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的“小眼睛”真把我吓到了!中国女性都长这样?

谄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而是小人的剂量,他们卑躬屈膝,把自己尽量的缩小,以便钻进他们趋附的人物的生活核心。——巴尔扎克

清华美院的服装表演给我留下的印象不输一场噩梦,模特的“小眼睛”真把我吓到了!我在想:中国女性难道都长这样?

但有人发文,说多元审美的社会竟容不下小眼睛,还有专业人士说非专业人士的审美水平存在断层。

我孤陋寡闻,巴黎时装周中的欧美模特是我见过唯一有这种小眼睛的,至于中国人,我没见过。

多元审美没有错,但不展示自己而“谄媚”别人,这究竟算不上什么对。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唯一一个不带“古”的国家,也是一个文化从未断代的国家。

从任何方面来说,我们都有值得展示的东西,何至于自家田不种跑去种别人的田呢?在农村人们会说这种人是“神经病”,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如今很多中国的艺术与这些模特异曲同工,都是小眼睛。

我最熟悉的就是书法,像什么“射书”“乱书”“盲书”之类,无疑也是谄媚。抽象是西方艺术的特点,这些书法就是抽象的。

你若反对这种抽象,他们就会说这是艺术,多元化艺术,你不懂别瞎说。

书法在真草行隶篆五体之外,又多了一个“抽象体”。我知道牛粪晒干可以生火,但从未听说过有人认为它是艺术。

曾有一位专家说,美到极致就是丑,丑到极致就是美。这是什么逻辑?一位泼妇骂大街是为丑,骂多了,骂的街坊四邻无法忍受的时候就是美?

我承认这个例子不恰当,但我坚信美就是美,丑就是丑。妇女都知道抹点粉遮盖一下脸上的雀斑,难道专家不知道?

中国人的眼睛大小没人调查过,我所见过的人要么大要么小,但没有一个像那些模特眼睛一样,只留一条缝。

面无表情的模特,像是所有人都欠她的钱,再加上那对小眼睛,妥妥一个“吊死鬼”。而这种形象正是西方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印象,刻板,毫无生气。

这个形象是对我们的误解,我们不该也不是这种形象。此前在天安门广场诗朗诵的那个女子,才是中国当代女性的形象,端庄,生机勃勃。

高等学府有没有义务树立国人的正确形象,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作为中国人,有理由让外国人改变以往对我们的刻板认识。大家觉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