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伪日系产品的“骗局”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网易槽值(ID:caozhi163)
日系这阵风,已经刮了很长时间了。
从衣着打扮到家居生活,喜爱和风的许多人,恨不得用日系产品填满房间里的每个角落。
日系产品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其自带滤镜的产品气质。
简单而不失格调,质朴中透露着高级,处处贴合了文艺青年对理想生活的幻想。
用义乌小商品的价格,买到东京CBD的和风小资生活,谁能不来一句“真香”呢?
平日里领劵秒杀砍一刀的打工人,面对种类齐全场景众多的日式产品,也忘记了精打细算。
然而,意图抓住精致生活尾巴的年轻人们,或许早就已经被“伪日系产品”包围了。
01
伪日系产品有多努力
所谓伪日系产品,简而言之,就是披着日系产品外衣的国产商品。
从便利店里随处可见的小零食,到家居必备的日用品和各式电器,它们无处不在。
产地上明明白白写着“中国大陆”的小饼干,包装却是满满的日式风格,甚至连产品名也一并换成日语,让人一眼望去就产生“这是进口货”的错觉。
来源:X宝店铺
类似的,还有各种采用日式包装和起名风格,本质却依然是“纯土著”的国产水果。
阳光玫瑰(シャインマスカット)、淡雪(あわゆき)草莓……
一个诗情画意的日系名称,再配上日文注释的包装,简简单单就实现了产品的身世转化。
来源:X宝店铺
令人流连忘返的街边美食,同样是伪日系产品的“重灾区”。
茶饮品牌中,最典型的就是某茶饮品牌。
作为具有纯正中国血统的茶饮品牌,与之相对地,它在品牌名中使用了颇具日系氛围的字词,以及国人最为熟悉的日本文字“の”,再配上与之相应的罗马音NAYUKI,乍一看,很难将之与日系分割开来。
办公文具、服饰配件、日用电器等行业,也随处可见“表面日系,实为国产”的伪日系产品。
将这些品牌打造自身“日系人设”的方式总结一二,就会发现它们的套路其实很简单。
直接一点的,将产品包装更改为日系设计,再把产品名称和说明替换为日语。
如果入戏更深一些,就把品牌名称和logo同样设计为日系风格。
来源:X宝店铺
顺带一提,灵活运用平假名与片假名,尽量将品牌名称的长度控制在3~4个字,善用“阪”、“君”、“藤”等自带日系氛围的字眼,基本就构成了伪日系产品的起名精髓。
不过,这种简单依靠改变产品包装和起名方式打造而来的日系风格,其实只是入门级别。
对于精熟个中门道中的资深大佬们来说,只做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
邀请日本设计师成为合作伙伴、注册境外公司、与海外企业积极合作……
种种操作,从产品包装到品牌故事,只为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日系人设。
如此,不计较细节的消费者便很难识破这类产品的精心伪装。
直到细细追究起来才恍然发现,它们已经渗入到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02
伪洋牌2.0
虽然“伪日系产品”往往藏得挺深,但它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还记得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各色伪洋牌吗?伪日系走过的路,都是伪洋牌们踩出来的。
“披洋名,中国造”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小花招,早年在服装行业最为泛滥。
美特X邦威、达X妮、韩X衣舍……不论是伪欧美还是伪韩系,我们总能从记忆中薅出一个例子来。
它们要么碰瓷国外奢侈品大牌的名字,改几个字母,就此套上了“洋货”的马甲;要么先起个洋名字,再用中文音译过来,就有了国外大牌的既视感。
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
而随着韩国偶像剧的输入和流行,护肤品行业开始悄然向仿韩品牌靠拢。
比如为了增加品牌的韩系属性,某品牌还曾邀请了两位韩国明星做代言,让众多女性消费者下意识以为是韩国品牌。
但万万没想到,它其实发家于广州,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
来源:Pexels / 图文无关
在傍洋牌这件事情上,奶粉行业更是将“戏”做到了全套。
新手妈妈精心挑选的打着荷兰造、澳洲产旗号的各类奶粉,很有可能只是找了个国外代工厂,是戴了外国面具的中国牌子。
来源:pexels
伪洋牌的共同特点在于公司和创始人都是中国背景,却精准“碰瓷”在某个行业领先的国家,在logo、名字、包装设计方面贴上这些国家的标志性符号,更周全点的还会在国外注册一个空壳公司,国货刷洋漆,明里暗里误导消费者。
究其原因,是过去的高端市场和奢侈品行业几乎由发达国家占据,长久以来消费者便也形成了一种“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观念。
北欧极简风、美式工业风、英伦学院风……早已成为了年轻一代人的心头好。
这些名词不仅代表着出色的质量和高品味的审美追求,甚至成为了更时髦、更有身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因此,不少人明知是伪洋牌却仍选择买单,终究只是逃不过“风格+价格=面子”的定律。
品牌方也正是摸准了大众心里的这点小算盘,打着擦边球地将商品包装成“混血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短期的超额利润和迅速扩张。
03
伪日系财富密码
一提起日系风,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被神化的日本人匠人精神,以及传说中极高性价比、精细做工,耐用品质,买一回能送走三代人的日本造产品。
2015年,吴晓波在朋友圈发表了文章《只去日本买马桶盖》后,国内社交媒体刮起了一阵轰轰烈烈的日系产品风。
马桶盖、电饭煲、护肤品……不少国人甚至组团前往日本“剁手”。
在同一时间,不少伪日系品牌因运而生,其中不乏有我们熟知的大牌。
来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