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未来:巴斯奎特与嘻哈世代 |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原定去年4月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开幕的大展“书写未来:巴斯奎特与嘻哈世代”,因疫情原因,直到10月才姗姗来迟。这位拥有海地与波多黎各血统的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8),自因吸毒过量去世后热度不减,或许各位还记得2017年的苏富比拍卖会,那副创作于1982年的《无题》(Untitled)以1.105亿美元的价格被日本知名藏家前泽友作购入,刷新了美国艺术家拍卖纪录。

Jean-Michel Basquiat, Untitled,1982

Courtesy of Sotheby’s New York.

今天,小编带大家回顾一下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艺术家的成长经历,以及这场首个研究巴斯奎特与嘻哈文化的关联性,并将他与黑人、拉丁裔艺术家以及音乐人联系起来的重量级展览。

01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

涂鸦艺术家总给大众留下流连于社会底层的反叛人士的印象,但巴斯奎特并非出身贫民窟。他来自美国布鲁克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有一对品味高雅的父母,他的母亲周末偶尔还会带他逛一逛博物馆和美术馆。然而,大概是骨子里的离经叛道所致,17岁的巴斯奎特从高中辍学,开始了露宿街头的日子。

1968年,巴斯奎特在街区玩耍时遭遇车祸,因骨折住院,期间母亲带给他一本《格雷的解剖学》和达芬奇手绘解剖图复印本打发时间。没想到,正是这些埋藏于表皮之下的奇妙的骨骼世界为他还未开始的艺术生涯埋下了种子。

巴斯奎特的少年时期

出院后,他给自己同朋友组成的乐队命名为「格雷」(Gray),在他后来的涂鸦作品中,白森森的骨头成为他的标志性的符号之一。对于抛弃了优渥的家庭生活的巴斯奎特来讲,那些可以整天窝在一起取乐的朋友就是一切。20岁之前的他和同学艾尔·迪亚兹(Al Diaz)合作,创作了一系列署名为「SAMO」的文本。

带「SAMO」署名的涂鸦

SAMO的署名源自「黑人」(Sambo)和「老样子」(Same Old Shit)的组合。很快,这些具有强烈自我指向性的标记配合着夸张的涂鸦侵占了纽约苏豪区和东村的火车和墙壁,逼迫着往来的纽约客们一瞥年轻的黑人艺术家燥动不安的内心世界。这时,巴斯奎特这个街区幽灵已经为自己在市中心的艺术界赢得了一些声誉,但还远远不够,他依然过着靠买T恤和明信片维持生计的日子。

1979年,机会终于来了。在苏豪区的一家餐馆里,艺术偶像安迪·沃霍尔买下了巴斯奎特的一张手绘明信片。画面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安迪·沃霍尔为之折服。他将这位极具自我风格的天才迅速包装成一个偶像,他强调巴斯奎特的黑人身份,将他塑造成典型的平民英雄形象:宣称巴斯奎特出生于加勒比海的贫民窟,只身来纽约闯荡,晚上还会睡在纸箱子里。

巴斯奎特和安迪·沃霍尔

在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观众和市场需要好莱坞般离奇剧情的刺激。果然曲折的经历加上独特的风格使巴斯奎特在80年代初名声大噪。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像一场梦境。边缘成为中心,原本身处街头的巴斯奎特有了自己的艺术经纪人,搬进了苏豪区的工作室,原本反主流的涂鸦艺术也成为可供达官贵人收藏的主流艺术。

1982年,他在第一位经纪人安妮娜·诺赛(Annina Noise)的帮助下开始举办个展,但同年秋天就与她分道扬镳。1984年他又与画商玛丽·布恩(Mary Boone)签约,这时他的画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出了1.9万美元的价格——对这个年仅23岁的艺术家来说,这已经是个天价了。

1985年2月10日,巴斯奎特的照片出现在《泰晤士报》(The Times)的封面上,他成为第一个登上代表着主流和权威的杂志封面的黑人艺术家。艺术的名利场给了巴斯奎特世俗上的成功,也最终毁灭了他。生活中,他与自己的历任经纪人的关系都处的很僵,他大肆挥霍钱财且吸毒成瘾,27岁时他因服用过量毒品而丧命。

Jean-Michel Basquiat,Anthony Clarke,1985

书写未来:

巴斯奎特与嘻哈世代

在1980年代初期,涂鸦文化开始从纽约的街头和地下铁转移到画布上,并逐步“占领”美术馆。那时正是美国少数族裔、女性和跨性别者通过艺术捍卫自己所属群体的权力的高涨时期。他们的作品多强调自己的身份特质,以揭示和撼动白人男性在艺术乃至社会中占据的优势地位,而巴斯奎特是他们中间最具天赋的艺术家之一。

彼时,黑人,拉丁裔等少数族裔艺术家将表现主义、流行和涂鸦文化注入了纽约市中心的艺术界。巴斯奎特成为美国当代艺术界标志性的先驱人物,他天才的创造力,打破了长期存在的种族隔阂。

他的艺术专注于两分法:财富与贫困、融合与种族隔离、内在与外在。他擅长融合诗歌、素描和绘画;文本与图像;历史讯息与当代批评。他的涂鸦以社会政治评论作为自省的工具,反思自身在黑人社区中的生存体验,反击权力制度和种族主义。巴斯奎特的艺术充满政治色彩,尖锐地直击殖民主义,支持阶级斗争。

Jean-Michel Basquiat, Beat Bop: Rammellzee versus K-Bob, 1983

“书写未来:巴斯奎特与嘻哈一代”聚焦于“后涂鸦”运动的历史,将巴斯奎特的作品重置于嘻哈文化的语境中。避免西方艺术史上典型的 “天才艺术家” 的传统叙事套路,转而还原巴斯奎特生活的情境,讲述他交往的艺术家朋友以及这些艺术家各自的圈子里的故事。

这次展览包括巴斯奎特及其同代艺术家的跨媒介作品,包括A-One,ERO,Fab 5 Freddy,Futura,Keith Haring,Kool Koor,LA2,Lady Pink,Lee Quiñones,Rammellzee和Toxic。他们一起推动了艺术、设计、时尚和音乐的发展,重塑以白人为主的艺术界,加速了嘻哈文化在全球的普及。

Keith Haring, Untitiled( Boombox), 1984

Toxic, Ranson Note: Cee, 1984

Rammellzee, Super Robber, 1985

这次展览运用文字、音乐、视觉、电影和舞蹈多种媒介来调动观众的感官,展示了巴斯奎特以及街头艺术家群体的文化影响力,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艺术。

关于本书

书名:Writing the Future: Jean-Michel Basquiat and the Hip-Hop Generation / 书写未来:巴斯奎特与嘻哈世代

作者:Liz Munsell; Greg Tate; J. Faith Almiron; Dakota DeVos; Hua Hsu; Carlo McCormick

出版:MFA Publications,2020年

装帧:精装,197页

语种:英文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与这次大展同步出版的展览图录,不仅是对这次群展的全方位记录,囊括了巴斯奎特、基斯·哈林等艺术家从未展出过的作品,还收录了Carlo McCormick,Liz Munsell,Hua Su,J.Faith Almiron和Greg Tate等学者的文章,在学术和视觉上还原上世纪80年代美国纽约文化氛围,展示嘻哈音乐在这座城市释放出的活力,创造和抵抗。翻开这本展览图录,你会立刻意识到这次展览的精神对当下的紧迫性:后涂鸦时代的开启,意味着差异被抹平,主流艺术向不分族裔和年龄段的更广泛的观众敞开。

想深入了解巴斯奎特及其所处时代的嘻哈文化的读者,切勿错过本书。

Contents

Director's Foreword / 7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 Origin Story / 11

Carlo McCormick

Heroism, Gangsterism: The Languages of Post-Graffiti Art / 33

Liz Munsell

Ciphers /  77

Beat Bop: Record of a Moment / 62

Hua Hsu

Fonts / 114

We Are the Upsetters: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 of Basquiat and Rammellzee / 121

J.Faith Almiron

Reference Books / 138

Hip-Hop's Afrofuturistic Hive Mind / 151

Greg Tate

Timeline of Exhibitions  / 177

Artist Biographies / 181

Notes / 186

List ofIllustrations / 189

Acknowledgments / 196

Contributors /199

书影实拍

拓展阅读

1

点击上图打开小程序即可购买

书名:Basquiat by Himself / 巴斯奎特自己

作者:Dieter Buchhart

出版:Hirmer,2019

装帧:精装,184页,120幅彩插

开本:25×31cm

语种:英文

本书是第一本以巴斯奎特的自画像为中心的出版物,为这位明星艺术家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本书涵盖了巴斯奎特一生对自我的深入研究,致力于他创造的极富表现力的自画像,它们被认为是他激进创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书中的文章深入研究了约50幅巴斯奎特的自画像,以及隐匿在他一系列黑人肖像里的相似性。正如这本书揭示出来的,这些相似性产生于一个每天都受到种族主义的影响,并且对他所描绘的英雄,圣人和殉道者们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在这些重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巴斯奎特对身份、种族歧视、资本主义、市场以及阶级压迫的关注。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2

点击上图打开小程序即可购买

书名:Basquiat: Boom for Real/巴斯奎特:真正的繁荣

作者:Dieter Buchhart

出版:Prestel,2017年

装帧:精装,280页

语种:英文

本书着眼于让·米歇尔·巴斯奎特艺术生涯产生的非凡影响力,涵盖了涂鸦、波普、爵士乐以及好莱坞电影等多个文化领域。本书是巴比肯艺术中心展览的配套图录,以策展人的导言开头,将巴斯奎特的创作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情境中。

本书分为六个专题,提供了多元的研究视角,充满启发性。诗人Christian Campbell聚焦SAMO;策展人Carlo McCormick着眼于“纽约/新浪潮”展览,作家Glenn O’Brien将巴斯奎特置于纽约下城区的社会图景中;学者Jordana Moore Saggese讨论巴斯奎特与影视的关系;音乐专家Francesco Martinelli谈及巴斯奎特Basquiat对爵士乐的痴迷。更难的是,本书包含大量拓展说明,包括稀有的档案资料和摄影作品,证明巴斯奎特的遗产仍然鲜活有力,并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3

点击上图打开小程序即可购买

书名:Jean-Michel Basquiat /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作者:Fondation Beyeler

出版:Hatje Cantz,2010

装帧:精装,224页,160幅彩插

语种:英文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是第一位跻身艺术巨星地位的非裔美国艺术家,他的艺术根植于街头涂鸦,为具象和表现主义绘画创造了新的可能性,打破了白人男性对观念和极简主义的束缚。那些超出艺术之外的传记细节使这位艺术家更具传奇色彩,包括他与安迪·沃霍尔、基思·哈林以及麦当娜的友谊。这本绝佳的出版物通过包括Glenn O'Brien在内的文章以及160张彩色作品插图,系统性地回顾了巴斯奎特的创作生涯。

4

点击上图打开小程序即可购买

书名:Jean-Michel Basquiat: Xerox / 巴斯奎特:施乐

作者:Dieter Buchhart

出版:Hatje Cantz,2019

装帧:精装,200页,120幅彩插

语种:英文

本书首次聚焦巴斯奎特以施乐复印拼贴为主要媒介和构图重点创作的大量作品。

这些拼贴作品集中体现了巴斯奎特应用视觉语言的非凡能力。那些原始的、铺满整张画面的细节结合了艺术家对日常经验的重塑和转化,包括早期作品中的主题。这些施乐复印拼贴作品中错综复杂的内容网络预示了因特网以及后因特网一代的复制粘贴采样特性,从而使巴斯奎特成为数字时代的先驱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