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刊《散文诗》2021年约稿函
权威 · 融合 · 探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融媒体
阅无界
2021年,
真诚与您相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swsk20135@163.com
1. 切勿一稿多投;
2. 坚持原创首发。拒绝在内刊、公众号及自媒体推送过的一切文字;
3. 除散文诗和与散文诗有关的评论、随笔,小说、散文、新诗及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请记得投下半月青年版邮箱;
4. 每次投稿,文后都请务必附上详细的通联方式。包括真实姓名、联系地址、邮编、性别、出生年月、电话号码、邮箱地址、微信号等,以便栏目分类和奉寄稿酬;
5. 请切勿投给个人邮箱或微信,以免延误。编辑部将严格按照编审流程,认真对待每一份稿件;
6. 因人手有限,稿件无法做到每件都回复。过审作品,编辑部会在第一时间跟作者联系。超过三个月,作者可自行处理。
融媒体 阅无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21年,
《散文诗》(青年版)
与您真诚相约
约稿函
栏目设置
征稿对象
1970年以后出生的中青年作者、艺术工作者。
投稿邮箱
sanwenshixy@163.com
注意事项
向上滑动阅览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的特点
1、篇幅短小灵活;2、具有浓郁的诗意;3、具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4、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
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1、通感: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心理感受互相沟通起来描绘事物。
2、象征:借助某种具体事物来体现某种抽象的思维及情感。这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这当然必须以基本手法为基础,如结构、选材、立意、描写、议论、抒情和修辞等等。
3、选材:散文诗的选材范围十分广阔,大至宇宙小至尘砂,人物、动物、植物……凡大千世界所具有的一切都可以抒写。
4、写法:散文诗的写法非常灵活,可以记叙描写,可以直抒胸怀,可以议论风生;可以如童话,如寓言,如散文,如诗歌,如格言……可以使人尽情发挥。
5、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十分精练,要求以简洁、准确、生动的文字,抓住事物的特点、本质、内涵,进行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散文诗注重联想,常常用象征和通感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使文章蕴涵哲理,充满深情,给人以启发和感染;散文诗要求创造优美的意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拨动心弦。
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散文诗”这一体裁名称的出现与外国散文诗的译介相关,最早出现在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5期上。1915年7月《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7期登载了刘半农译的屠格涅夫的四首散文诗,总题为《杜瑾讷之名著》,包括《乞食兄弟》、《地胡吞我之妻》、《可畏者愚夫》、《四嫠妇与菜汁》,这是外国散文诗作品的最早译介。很多人在译介活动中受到散文诗潜移默化的影响,拿起笔来,由译者变成作者,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散文诗作家。如刘半农在《新青年》刊出了他的散文诗处女作《卖萝卜的人》,并在作品前特加了说明性的小序:“这是刘半农作无韵诗的初次试验。”这是他创作散文诗的最早起步。初期的白话诗与散文诗是混淆不清的。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1期首次刊登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白话诗9首,其中沈尹默的《鸽子》、《人力车夫》、《月夜》都形似散文诗。中国新诗的第一部年选集《新诗年选》有署名“愚庵”的评语,认为这首诗大约作于1917年的冬天,在中国新诗史上,算是第一首散文诗。《年选》附录的《一九一九年诗坛略记》也认为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的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严格地说,《月夜》仅仅是一首散文化倾向十分严重的白话新诗,和同时期发表的第一批新诗作品相比没有多大差别。在胡适的“作诗如作文”的口号鼓舞下,最初的白话诗大多散文化倾向突出,几乎所有的散文诗作家都把散文诗视为诗,很多新诗人都把散文诗视为新诗发展的方向,冰心及稍后的穆木天、徐志摩等很多新诗人都是通过写散文诗走上新诗坛的。《月夜》是沈尹默散文诗的尝试之作,发表在《新青年》第5卷第2期(1918年8月15日)上的《三弦》,以其文体的成熟标志着沈尹默散文诗创作进入完全文体自觉状态,也最能代表初期散文诗的较为成熟的文体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