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好身体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养生治病的第一要义是看护好两本。

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脾胃如釜,肾如釜底之火。即把脾胃比作是灶台上的锅,火力不够,锅里的食物就煮不熟。因此,要时刻照顾好锅底之火,脾气伤犹可救,肾气伤就难以医治。

《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

同样,人体若没有阳气,就不能供给全身热量和能量,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就像张景岳所说:“天之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

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孩子被称为纯阳之体,就是因为肾阳足。肾阳足体温就高,孩子火力旺,代谢就旺盛,因此总是处于生长发育状态;而老人肾气衰了,体温就偏低,火力不足,代谢也就变缓了,抵抗力变弱,身体状况逐渐衰弱。

肾就是人的根,如大树的根一样,只要根不损伤并能不断吸收营养,树就会不断强壮。同时它的根又会向大地更深、更远的地方伸长,就能抵御风寒。

即使树干被吹断了、吹折了,只要根在,大树还会发新枝、长新叶。只要保住树根,大树就能万古长青。人也是一样,只有保住生命之根——肾,才能永葆健康,充满活力。

肾气足,我们的体内就每天阳光明媚,充满生机,血液运行畅快,各脏器在充足血液的供应下运转正常。而当肾气虚、肾阳不足的时候,身体内就出现了阴天,体温就会降低,抵抗力就会下降。阴天持续时间越长,体温就会降得越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血液凝滞,运行速度变慢。

寒凉有吃进去的寒凉,也有身体受到的寒凉。外界环境温度下降时要及时增添衣服给身体保温,可有不少人为了“美丽冻人”而少穿衣服让身体受寒。夏季空调的大量使用,也造成身体内整天都阴雨连绵。

长期的阴沉,带给我们的就是心情压抑、不舒展,身体沉重、乏力、疾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

寒和湿又连在一起的,当温度下降后,水不易蒸发,湿气就大,湿的沉重反过来又加重了血液的凝滞,使血液运行的速度更加缓慢,这样,各脏器的供血就会减少,脏器的功能就会下降。

再加上身体内长期阴云密布,很容易造成细菌繁殖,使体内“发霉”、溃烂,引发各个器官的慢性炎症。

如果肾气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体内始终见不到阳光,各种脏器缺血、慢性炎症就会久治不愈。最后从量变到质变,血管被严重阻塞,各脏器功能衰竭,慢性炎症发展为各种肿瘤。

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是人体内重新升起太阳,也就是让肾脏重新充满朝气,让我们的身体在充足肾阳的照耀下温度上升,湿气蒸发,这样血液流动自然就畅快了,脏器的供血又恢复了,“霉烂”的地方干爽了……

生命好像燃烧的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的越快。养肾的关键是少私、寡欲和适量运动。体育锻炼、活动肢体能让身体产生阳气,温暖起来,而现代人生活条件越好,活动的就越少,身体阳气自然就越来越少。

给人的“根”不断补充营养、添加燃料、让肾火不灭的就是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胃。五脏皆禀气于胃,首先要吃得下饭,你才有抵抗力,胃口好,活得就好。

思伤脾,压力是造成消化不良的主因,饥饱无常是脾胃受损的导火索。因此,养胃的关键就是减少思想压力,饮食要有规律,切记贪凉和大饥大饱。

一日三餐吃进去的食物保证了身体阳气最重要的来源。吃的食物中有温热属性的,也有寒凉属性的。比如冬天喝下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你会感到全身从内到外都温暖,都舒展开了;喝下一瓶冰镇饮料,那种透心凉会让你身体发寒、蜷缩。

温热的食物在温暖全身的同时也温补了肾阳,温热是补,寒凉是泻。肾和胃都怕寒凉,你不能在上面泼洒冷水,而要不断地、适度地添加燃料,才能让肾火烧得旺、烧得久,才能让生命充满活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