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刊《散文诗》2021年约稿函

权威 · 融合 · 探索

融媒体

阅无界

2021年,

真诚与您相约

2021年
《散文诗》约稿函
新版简介
2019年12月25日,《散文诗》(有声版)完美诞生,这个开时代风气之先的创举,意味着这本创办于1985年、我国当代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散文诗刊,已由一本便携式的精美刊物,快速转型升级,蝶变成为一本可读、可视、可听的融媒体新杂志。
栏目设置
第一文本:头条作品。刊发反映当代散文诗创作高水准的精品力作,配发多张作者生活彩照、创作观、手写签名,及国内实力评论家执笔的专评,力求全方位展现作者及作品的精神气质与创作实力。
在现场:组章力作。刊发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为众生画像,为时代立传,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组章作品。
交叉地带:方阵展示。这是一次诗坛三人行。不薄名家爱新人,分别从老、中、青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诗人中各选择一位,组成方阵。作品以组章形式推出,字数3000字以内。
青春书:青年专栏。这是专门为1970年以后青年诗人特设的栏目,每期推出3 - 4人新作。
银河系: 典藏文本。荟萃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人,见证散文诗现场,其笔之所涉,不应时,不即景,不人云亦云,不走马观花。栏目风格多样,年龄不限,尤其欢迎精短篇什。
诗 话:评论与随笔。这是散文诗(诗集)评论、散文诗人随笔的专属园地。单篇字数5000字以内。优质、厚重的理论(学术)文本可以分期连载。
译 介:侧重外国散文诗推介,双语推出,构建高端、开放、广阔、互动的当代国际诗坛交流和阅读平台,期待更宽广的视野、更扎实的译本、更系统的研究,期待从外来语言多元化、多样化的生态词语密林中,撷取最深层次和最广泛的诗之本质、精髓,期待我们的心灵将震惊于所不断发现的这种诗歌之美,同时亦为青年散文诗人的个体创作提供参照、借鉴、启悟与突破,以此推动中国当代散文诗的繁荣与发展。
读 本:随刊独立小型张读本。每期重磅推介一位散文诗人作品,配生活照片与简介。32个页码,8000字以内。
诗与画:美术专廊。每期一画一人,并附简介。
投稿邮箱

swsk20135@163.com

投稿细则

1. 切勿一稿多投;

2. 坚持原创首发。拒绝在内刊、公众号及自媒体推送过的一切文字;

3. 除散文诗和与散文诗有关的评论、随笔,小说、散文、新诗及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请记得投下半月青年版邮箱;

4. 每次投稿,文后都请务必附上详细的通联方式。包括真实姓名、联系地址、邮编、性别、出生年月、电话号码、邮箱地址、微信号等,以便栏目分类和奉寄稿酬;

5. 请切勿投给个人邮箱或微信,以免延误。编辑部将严格按照编审流程,认真对待每一份稿件;

6. 因人手有限,稿件无法做到每件都回复。过审作品,编辑部会在第一时间跟作者联系。超过三个月,作者可自行处理。

融媒体    阅无界

2021年,

《散文诗》(青年版)

与您真诚相约

2021年《散文诗》(青年版)

约稿函

栏目设置

细 读(不限文体,关注新锐。作为头条重点推出的作品,当让读者一开卷,便深感或如奇峰飞来,或似清风扑面。)
不分行(散文诗专栏。欢迎组章,尤其推崇关注现实的精短之作,字数3500以内。)
诗无邪(现代诗专栏。思无邪,诗亦无邪,欢迎各种风格的接地气的实力新作,200行以内。)
室内乐(新写作专栏。此栏目刊发诗歌之外的一切文字。提倡关注现实、关注心灵的写作,欢迎实验性、探索性、理性与非理性的文字与文本,但不是故作高深,花哨晦涩,玩弄技巧,而是其之所指,当是或浪漫或实用,即使是简单描述,也自具力度,是一种启悟、一种引领。)
旁 白(影评、书评、诗评、随笔专栏。观,不浮光掠影;读,不走马观花。旁白不是单纯地解说,也并非陈述故事梗概,而是欢迎各种能明显区别其他的、个性化表达,凸现文字质感,语言鲜活,有着自己独特的深层次思考,能贴近年轻人思想的极具内涵价值的好作品。)
译 介(侧重外国现代诗歌推介。特邀著名翻译家姚风先生主持。力求构建高端、开放、广阔、互动的当代国际诗坛交流和阅读平台,期待更宽广的视野、更扎实的译本、更系统的研究,期待从外来语言多元化、多样化的生态词语密林中,撷取最深层次和最广泛的诗之本质、精髓,期待我们的心灵将震惊于所不断发现的这种诗歌之美,同时亦为青年诗人的个体创作提供参照、借鉴、启悟与突破,以此推动中国现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会客厅(继续打造“Baudelaire青年艺术家会客厅”栏目,并特邀知名作家、出版人唐朝晖先生主持。经过2020年的编辑与探索,事实上,在“会客厅”这个栏目,散文诗已成为一个大概念,而我们的初衷亦是想通过此栏目的设置,给中国当下散文诗创作提供更多改进的可能。因此,2021年的思路有所调整:一是拆除年龄及各种限制之藩篱;二是同时提供散文诗一个更大的视野,我们想将大批小说家、画家、摄影师、学者、批评家、音乐家、导演、演员、政治家乃至科学家请进我们的“会客厅”,因为很多这样的他们其实时刻葆有着一颗旺盛的诗歌一样的心灵,抑或在不经意间,写下过诗一样的文字,我们将分享他们的散文诗作品,或同时刊发他们的创作随笔、札记、访谈和日常生活照片及他们的手稿、书法、美术作品等,以期全方位展示嘉宾丰富的人生历程。全栏彩页,共12个页码。每期推介一人,可分期连载。)
艺术志(每月向读者推荐一本书和一部电影,配书影及海报,推介文字、精彩对白与片段等,让广大读者一册在手,便可畅游艺海,流连书林,领略光影、文字给生活带来的纯粹之乐趣。)

征稿对象

1970年以后出生的中青年作者、艺术工作者。

投稿邮箱

sanwenshixy@163.com

注意事项

1. 切忌一稿多投;
2. 切忌投发个人邮箱与微信,以免延误。编辑部将严格按照编审流程,认真对待每一份稿件;
3.坚持原创首发铁律,即所投稿件在我刊采用发出前,不得先行通过其他任何形式发表或刊载,包括微信、微博、自媒体等网络平台;
4.坚持“三查三核”“四审四校”制度;因限于人手,稿件无法做到每件必复;如投稿超过三个月,没接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5.青年版一般限刊发1970年以后出生的作者的作品,因此,发送稿件的同时,请将身份证正反扫描或拍照,作为附件,一并发送。

向上滑动阅览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的特点

1、篇幅短小灵活;2、具有浓郁的诗意;3、具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4、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

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1、通感: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心理感受互相沟通起来描绘事物。

2、象征:借助某种具体事物来体现某种抽象的思维及情感。这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这当然必须以基本手法为基础,如结构、选材、立意、描写、议论、抒情和修辞等等。

3、选材:散文诗的选材范围十分广阔,大至宇宙小至尘砂,人物、动物、植物……凡大千世界所具有的一切都可以抒写。

4、写法:散文诗的写法非常灵活,可以记叙描写,可以直抒胸怀,可以议论风生;可以如童话,如寓言,如散文,如诗歌,如格言……可以使人尽情发挥。

5、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十分精练,要求以简洁、准确、生动的文字,抓住事物的特点、本质、内涵,进行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散文诗注重联想,常常用象征和通感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使文章蕴涵哲理,充满深情,给人以启发和感染;散文诗要求创造优美的意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拨动心弦。

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散文诗”这一体裁名称的出现与外国散文诗的译介相关,最早出现在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5期上。1915年7月《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7期登载了刘半农译的屠格涅夫的四首散文诗,总题为《杜瑾讷之名著》,包括《乞食兄弟》、《地胡吞我之妻》、《可畏者愚夫》、《四嫠妇与菜汁》,这是外国散文诗作品的最早译介。很多人在译介活动中受到散文诗潜移默化的影响,拿起笔来,由译者变成作者,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散文诗作家。如刘半农在《新青年》刊出了他的散文诗处女作《卖萝卜的人》,并在作品前特加了说明性的小序:“这是刘半农作无韵诗的初次试验。”这是他创作散文诗的最早起步。初期的白话诗与散文诗是混淆不清的。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1期首次刊登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白话诗9首,其中沈尹默的《鸽子》、《人力车夫》、《月夜》都形似散文诗。中国新诗的第一部年选集《新诗年选》有署名“愚庵”的评语,认为这首诗大约作于1917年的冬天,在中国新诗史上,算是第一首散文诗。《年选》附录的《一九一九年诗坛略记》也认为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的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严格地说,《月夜》仅仅是一首散文化倾向十分严重的白话新诗,和同时期发表的第一批新诗作品相比没有多大差别。在胡适的“作诗如作文”的口号鼓舞下,最初的白话诗大多散文化倾向突出,几乎所有的散文诗作家都把散文诗视为诗,很多新诗人都把散文诗视为新诗发展的方向,冰心及稍后的穆木天、徐志摩等很多新诗人都是通过写散文诗走上新诗坛的。《月夜》是沈尹默散文诗的尝试之作,发表在《新青年》第5卷第2期(1918年8月15日)上的《三弦》,以其文体的成熟标志着沈尹默散文诗创作进入完全文体自觉状态,也最能代表初期散文诗的较为成熟的文体特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