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中的人性(共七篇)
谈判中的人性(共七篇)
这是汇总系列文章的索引文,方便链接查找。
1 引言
学做事之前,先学做人。
这个道理在谈判中也适用。
原因很简单,
熟人好办事。
要知道,认识人多就是比什么都强。
跟认识的人谈,就是比跟一个陌生的“对手”谈,要来得愉悦。
无论是和同事、同学、朋友、甚至是一个朋友的朋友谈,都要好于和一个陌生人。
如果能尽快地把一个陌生人转化为熟人,那么谈判就会容易起来,不是吗?
熟了,你就容易理解对方。
熟了,你就容易建立信任。
熟了,你就容易沟通顺畅。
即使有些气氛紧张,开个玩笑,扯个闲话,不就烟消云散了。
而相熟的最佳时机,是要在谈判开始之前。
主动了解他,知道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有机会的话,先争取非正式场合的见面。
如果谈判约定了时间,尽量早到,争取闲聊。
结束了,也尽量逗留,寒暄。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一个谈判大师。
他有一个交际的拿手绝招,就是在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会晤之初,主动向对方借一本书,并表示感谢。
这无形中,就是向对方的一种恭维,还潜移默化地让对方轻松起来。
因为对方会觉得,自己帮了富兰克林-罗斯福一个小忙,而人们对自己帮助过的人,总不会太敌对。
一切就这样熟稔起来。
2 汇总篇简介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把之前的某一个系列推文做一个汇总,方便查找链接。
“谈判中的人性”系列,是“谈判飞跃术”的第一个系列推文,这个系列共有七篇。
谈判中的问题,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事”的问题?
这个讨论从上上个世纪延续至今,依然没有最终的定论。
但在“谈判中的人性”这个系列里,我们至少看到了三个能够极大影响谈判的人性问题:
一,看法。
二,情绪。
三,沟通。
就此而言,作为一个谈判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
别让“人性”成为谈判中的“问题”。
别让我们主观偏执的“看法”成为阻碍谈判的问题。
别让我们脆弱善变的“情绪”成为阻碍谈判的问题。
别让我们沟壑纵横的“沟通”成为阻碍谈判的问题。
处理谈判中人性问题的最好时机是,
在它们还没有成为问题之前。
如果“人性”已然成为问题,该怎么办?
或者说,该如何把“人性”从实际谈判问题中剥离出来?
让我们想象一个场景,
如果有两个海难中幸存的水手,侥幸登上了同一叶扁舟。
可能正像谈判者最初那样,一上来就对有限的口粮和补给争论不休。
但他们会马上意识到,对方除了是和自己争夺资源的对手,还是眼下唯一可以和自己共进退的伙伴,他能活着,我才能活着,不是吗?
这两个水手,可能比任何谈判者都能包容、迁就对方的利益,因为他们共同的利益-“生存”,在价值绝对程度上,远远超出一切。
看看他们俩划船的姿势,一定是“肩并肩”,同侧而坐;
因为“面对面”的对立而为,无法把力气用到一起;
这就是著名的“同舟共济”。
一说及“谈判对手”,一个天然的设定关系就是“对峙”,而“对峙”恰恰是让人性问题严重化的罪魁祸首。
剥离人性问题并没那么艰难,只需要把“面对面”改为“肩并肩”;
你可以现在就站起来,走到桌子的另一边,和他坐在一起,共同面对一份合同,一张地图,一张白纸,共同起草方案,共同勾勒愿景。
3 相关文章索引
以下是整个系列的索引链接:
-
这里是“谈判思维”!
--- 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