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三种境界

反调青年

「拒绝陈词滥调」双休日11:11,欢迎所有爱智求真的朋友们。
43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读书大体分为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学以致富。

这类人读书的目的,就是想要成为人上人。

战国时代,有个叫李斯的,他在目睹厕中老鼠食不果腹、见人惶急逃窜,继而看到“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的强烈反差现象,内心深处萌发了要当人上人的想法。于是,他师从荀子,刻苦攻读,后来在秦国获得赏识,步步高升,甚至当上丞相、位列三公。李斯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取荣华。后来,秦始皇在巡游天下时忽然驾崩。李斯为了保住自身地位,不惜与宦官赵高合谋,矫诏赐太子扶苏自裁,另立小皇子胡亥为帝。再后来,李斯在与赵高争权的过程中落败,结局十分凄惨:腰斩于市,夷其三族。

战国时代,还有个叫苏秦的。他为了闻达于诸侯,到处游说,却没有哪位君王真正起用他。路费用完了,他只能灰溜溜归乡。按理说,家人应该为他接风洗尘。然而,苏秦回到家,妻子不下机杼迎接,嫂嫂不做饭款待他,父母也不嘘寒问暖。于是,苏秦闭门不出,目不窥园,发奋读书。困倦了,他就咬牙“刺股”,拿尖锥戳大腿以提振精神。苦读一年后,他再次游说列国,建议“合纵”抗秦,得到各路诸侯采纳。

到了宋朝,宋真宗赵恒讲了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讲这话,初衷是重文抑武。要知道,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在部属拥戴下,黄袍加身。宋真宗当然怕武将们重演这一出,所以,他再三鼓励读书,重用文臣,宋朝遂成为文人幸福指数max的时代。同时,此国策也给当时社会及后世的价值观起了某种导向作用,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要致富,先读书”……读书变得越来越功利了。

“十载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当然,以此为追求,也无可非议。

第二种境界是晴耕雨读。

读书对这类人来说,是一种纯粹的享受。

倘若你身边有人经常翻阅教辅书、成功学著作抑或是《时间管理大师》《治疗你的拖延症》《如何沟通》诸如此类的书籍,那ta大概率属于第一种读书人。但如果ta既读上述类别的书,又读文学小说、人文社科乃至食谱、连环画等各门各类的书,ta就很可能属于第二种读书人。

这类人读书没有确切目的。

周国平说过:“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读书,可能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平静、在沉浸式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如止水的状态。

爱因斯坦曾言:“我看我自己,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找到一块光滑的小石头,就觉得开心。后来我才知道自己面对的,还有一片真理的大海,那没有尽头。”读书,可能是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毕竟书籍是作者们毕生智慧的结晶。

有谚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读书,也可能是为了陶冶情操、增加谈资,在聊天中使人如沐春风。

另外,还有一个可爱的理由:被小说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孔门七十二贤,其中有个叫颜回的,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颜回发自内心地嗜书,哪怕粗衣粝食、居住条件简陋也毫不在意。只要能读书,他甘于清贫。“广厦万间,夜眠不过数尺;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偌大之天下,但凡容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颜回就愿伏案其上,至死不渝。

与颜回心性相仿的是陶渊明。陶渊明说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除了“种豆南山下”,业余时间几乎都拿来饮酒或读书。他不图荣华富贵,纯粹是享受阅读的时光。

这类人更易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家。因为他们读书不抱功利心,创作纯粹是为了抒发内心或者基于纯粹的兴趣。没有外力迫使他们创作,其作品反而更灵气满满。

第三种境界是为国为民。

古往今来,不少仁人志士是怀揣着崇高目标去读书的。

比如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比如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比如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比如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比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比如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比如杨涟,“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比如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比如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类读书人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图片来源:电视剧《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

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

— END —
(0)

相关推荐

  • 对秦始皇的千年误解:暴君,焚书,坑儒

    秦始皇是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他是暴君还是仁君?"焚书坑儒"是功是过?围绕这两大争议,后人对他的解读,大多偏向于他是暴君,他搞的"焚书坑儒&quo ...

  • 天下千钧我半两,方孔留文第一人

    秦半两钱早有心仪,尤以其文字为"千古一相"李斯这位家乡名人所书为傲. 但每次相遇皆擦肩而过,直到2005年上半年,从陕西.四川购得七斤多筒子钱,才了却心愿.由于年代久远.锈结较重, ...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谁的诗句?作者令人想不到

    千百年来,一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激励着无数寒门学子秉烛夜读,鼓励着他们忍饥挨饿,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着,渴望着一举成名天下知,实现住进"黄金屋&qu ...

  •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古今成大事者,皆以勇气和智慧之高为最甚.我们需要拥有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人生美丽的境界,人生最快乐的境界.只有读书能使我们拥有这一切. 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 ...

  • 最接地气的帝王诗,句句朴实无华,却欺骗了读书人1000年

    封建社会中,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为此,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成为了这个职业的从业者最关心的问题.皇帝并不担心暴力反抗者,因为没有哪支力量能比国家军队更强大.最令他们担心的,还是那些 ...

  • 焚书保万世太平?李斯是如何坑了秦始皇的?

    嬴政三十四年. 其时为西元前213年,离统一全国,已有八年了.秦国已确定了用郡县制,而不再采用分封制,已是铁板钉钉的事. 这日,秦始皇置酒咸阳,大宴群臣.仆射周青臣举杯上前,向着秦始皇唱起了赞歌--他 ...

  • 读书有成者,必经三种境界

    真正读书有成者,必经三种境界,那就是: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开卷古人都在目,闭门晴雨不关心: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以读书为乐,将读书世家引为自豪, ...

  • 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这三种境界令人惊叹

    百墨艺术2019-10-07 20:45:35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被后人誉为"天下三大行书".行书追求 ...

  • 真正的强者,心中都有这三种境界与智慧

    文 / 西郊有情 用文字传递正能量,传递情感人生.我是西郊,关注我共成长. 真正的强者,靠得不是膀大腰圆.家庭富贵,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强大. 我们在这世上奔波,很有必要变得强大一些,唯有如此,在面对生 ...

  • 桩功三种境界,干货!

    持桩需经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 ...

  • 成大事的三种境界。

    中 國 文 人 書 房 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 ▲點擊綠色音頻聆聽音乐 日本人说,人生以余味定输赢,不若中国人说,人生以境界定输赢.   境界,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做了大量解释,不限于诗 ...

  • 快乐的三种境界,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快乐是一种情绪,指人们内心的愉悦.满足的心理状态. 生活中让我们快乐的东西有很多,但快乐的层次,也可以称之为快乐的境界,却不一样. 大体说来,快乐的境界有三种. 一是和别人比较带来的快乐.许多人的快乐 ...

  • 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最高

    无论是生活,我们都发现做事有三种境界,做事的三种境界代表做事的三种心态与思考原理,心理学发现,第三种境界才是最有智慧的,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看下你属于哪一层? 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最高,最有智慧, ...

  • 近代诗人词人王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做人.求学等三种境界是什么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

  • 《武士与龙》VS读书人的三种境界

    和小朋友泡图书馆,他惊喜的对妈妈说:给你看看这本书吧. 这本书的名字是:武士与龙. 本着要给足小朋友面子的原则,妈妈当着小朋友的面认真阅读起来,起初两页只是应付差事,心里盘算着读到第三页就趁小朋友不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