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第233天:创新的学习
前言
创新型组织要求整个公司培养出一种学习的气氛。它创造并保持终身学习。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不容许自认为“已经结束”了。学习是组织所有成员必须持续投入的过程。(彼得.F.德鲁克 《管理:使命、责任、实务》1973年,第61章 创新型组织)
解读
抗拒变革源于对未知事物的无知与恐惧。人们一定要视变革为机会,不会再有恐惧。
日本人把变革看做机会,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有保障,提出新的建议,不怕自己或同事丢掉饭碗。可是日本人克服恐惧和无知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人视持续变革为个人成就被人赏识以及自我满足的机会。在日本,受训者如果提出新构想,即使他的构想很可观、也可获利,也不会得到金钱奖励。然而即使是一点小小的改善,便可使其成就受到注目、受人赏识而得到莫大的喜悦。
在体制内专家看来,日本经济在过去二十年陷于严重衰退,崩溃在即。然而事实上,过去二十年,是日本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的二十年,是日本完成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苦练内功的二十年。据东北亚财经披露,在汤森·路透评选出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中,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中国内陆则无一家入围。因此日本人在创新学习和推动力方面,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老师了。
美国企业界普遍采用的种种“提案制度”,也可启发同样的道理。凡是以赏识、成就和参与等做为奖励基础的建议制度,便是成功的制度。工厂中凡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提案制度的部门,尽管有就业保障和工会限制的恐惧,几乎都没有抗拒变革的现象。凡是不施行这种做法的地方则无论公司对建议人发给多大的赏金,提案制度都不会成功。而且,它们对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也不会发生任何影响,这恰恰违反了提案制度的初衷。
关于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谷歌的“演示日”制度,概念其实非常简单:一支团队用一周的时间为新的构想建立原型,并且在周末之前向大家做原型展示。新的一周开始之前,工程师必须将日程上的会议和发布活动全部搞定,无一例外。这不仅为演示日是提供了条件,还能形成一股让每个人都全心投入的推力。有的人可能会涉及陌生领域,那么他们便可以接受针对这些领域的培训。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所有的系统都已备好待用。除自己外,工程师还需要挑战选一个人加入项目。一周伊始,大家便行动起来。
一周末了,一批原型诞生了。大家往往会在星期五下午,以科学展会上开放参观的形式分享成果。事实上,乔布斯也有过类似的做法,在他管理NEXT公司的时候,每过6个月,工程师便会暂停手里的工作,全身心为NEXT平台制作应用程序。这个做法不仅对企业生态的建设不可或缺,也让大家对平日的工作产生了新的洞见,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家企业最好的教育活动。
如同一家培训公司的口号所说:在战争中才能学会战争。
思考
学习对创新的意义是什么?在我们的行业里又意味着什么?
如何在组织内部创造热爱学习的氛围?这需要管理者做哪些不一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