的体(折)检(腾),这就是常说的"一刀切”,没二话可讲。

接着严控管理一个接一个,病人不能走出病房、陪护不能走出病区、家属送东西只能放病区外等等。从此我们能见到人的只有主治医生、护士及送餐员,每天从窗眺望外面也是悄静异常。我和老伴儿相濡以沫五十多年,这样相守在一间病房里还是破天荒头一遭,想着不禁好笑。感谢老伴儿当初决定来陪我,要不然一个人孤守病房,住院倒像是坐牢呢。

我的房颤是顽疾。为尽快把心率降下来,医生让我服用了地高辛、阿托米尔缓释片,结果心率虽然下降了,但血压也跟着降。我本是低血压体质,此时高压降到了只有"70",弄得全身乏力。心率血压不能两全,纠结。西药无解,后来只好请中医会诊,才慢慢平衡过来。

还有件很矛盾的事。主治医生叫我一定要多吃肉多吃盐,这样有利于提高血压;而老伴儿患有糖尿病,必须少脂少盐。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相得益彰“?

我在病房里好想放飞自己啊!在温暖阳光下,到公园里散步,不带口罩的大口吸收新鲜空气!家对面的简陋小公园,在我心目中堪比世外桃源香格里拉,日日思念不已。病情稳定后,我马上申请了出院,回来后真心感受到家的美好。

五、庚子年的噩耗。

这一年,疫情肆虐山河低咽,虽然亲友都没有被感染,但我也有三位亲人相继去逝。在这非常时期,都只能遥寄思念,祝愿他们在天堂安好。

距离最近的小姨妈在天津,她是我最后的一位长辈,是一名离休干部。我们年龄相近所以很谈的来。小姨老年后长期卧病在床,去逝后单位从简从速料理丧事,我连个表示哀悼的大花环都不能献上,呜呼哀哉!

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

岁月静思,人生几何?旧岁的感悟,来岁的期望。任地老天荒,且负重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