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大道瀍河段三座立交桥命名问题
三川大道北跨洛河后,短距离内串联了夹马营,塔湾,唐寺门三座立交。相关部门曾表示路名要展示洛阳文化,保留历史记忆,大型立交以周边知名度较高的山川、遗址、乡镇和公园来命名。来看看三座立交的暂用名是否符合规则。首先,夹马营位于瀍河西部与老城交界处,名气很大,但夹马营立交出现在瀍河区东南缘,令人迷惑,十分欠妥。实际上该桥正位于唐代洛北里坊区温洛坊的位置,千唐志斋裴孝仙墓志:夫人元和丙戌岁四月终于城居温洛坊之私第。因古有洛水温,圣主出的典故,温洛一词也用来借指洛阳。称之为温洛坊立交最宜。
之前就塔湾立交名称问题专门提过建议,再简单说下:塔湾立交是隋唐东都外郭城上东门门址所在地(因洛河冲刷已无遗迹),隋唐时期上东门外设有北抵燕赵,南达江淮的运河渡口。同长安的灞桥一样,这里是隋唐至宋洛阳城最为重要的迎来送往之地。所谓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繁纤手。朝发上东门,回望帝京宅。鞍马上东门,徘徊入孤舟。上东门外的赠别诗举不胜举。历代歌咏汉魏上东门与隋唐上东门的诗词最多,对熟悉历史之人而言,上东门甚至于比阊阖门、应天门更加耳熟能详。该桥以村名而不以遗址命名是为明珠暗投,好牌捂到烂。
起初,武则天在洛阳城东洛水畔立大福先寺,与龙门大奉先寺属同一时期皇家寺院。僧义净于武周证圣元年自印度取经东归,武则天亲赴上东门外迎接,之后大福先寺成为全国著名的译经道场。因寺内一高塔临河,后世乃称此地为塔儿湾。明代大福先寺被洛水摧毁,乡人将寺中残存北移一千多米,在高处台地重建,易名为古唐寺,旁边村落随之叫做唐寺麦儿(罕见字门加外,中原官话意为村庄)。近年又省作唐寺门。与白马寺少林寺同样历经千载沉浮屡废屡建的古唐寺,尽管深居陋巷窄小破落,但作为影响全国乃至东亚佛教的盛唐国寺,一缕香火延续千年,实属不易。1984年日本访都团户田守亮访问洛阳时,面对破烂不堪的古唐寺表示惋惜。上世纪九十年代复名大福先寺。立交的修建使闭塞之地终于迎来道路通达,未来这里或将成为著名访古之地。
综上,夹马营,塔湾,唐寺门对比温洛坊,上东门,大福先寺。哪个更能展示东都历史轴线,保留洛阳历史记忆呢?
我市在过去一段时期,发展曾一度止步不前,好在近些年有了跨越的步伐,补交了不少的历史欠账。但应当看到,城与城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洛阳相较于副省与国中城市政治地位偏低,去比拼地铁高架与摩天大楼只能落于下游。但造化与历史赋予河洛大地的壮丽山河与人文底蕴却令其他城市望尘莫及。不遗余力的去保护宣传河洛文化,用秀丽的山水格局,浓重的历史氛围来提升城市品味,才能在激烈的城市博弈中扬长补短,再现古都洛阳的往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