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篆书(一)、小篆11幅

秦书有八体:有大篆、小篆、刻符、虫书、还有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其中除小篆和隶书外,其余六体都是秦以前就有的。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在李斯的主持下,以秦国文字为基础,主要是对大篆加以省改简化,

对六国文字则“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使用了一种新的字体,作为全国通行的标准字体。为了同旧文相区别,便把这种新的字体命名

为“小篆”。

小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秦以前的各种字体则统称为大篆(或古文)。

文字改革的时候,参加这个工作的有赵高、胡毋敬两个人。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李斯作《仓颉篇》。

李斯在“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中,作用最大,同时李斯不仅是政治家、文字改革家,同时还是一个出色的书法家。他善于写篆书,

他写的小篆非常好,号为“玉筋篆”。历代写小篆的没有谁能超过他。

小篆定型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是始于秦,作为书法则始于李斯。当时小篆是官书。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

兵虎符之类。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庄重美丽。

秦朝时间很短。很快为汉朝代替,作为官方的标准书法小篆使用时间很短,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标准小篆是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

》一书搜集,得以保存下来的。

小篆也叫秦篆,书写特点是藏锋逆入,提笔运行。圆起圆收。转角处呈弧形。没有外拓的笔锋。字形修长。而且紧画 向下引伸。构

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结体造型上还遗存着象形文字的成分,笔画分布,强调在对称中求变化,具有图案式的装饰美,是秦代以后学习小篆的范本。

小篆在书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录了9353个字,都是小篆。从小篆入手,分析字义,对字的含义理解会更深

刻。秦篆的特点很规范,偏旁部首位置都已定型,笔画圆润、规整,一般称为玉筋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