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墓
2014年1月11号我们帝王陵一行十一人从九嵕山下来已经是下午了。进烟霞镇直接西拐上S107道到新寨村前几百米的地方直接向北奔魏陵村而去。这也是今天最后一个参观点,去拜访魏征墓,
村道进去不远水泥路就已经没有了。一条正建的宽阔道路正在加紧施工中,看道路修的应该比S107道还要宽,从山下一直修到魏征墓的下方,魏征墓是目前在昭陵所有陪葬墓中规格和等级很高一座,并且也是依山为陵而建、在昭陵190多座陪葬墓中规格最高的陵园就算是韦贵妃墓和魏征墓了,而这两座墓也如同皇帝一样以山为陵,由此看见规格之高,可是必定是墓和皇帝的陵相比较那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能专门修这么宽一条高等级的公路。那么就一种可能,魏征的后代出能人了,给自己的祖先修路那,从旅游的角度看,礼泉县是不会为了魏征专门这样修路的。
路是才开挖的,到处都是黄土,我们的汽车过去,后面就扬起了一条黄龙,长达几百米,确实很壮观,当车停到了魏陵村时都已经看不出自己车的颜色了,满车都是黄土,也真难为求是的汽车了,从村口第一家门前的茅草小道上去就是通往魏征的陵墓,上去不远就可以看见修建的水泥牌坊式样的保护墓碑的亭子,路两边都是扎人的酸枣树,只能慢慢前进,路不远,10多分钟就到了魏征墓前,确切的说所谓亭子,应该是一面墙,三面没有围墙的房屋,中间是唐朝就被推倒并抹去碑文的神道碑和文革被砸坏的石龟,石龟有半人高底,龟头是用水泥焊接的,这些都应该归功于文革时期的革命小将了。石龟中间就立的是著名的魏征墓碑了,这快碑被李世明推到的魏征公德碑能保存到现在也真是个奇迹了。
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事迹在历史上是有很多记载的,这里就不多说了。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正月,魏征薨。太宗亲临痛哭,罢朝五日。命九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魏征的葬礼,并“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如此高的待遇,魏家没全接受,因为厚葬不符合魏征生前之志,魏家拒绝了朝廷馈赠的一切仪仗物品,只用一辆布车载着棺柩送到墓地。那天,太宗登上高楼,向西眺望送葬的队伍,他哭了。赋诗痛悼魏征:“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
魏征的墓地是太宗亲自定下的,大臣陪葬墓当中数魏征墓离昭陵最近,他亲自为魏征墓碑撰文书丹。做这样的事,在李世民一生中,是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
可是仅仅几个月以后,太宗就命人将魏征墓碑推倒。事件导火索有二:一是魏征曾推荐杜正伦、侯君集,说他们两人有才干,能任宰相。后来杜正伦因罪罢官,侯君集以谋反罪被杀,这时有人站出来指责魏征,说他阿附恶党。又说魏征曾记下前后谏争之言,悄悄拿给史官褚遂良。也就是说,魏征为让自己名垂千古,把什么都抖落给史官,不顾君王的面子。这让李世民恼羞成怒,当年秋天就和魏家翻脸,
不过两年以后总算把拉到的神道碑又给立了起来,可是再没有给抹去字迹的石碑刻字,当时这么大的事情,立起来的石碑不刻字肯定不会是遗忘了。在说魏征家后人也多,只能是一种可能,那是李世民不同意刻子。而魏征家才被平反,就更不敢去过问了,这样在中国就又多了快无字碑了。
牌坊式样的亭子中间的石碑看起来依然是很高大的,在石碑边沿的装饰性花纹还是很明显,就目前陕西的唐朝石碑能依旧站立在原地的应该就数魏征墓的这块神道碑了吧,这一切都要感谢当时唐太宗李世民把字给磨去了,而没有被砸毁,这样一快没有文字的石碑也就没有多少文物考古的意义。所以没有被昭陵博物馆拉去,是我们去了多少还能见到一块无字唐碑,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意外了。
大家在兴奋之余互相照相留影,我本想爬上山顶看看全貌,可惜大家都已经很累了。在说天也已经向晚,也就决定放弃登山,只能等着以后在有机会就从这里登上九嵕山,从昭陵出山,那才叫过瘾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