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论文评比获奖作品展示(一)丨关联统整长变短,搭建支架难化易

东莞市东城小学    陈凤姬

摘要:在统编教材视野下,“长文”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将以《牛郎织女(一)》为例,浅谈如何基于教材“重点”、文本“特点”、学生“起点”,创建“整体式”活动与学习形式,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形成一条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科学之“路”。

关键词:长文短教  创造性复述  核心素养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文质兼美的长文。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曾指出:长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其他课文所不具有的独特价值。选编长文章、难文章,也是满足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需要,满足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由此可知,在统编教材的视野下,用好“长文”对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长文”是指那些篇幅长、内涵丰富的文章,如《牛郎织女》一共3400多字,包含了多重研读价值,但作为教学材料,受限于课时,让不少师生望“文”生畏。那么,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实现“长文”的价值呢?笔者就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为例,浅谈长文短教的策略。

一、教什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长文短教”的核心是“短教”。抓住文章核心价值内容是实现“长文短教”的关键,要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教师必须遵循“基于教材,因文而异,以学定教”的原则,精准把握“教什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研读要素,瞄准重点

1.合“纵”连“横”,观照同类要素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为人文主题,围绕语文要素“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选编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根据篇幅和教学需要,《牛郎织女》分为两部分,同一文本,却有不同的教学定位,体现了统编教材选文编排的创新性。

统编教材在编排方面非常关注循序渐进,并且课程难度方面呈现螺旋上升。从横向看,《猎人海力布》落实以转换人称的角度进行创造性复述;《牛郎织女(一)》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补白进行创造性复述。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及“词句段运用”,进一步聚焦“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随文语言实践中习得方法。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的活动则是学生运用方法的平台,提升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无论课文、语文园地,还是口语交际,都有针对如何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提示,相互关联,环环相扣。这体现了学以致用、迁移运用的编排意图。(如表一)

《牛郎织女(一)》课后练习二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口语交际

学习方法,初步尝试

梳理、总结方法

进一步明确方法

拓展运用方法

表一:“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单元内在联系

从纵向看,统编教材中,复述能力训练的语文要素线索清晰,由有顺序、有重点地复述渐渐向创造性复述过渡,有梯度又有提升。(如表二)

年级

复述要求

复述能力阶段

低年级

借助提示、示意图讲故事、演故事

初级(打基础)

三年级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详细复述

四年级

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简要复述

五年级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创造性复述

表二:统编教材复述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比照可知,五年级学生需要提升简要复述能力,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瞻“前”顾“后”,融合不同要素

相对于观照同类要素循序渐进梯度上升而言,融合不同类要素实现相辅相成具有更高的难度。一般情况下,虽然不同主题的语文要素各不相同,但是仍然可通过融合前文学习掌握的方法,作为后文学习的启迪,实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

如完成第二单元的学习之后,此时学生对抓关键词句读、连词成句读、带问题读等快速默读方法都有所掌握。第三单元选文又是经典的民间故事,篇幅较长,正好可以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这样除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读懂长文,从而方便师生进行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牛郎织女(一)》教学中需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学过的方法来阅读,更好地发挥课堂40分钟,实现高效课堂,为“长文短教”提供时间的保证。

整体解读教材,咬定“要素”不放松,瞄准学习重点,是“短教”之“根”。

(二)基于文本,扣住特点

当文体不同的时候其表达的特点往往不尽相同,语文教学也应该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民间故事是前人创作并通过口口相传留下的宝贵文学结晶,通常包含以下特点:一是蕴含着丰富想象或美好愿望;二是不可思议的故事情节;三是口语化的表达。民间故事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叙事线索的展开、情节的发展、想象的神奇、主旨的立意,都是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有效教学“例子”。

对教师而言,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开展民间故事教学的时候,其本质上是文体意识教学,并不是实质上的文体教学。因此,在《牛郎织女(一)》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语言特征进行感悟,同时结合课后选做题和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关注民间文学的独特之处,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言语表达能力,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紧紧扣住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是“短教”之“桩”。

(三)立足学情,定准起点

当前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来到了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尊重学生针对文本的体验。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进行“任务前置”,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民间故事,要求他们写读后感,运用四年级学过的方法对喜欢的民间故事画情节图。教师还可以对《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设计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孩子对两个故事的熟悉度、喜爱度和疑惑点。

笔者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全面了解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对民间故事神奇色彩留有较深印象,对《牛郎织女》的故事熟悉度和喜爱度较高。可是有的学生阅读体验具有片面化以及浅层次的特点,原因是学生对民间故事情节的把握不够全面,对主人公人物形象理解简单化。

由此可知,学生阅读民间故事往往着眼于故事表面的情节,容易忽略细节;读通故事不难,但如何提取主要情节有一定难度。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因此,在《牛郎织女(一)》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情节生动部分,在阅读中发现作者如何把故事讲生动。通过体会,学生更容易迁移到自己的复述中。而把“引导学生学习提取重点情节,学会合理的删减”这个难点放在《牛郎织女(二)》的教学中,则更符合教学要求,更具教学价值。立足学情,整体观照,是“短教”之“源”,这样的教学才具有生长的力量。

二、怎么——删繁就简,轻装前行

传统语文教学的思维往往是“逐个知识点教,面面俱到;一篇篇课文教,单打独斗”。这样的教学没有从整体着眼,缺少对提升能力有效训练,既和“整体教学观”的主旋律相悖,更不适用于长文教学。在长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学的“重点”“特点”“起点”,创建“整体式”的活动与学习形式,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在“精简”的学习活动中把握言语规律,积累经验,学会用有效的支架,轻装前行,最终登临“能力”之高峰。

(一)架设活动台阶,铺复述之路

民间文学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题材,每一个听众其实也是一个创作者。因此,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将学生置于原始的语言环境中练习,成为“讲故事”的人。教师以“我是民间故事传承者”活动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细化活动和形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下,获得能力的提升。

1.链接“快乐读书吧”,积累复述素材

教师于学期初布置学生阅读“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书目,学生在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之前,就阅读了不少的民间故事,教师“顺势而为”设计“民间故事晨播栏目”,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同时,提升简要复述能力。

活动一:“民间故事晨播栏目”要求

在本单元学习周期内,按要求把自己每天读到或听到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记录到《每日素材本》,并在每天早读前的10分钟作为“民间故事”分享时间,选择自己积累到的民间故事简要地复述。按学号,每天5位同学轮流讲自己最喜欢的民间故事。两周内,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主播”和“听众”。

2.链接课文,串“点”成“面”复述

陈先云老师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分享。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活动二:“民间故事接龙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或“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的简略情节,以接龙的方式进行合作创作。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加工”复述故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展示。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集思广益,内化群体智慧为个体智慧,推动每个学生进一步拓展视野。

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复述故事”课堂往往表现非常积极,但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通常主动参与度不高,甚至将自己定位为“旁观者”的角色。因此,创设活动同时,教师还应建立有效的小组交流机制。

活动二:“民间故事接龙活动”交流机制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优先获得挑选机会;

(2)如果组内某个成员有困难,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3)小组合作展示,待展示小组复述完成后,其他小组可发表补充评论意见。

在合作探究的“弱者优先”的原则下,不仅优等生有“用武之地”,不会说、不爱说的学生也有了练习的机会。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互助中“有创意说”,体会“创作”的乐趣。教师将语文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关注“整体”与“个体”的创造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的理解才是长文短教的保障。

3.链接生活,提升复述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能力,学生“懂”不等于“会”,学生的“懂”经过迁移训练才能牢固内化,形成语文能力。课堂学习只是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课后是巩固知识的科学时间段。因此,教师对学生课后学习做出有效引导,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实现长文“短”教。

在课后,笔者创设活动三:“民间故事传播竞赛”,鼓励学生把“民间故事不可思议的情节”和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家人、朋友和同学,并将每一次的“传播”情况登记在“民间故事传播登记表”,由“听众”签名确认。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传承民间故事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更促使学生复述能力的真正提升。

单元学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三个活动中的“传播”情况评选“民间故事最佳传承者”。三个活动有一以贯之的情境统整,有整体创作的分享,有循序渐进的挑战,深度学习就在学生全情投入的表达中悄然发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浸润其间,促使“短教”落地。

“我是民间故事传承者”整体式活动模式图

(二)搭建学习支架,走稳复述之路

在《牛郎织女(一)》教学中,学生必须要完整走完从阅读理解到复述的道路,即完成“阅读理解——内化转换——口头讲述”这个学习心理过程。因此,笔者绘制了民间故事的阅读地图,设计三个互为关联的学习点,呈现了逐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学路”,把“编路”“文路”“教路”“学路”融为一体。

1.起点——绘制情节图,简要复述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课文思路,书就能越读越薄,文章就能越读越短了,帮助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牛郎织女》故事的时间跨度长,人物多,情节较复杂。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猎人海力布》已有学习能力为支点,通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切入,并引导学生发现故事的表达顺序,圈画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概括故事情节绘制情节发展图。

学生亲历梳理的过程,巧借情节图,让抽象的思维有形可见,让复杂的情节梳理不再复杂。学生不仅体会到民间故事情节丰富的特点,更习得梳理的方法。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学生可借助情节图进行互动复述。教师应从故事情节连贯性、复述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流畅性,以及能否用好情节图的角度对学生复述故事进行系统性点评。通过这样开放式设计教学流程,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巧用情节图,思维更有逻辑,复述更有条理,促使学生更主动学习,获得更快速成长。

2.桥梁——仿照课文语言,生动复述

抓住文章故事精彩部分说具体,不仅仅是“照样子”,就语言而言,要充分张扬口语特点鼓励学生复述。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中感受民间故事口语化的朴素的语言,比如“一来是牛跟他很亲密;二来呢……”这样拉家常式的语言,为故事增添了浓浓到生活气息,借这一句话辐射全文的语言。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口语、地方语表达同样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老牛说话的语气,增加朗读的趣味性。学生在朗读中习得语言表达方法,感受民间故事的语言特色。

基于在课文中很多地方写得比较详细、生动,还可以组织学生练习讲述这些情节,学会如何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如“牛郎与老牛相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等情节写得比较具体,教师可以先“扶着”学生“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练习复述故事:讲清故事中牛郎时时刻刻对老牛吃住的精心照顾;讲清老牛能听到牛郎生活中的种种事例;讲清故事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的默契……再“放手”让学生记录牛郎和织女相见相识的具体情节,练习复述。

这样一“扶”一“放”,体现了“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语言的内化积淀,为接下来的创造性复述架好“桥梁”。

3.终点——借助助学系统,创造性复述

随着年段的升高,复述能力的要求逐渐从简单的文本再现转变为深入理解掌握文本基础上,借助助学系统,发挥学生想象力,立足文本空白,延展补白,并进行创造性复述。助学系统对于长文短教具有两方面的教学意义:一是为长文短教提供文本核心内容提供指导,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利用教学参考资源和课堂学习支架的要领,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能力。《牛郎织女(一)》的课后习题二提示了两个可想象补白之处,助学系统体现了编者意图,教师应充分借助助学系统的“课后习题”展开教学。

教师可以先引入“词句段运用”的例子,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狼和小羊》,交流发现:增加了狼和小羊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改变为对话形式,能将狼和小羊的形象刻画得更逼真,使得故事更生动。接着,鼓励学生联系牛郎的生活环境,描述山中之景;联系牛郎性格,描述牛郎的心理活动、说话方式;联系下文事例,描述牛郎赶集时所见所闻;把“牛郎把看到、听到地告诉老牛”部分进行创造性复述。最后,迁移运用方法对“仙女瞒着王母娘娘商量下凡”部分进行想象补白,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情节图上对简要情节进行个性化记录,并借助情节图中信息进行创造性复述。

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还原民间故事“口语相传”的方式,学生经历了“梳理民间故事情节——精彩部分说生动——简略部分尽量说具体”的过程。从“学生”的视角构建“学习地图”,紧紧围绕“创造性复述”为中心,路线清晰,学生在文本和情节图之间走几个来回,“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学生在“学路”上,不仅掌握了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和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更激活了思维意识,最终达到“复述”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双提升。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之“路”,得以长文短学是长文短教的最终目标。对于长文,只要教师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用心研读文本,紧扣要素,就能抓住全文的“神经中枢”,纲举目张,就能构建好长文短教之“径”,走好长文短教之“阶”,即能欣赏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陈先云.长文短教 难文浅教——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师报,2020.9.

[4]孙冬梅.依托单元编排之妙 创新语文园地教学[J].小学语文,2020.7-8.

[5]何捷.复述在统编教材中的教学定位与进阶[J].小学语文教学,2019.6.

作者简介

东城小学 陈凤姬

东莞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东莞市首批名优教师研修团成员,东城街道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东城街道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所执教的录像课曾获广东省二等奖,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国、省、市奖项,主持并参与多个市级课题研究。

撰稿:陈凤姬

编辑:莞邑小语团队

审核:黄小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