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行:吃苦耐劳是最好的品质

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啊,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经历过的磨难,都很少,所以更应该走这一趟。

走过云峰坛,对苦难的理解深了一层,主动反思苦难,更能深切感受吃苦耐劳是任何一个时代,所有人必须拥有的品质。

非常感谢。感谢这几天所有的遇见,相伴。

感谢所有的叔叔阿姨们,在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作者题记

文/平平

1

让生命之花怒放

此处即吾乡

是六月十八,恰逢父亲节。

直面生命里的经历,我赶上了一堂具有深远影响的课,荣幸之至。

这堂课,不在教室里,不是正襟危坐,而是在山里,在跋山涉水中。

身体力行,思想跳跃,磨练意志。

洞山禅林,九岭山脉。

宜丰县同安乡位于江西省西北九岭山脉南麓。

东临高安、上高,西与铜鼓接壤,南连万载,北毗奉新、修水。

我来到了同安,在乡间的公路旁,看到“同享安康”四个字,就忍不住会心一笑。

同心,同德,就能更好的促成相聚的诚意。

共享安康,共享聚会。

为了50年发小重温,为了自己拂之不去的思乡情,住在山脚下和镇上的叔叔阿姨们来了。

还有专门从杭州,长沙,上海等全国各地,赶回来故土同安的叔叔阿姨,他们不辞辛苦,是为了相聚,更是为了信念。

40后,50后,60后,70后的天地,三十余人,四个年代,齐聚一山,再聚一堂,实属难得。

60年前,他们的父辈从江苏,浙江,湖南,安徽,上海等地,汇聚在九岭山脉云峰坛山区从事林业工作。

他们年少时候的家园,就在这儿,跟着父母,辛勤度日。

成长于斯,有着又深沉又纯粹的感情,魂牵梦绕亦是此地。

60年后,他们再一次重走父辈们劳作过的地方,体验当年开荒创业,筚路蓝缕的艰辛。

一起长大的50年发小,穿越了半个世纪,回到那些年的记忆。

初心仍然在,只是朱颜改。

那又何妨呢,没有忘记出发的心,就永远不会迷失走往远方的路。

方得始终,问心无愧,只有缅怀。

早上七点从宜丰县城出发,七点五十到达同安乡镇,八点二十左右从桥头开始爬山,一直到下午三点多才下到山脚。

云峰坛海拨高度为1028米,20多公里的行程,至少四万步了吧,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踏实。

其间有很多让人难忘的镜头。

大家纷纷说:因为高步云(湖南同安医药集团董事长),终于了了这个心愿……

这样的活动,非常好,一直想有,正能量满满……

高步云把最美最浓的乡恋,淋漓尽致地洒满了天龙寺……

高步云太有心了,不管如何成功,都从来没有忘记父辈们的艰辛付出,和儿时的伙伴们......

我是觉得吧,情怀也有大小之分。

小情怀是愉悦自己,大情怀才是让更多的能量走出来,释放自己,成全别人。

最艰难的是,如何让一群人的情怀落地,如何组织一群有情怀的人。

叔叔阿姨们口口声声随意直呼其名的高步云,他都做到了。

有情众生,都是情怀。

这是对长辈们的致敬,更是让自己安心于“此处即吾乡”的眷念感和归属感。

他在来时路,就感叹万千:这条路上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小时候惧怕的陡坡,在茶山摘了三年茶叶,在这儿上小学,在山里以竹子为生……

这条路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这一群叔叔阿姨,自然,也是如此。

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岁数,一定要赶来赴这个约。

他早就是故乡故土衣锦还乡的知名人士,这种境界,就不仅仅是故乡情结那么简单,它还赋予了太多的亲切和号召力。

没有众星捧月的客套,每个人和他,都只有谈笑风生,由衷发出的尊重。

这让我想起一个用俗了的词:低调的奢华,奢华的是他们之间的这种自然流畅,多少年了,从不见消退,而是愈加随意平和。

(山脚下,整装待发)

(半山腰休息一下,啃个玉米,吃条黄瓜,这就是我们的午餐)

(天龙寺,中间的是香炉石。天龙寺自明朝而来,香火最盛时,有500和尚,但毁于清朝,可惜了)

(先齐聚一山,再齐聚一堂)

(一张张笑脸,看一次,就温暖一次)

(露个脸)

2

让生命之花怒放

每一处痕迹,都是一个故事

山下有平房,有柴火,有一些古村的感觉。

刚开始上山,就看到路边的树丛间,炊烟袅袅,有农家在做早餐。

田里有刚栽不久的秧苗,映在水间,趁着适合的天气,正长势良好。

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大家三三两两,或单独一个人,或者结成队,快慢有序,往山上走。

路并不是那么好走。

但比起从前那窄窄的羊肠小道,这已经大为改观。

有些地方,荒草丛生,已然没有路,叔叔们拿着砍刀砍出一条临时路来,大家跟着往上走。

往下看,这样的队伍在崎岖的山路上,蜿蜒向上,竟然有了“长征”的感觉。

通向山顶的那片丛林,地上根本没有路,叔叔们的披荆斩棘,换来了大家的登顶之乐。

潺潺溪流,一直不停,果然是泉水儿叮咚,泉水儿叮咚响,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请你告诉我的心上人,不要想我也不要想家乡……

远方的人,怎么可能不想家乡啊,更怎么可能不想心上人啊!

背井离乡,都是为了家人,为了更好的生活。

那种思念,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山是刚毅的,山无水则少了灵性。

这地道的山泉水,冰凉,透心,在爬得浑身是汗,热火朝天时,接一瓶喝下,简直不要太幸福。

仲英阿姨本来提了一大瓶泡着茶叶的水的,她看到山里的泉水,就直接把茶水倒了,接了满满的山泉水,还说:比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不知道要好喝多少!

我和1951年的华兴叔叔(华兴叔叔一家有十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大哥)一起走的,一路上,都在拉着他问各种问题,他也是非常耐心地告诉我他所知道的,做过的事。

叔叔说,这山上的溪流,很多年了都是如此汩汩流淌,寒来暑往,四季轮回,从不干涸。

山下有一个电力站,发电的水都是山泉水,可谓是电中奢品。

除了山青水秀,宜丰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竹子之乡”。

山上有遗留下来的全竹子建成的房子,以及床铺。

别的地方的是“竹篱茅舍”,这儿是“竹床竹屋”。

竹床就是用四根竹子搭成一个床架,中间放上竹条,这样就是一张床了。

那时候的简陋,简直就是极致啊。

这些屋子,已经久未有人居住,屋前屋后,都是绿林掩映,青色的藤爬满了竹屋,延伸到竹床上去了。

绿阴不减来时路,往日劳作绕心田。

楼上还有大谷仓,我问这儿以前还可以种田吗?

华兴叔叔说当然种啊,就是在山上种。

今时今日听起来,有一点浪漫和田园感,但当时,只有开荒的艰难,一稻一米在土里刨食的辛酸和呕心沥血的劳累啊。

山上依然有砍毛竹的,码得整整齐齐的竹子,就放在山上,路边,等着车子来运。

想当年,都是要一根一根背下山啊。

一天,  也仅仅能上山下山一趟,时间就过去了。

一天往返好几十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就很吃力,更不用说那些长辈们,是如何在磨难中走过来的。

看到了笛竹,用来做笛子的。

从这深山里出去的笛竹,总会成为富贵人家的弹丝品竹,附庸风雅也好,总归是别人的热闹。

笛竹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山上的竹子,有一些,弯了腰。

那是被冬天的冻雨压倒的,像一些苍老的父亲,被岁月的风霜与生活的磨难压得弯下来的曾经挺直、倔强的腰。

华兴叔叔说:冻雨太厉害了。

然而极大部分,还是很顽强的,依然直直立着,直直生长,等着成材。

我们遇到了香炉石,大伙都不约而同停下来,看了又看,叹了又叹。

传说当中的天龙寺,自明朝而来,香火旺盛时,高达500和尚。

然而,它却在清朝被毁了。

现在呢,它已经变成一块平地,唯有这块大大的香火炉,在静静地见证它曾经历过的繁荣和沧桑。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历史不会归于尘埃,它在每个传说中,在人们的心里。

山里居然还有一棵红豆杉。

红豆杉,相思深。

要知道,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它只能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生长速度非常缓慢。

一路上,还有一丛一丛的黄色野草莓,还有好闻又可以做调料的野生八角……

蝉声阵阵,在这样的夏日,从来没有停歇的时候,在一大群人的欢声笑语中,连蝉声都显得不聒噪了。

林科所(当年南京林科院修建,专门做跟竹子有关的研究)已经无人居住了,屋前,是一大片的一年蓬。

屋内的竹床,书桌犹在,厨房里的土灶,依然是乌黑的,那是长年累月,人间烟火熏过的痕迹。

见此情境,我想到的是一段话:房间有两个门,一个出口,一个入口。人们从入口进来,打出口离去。进来的方式很多,离去的方法不一,但最终无不离去。没有一人留下来,房间里空空荡荡……

上山走茅岭,下山走茜坑。

大家都在指着告诉我:看,这就是高步云家的老房子。

老房子依旧,屋前的桃树,已经越来越茂盛,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果子。

他常回老家来,乡音未改,应是不至于近乡情怯的。

半生光阴,足够追忆似水年华。

在老屋边休息时,魏叔叔从深山摘来了一袋野生的土杨梅。

虽然不如外面的甜,也不如外面的个大,但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我是极喜欢这个味道的,忍不住吃了又吃。

喜欢的是,它山野的味道,犹如我故乡的那些杨梅。

每年这个季节,母亲都要小心翼翼地摘取成筐的这样的杨梅,送到长沙,顺带把故乡风和泥土的气息带到我们努力想要征服的城市。

沁入人心的,总是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可掩饰,无处可遁形。

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儿又有山,又有水,还有山水间,那些依稀可见的往昔岁月,那些历历在目的人情世故,那些亲切和蔼的亲朋旧友。

时光在流转,但一切仍然顽强地鲜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论山间平原,还是城市乡野,流走的是光阴,留下的,是回味,和淡淡的甜蜜与哀伤。

忆苦思甜,也是一种品质。

(晨景。刚上山时的炊烟,秧苗)

(竹房子,已是多年未有人住。绿阴不减来时路)

(老一辈人就是在这样窄窄的石板路上,背负着十多根竹子上山下山,以此为生)

(野生八角,华兴叔叔摘给我的,他要我闻,真的很好闻啊,有一股独特的香味)

(香炉石,大家的焦点所在啊)

(披荆斩棘,开路的叔叔们,辛苦你们了)

(情怀)

(林科所。岁月如歌,响彻从前的岁月)

(老屋。历经这么多年,它苍老了谁?)

(杨梅。满是乡野的味道。人生,又何必总是一本正经呢,野有野的风情)

3

让生命之花怒放

那些动人的人和事

我是很同意一个观点的:每当身体机能消耗即将到达极限时,都会体验到难以忍受的疲乏与肌肉的酸痛,而靠着意志苦苦支撑直至到达终点后,在大脑一片空白的瘫倒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莫大的喜悦,非亲身经历不能同感。

爬山,就是这样的感觉,只是,可能有很多人,坚持不到最后。

我爬山的态度一般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所以,我尽量不歇息,因为越停歇,很可能就越鼓不起勇气往上爬了,不如一鼓作气,因为反正要爬上去的。

叔叔阿姨们没有一个落后的,全程爬完了山,下了山。

仲英阿姨(仲阿姨是华兴叔叔的妹妹)精神抖擞,总是笑容满面,很热情地对待每个人,她信耶稣,感恩之心长存。

用我对她的形容就是:活成了这个年纪最好的样子。

1949年出生的万叔叔,一点也看不出年龄,儒雅稳重,领导风范丝毫不减。

芬阿姨是万叔叔夫人,曾经中过风,不顾大家的劝阻,一定要来参加这个活动,她全程走完,不由得不让人竖起大拇指。

因为难,才更加不容易。

好在,有廖叔叔一直陪伴着她,照顾着她一起走。

廖叔叔标准的爬山装扮,特别是腰后还别了一把砍刀,随时可以斩断障碍,护着芬阿姨。

黑皮哥是个很幽默有趣的人,也很会调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他说:我可是高步云从小到大的铁兄弟,有多铁呢?铁到共穿一条裤子!

大家拍合影时,就齐声调侃他:黑皮黑不黑?黑!

一张张笑脸,就这样因为黑皮哥留下来了。

黑皮哥不光是有趣,人家还是很睿智的,动不动就爆金句,比如他就说:我站在这儿,就是一本书!

豪气万丈的即视感。

还有护着芬阿姨上下山的廖叔叔,一起组成了他们的“铁三角”。

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

华兴叔叔呢,一路上都在照顾我,上山给我讲故事,下山为我削竹杖,遇到不好走的路,就伸手牵我,我不小心摔跤了,他比我还紧张。

一天相处下来,到最后吃完饭道别时,我心里明明是不舍的。

在林科所,有阿姨一进去就哭了。

那种感触,时过境迁,包含着曾经的酸楚,和现在的豁然,交织间,难免落泪。

曾经是一段特殊的岁月,是一代人的情愫,是回不去的路,但可以重走。

总有一天,它会成为一部史诗,只关乎,这一座高山,这一泓溪流,这一些人。

叔叔阿姨们都说:趁现在还爬得动,趁现在身子骨还硬朗,太感谢高步云,组织这么有意义的活动……

最后,到了山脚,有车子,但车少人多,座位不够。

他二话不说,直接就走路回。

仲英阿姨不停说:你们看,从这一点小事看,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他值得每个人敬重。

有人情味而不自知,被人尊重而自重。

任何人,受人尊重的永远是品性,而不是别的

君子厚德,自是如此。

(从小到大的铁兄弟,一起成长,一起成功)

(来时路,管它是风还是雨,只要前进)

(每一张笑脸,都是大写的永远的回忆)

(发小来袭,这棵竹子,可还承受得住你们的深情厚意?)

(活成了生命里最好的样子)

(肩并肩,举着砍刀开路)

(华兴叔叔,感谢一路对我无微不至照顾。我想念您!)

(芬阿姨,简直是个奇迹)

(兄弟姐妹,一直在一起,此生不渝)

(这样的笑脸,任谁看到,都会笑)

(廖叔叔这一身装扮,真是有型啊)

(阳光从瓦片上映射下来,光辉了叔叔们,也光辉了林科所)

(自下而上,蜿蜒上行)

(黑皮哥,你在回眸什么?)

(林科所,大家集体的回忆)

4

让生命之花怒放

一切的艰苦,皆不忘怀

过了不一样的小长假,留下非常美好的记忆。

想着,等到明年这个时候的小长假,一定会想到今时今日,此情此景,时间越长,回味就越醇厚,念想着的,就越多。

因为和这么多叔叔阿姨在一起,听着他们说的父辈们曾经开荒吃过的苦,带着我走他们曾经日夜厮守的故土,看那些在深山里,依然留存的痕迹……

重走来时路,老一辈人风雨兼程,上山下山,肩负重任,在崎岖不平的窄路间,曾经走过他们的岁月,和人生。

他们是40后,50后,60后,70后,听年龄,在这个00后当道的世界,他们好像不是那么年轻了,已经活成年轻人视野里的前辈。

但他们那个爬山的劲头和精神,完全不输我这个80后,令我油然生出敬意。

他们从未改变过努力生活的决心和勇气,过去,现在,抑或,未来。

重走来时路,老一辈人风雨兼程,上山下山,肩负重任,在崎岖不平的窄路间,曾经走过他们的岁月,和人生。

高山无声,大苦有涯。

如今,只有千种风情,但待与故人言说。

回过头去看爬过的丛山,我依旧想起了“高山仰止”,但我不再畏缩犹疑,也不再害怕奋力往前走,因为只要坚持,不怕苦,我就一定行的!

对于我这样的后来者,和他们一起忆苦思甜,披荆斩棘,无所不往,是我的好际遇。

其实,岂止爬山是如此啊,人生,更是要如此,困难不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知道,有一种境界,叫做:山高不言高,体厚不称厚。

内心有信仰的人,从不惧万水千山,从不惧危峰兀立,只因转角处,山瀑如练,飞流直下,山花烂漫,满眼春色。

他们是一群有信仰的人,我敬佩他们。

当此时。

过往云烟,岁月如诗。

一切的美好,皆不辜负。

一切的艰苦,皆不忘怀。

谨以此献给所有的叔叔阿姨们,和你们走过的这一段,我会牢牢记住的!

文/平平

作者简介:平平,本名王志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