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企业还是企业家的企业?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办企业的人都是三位一体的,兼有企业家(“企先生”,Mr.E)、经理(“经先生”,Mr.M)和技术专家(“技先生”,Mr.T)3种心态。

“企先生”是预言家、梦想家,体现创造心态;“经先生”讲究实际,没有“经先生”,也就没有计划,没有秩序;“技先生”是实干家,喜欢自己动手,他认为东西不是梦想所能得到的,而是做出来的。

如果有人“企先生”“经先生”“技先生”这3种心态全部具备,他就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人:“企先生”可以放手开拓他感兴趣的新领域;“经先生”可以不断巩固经营据点;“技先生”可以专心做他的专业技术工作。很可惜,事实表明,办企业的人很少具有这种平衡心态。

企业家的典型思维是认为企业是一个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共同促成了预期结果的产生。而技术专家的思维比较狭窄,他以有限的眼光观察事物,主要局限于正在做的工作,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技术专家兼具企业家的思维,那么他做领导会很成功。

但可惜大多数技术专家只拥有自己的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通常很窄、很深奥。不少技术专家缺乏通识,缺乏常识,缺乏见识,缺乏胆识,尤其是缺乏管理和领导方面所必备的知识。

一般来说,技术专家不适合做企业一把手,因为技术专家管理企业通常会出现下列问题:

(1)技术自负。认为技术决胜且只有自己的技术最佳,把技术等同于管理。

(2)藐视管理。以技术概念理解管理,崇尚无序,拒绝规范。

(3)独享心态。不认同产业链,追求自己全部自力更生。

(4)拒绝授权。只愿意自己把握航向,自己决策,不愿意授权。

企业到底应该是企业家说了算,还是科学家说了算?我们可以看看联想发展历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柳倪之争”。20世纪90年代,联想退出汉卡市场,联想的利润主要依靠代理销售和生产制造,倪光南感到技术不被重视,与董事会和柳传志的矛盾开始显现。

1994年度联想的利润不到1亿元,倪光南希望投入8000万元进行ASICS项目研发,但被柳传志否决了。柳传志作为企业家,要考虑的是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大家的吃饭问题,而倪光南作为科学家,只对研发本身负责。视野与关注点的不同是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5年6月30日,时任联想公司总工程师的倪光南被联想董事会解除总工程师及董事职务。1999年9月2日,倪光南被联想解聘。一场耗时10年的联想内战结束。

因为技术创新对于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会出现“企业到底是科学家的企业,还是企业家的企业”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柳传志的回答一点儿都不含糊:“从企业家的角度看,或者从正确的角度看,研究成果只是企业发展若干环节中的一个环节,千万记住了一定是企业家来负全责。

科学家完成科研成果的部分,这部分可能很重要,科学家要在企业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要得到极高的报酬,但是,绝不能因此就应当让科学家来管理企业。

如果真的让一个科学家来管理企业,他很容易把企业带偏,因为科学家很容易仅从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很多时候,不是技术可以做了,企业就可以做,企业要从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

(注:本文摘自《企业百论:由创业到基业长青》,翟海潮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1月)

取胜之道在于领导

有所为,有所不为

执行力就是竞争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