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当心这3个特征的人,他们往往“心术不正”
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身体健康,或许是因为从小受到了相应的教育,不少人都将吸烟有害健康视为人生准则。
他们不仅不会沾染香烟,更会对在公共场合吸二手烟的行为嗤之以鼻。很多场所也会特地注明不能够在这里吸烟。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在上课时他的香烟一支接一支,但学校和课堂上的学生却并不介意。这位老师就是复旦大学的教授王德峰,他的一生中有两位挚友,一位是他热爱的哲学,另一位则是离不开的香烟。可以说哲学与香烟共同主导着他的生活、学习和研究。1956年王德峰出生在江苏泰县,擅长学习的他颇有成就,1982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读完本科,随后便进入上海译文出版社担任哲学译著编辑。1987年,他又回到复旦大学,继续攻读哲学硕士学位,并于1990年留校任教。他不仅是复旦大学的哲学教师与博士生导师,后来更是做到了复旦学院副院长的位置。他主要研究的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以及当代艺术哲学。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令人尊敬,而他日常的课堂教学也生动有趣,因此常常座无虚席。虽然哲学这位挚友给他带来了不少成就,但香烟这位好友却总是使他饱受非议。
熟悉王德峰的人都非常清楚,他这个人嗜烟如命。平时在办公室和别人交谈时,他也总是烟不离手。对此他自己评价说,喜欢抽烟是习惯问题,不抽烟可以进行思考,但是思考不够透彻。他最受争议的地方就是在课堂上抽烟,这样的景象或许全国9成以上的学生都没有见过。在课堂上讲课时,讲台的一侧放着教学用的课本,另一侧则放着香烟和打火机。每一次讲到较为深奥的哲学观点时,他总是会不经意间拿出一支香烟,用两根手指夹住。似乎这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帮他打开所有的思路。等过一会自己的思绪稍微放松时,王德峰就会将这支香烟点燃,在烟雾缭绕中继续向学生分析哲学问题。有不少人对此感到不理解,一名大学教授明目张胆的在课堂上抽烟,难道学校领导与在座学生都不反对吗?有人说这是因为王德峰在哲学领域上的成就较为突出,因此复旦大学对他抽烟的癖好格外容忍。而他的学生也对老师的这个小癖好格外理解,上课时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了王德峰抽烟的行为,仍然能够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解。
可以看出学生们并不在乎老师是否存在不良嗜好,大家更在意这位大学教授所具有的学术魅力。王德峰教授有不少课堂视频,视频中可以看出他在课堂上抽烟并不是秘密,这也能够看出复旦大学在管理高端人才时是不拘小节的。有不少网友都对复旦大学的做法表示认可,但也有的网友对此感到不理解。这些网友认为,无论这位教授的学术能力有多强,他都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公共场合吸烟不仅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给其他人造成困扰。就算复旦大学和在场学生可以尊重他个人烟不离手的习惯,身为一名老师,他也应该学会尊重学生。大学课堂是立德树人的场所,老师随意在课堂上抽烟,也就是变相强迫学生们接受自己的二手烟。
如果一位大学教授连最基本的课堂规则都无法遵守,又怎么能够教书育人。也有人随即提出,复旦大学对这位老师在课堂上抽烟的行为不管不问,并不是对人才的宽松管理,反而是无视公德。这种特殊行为不仅会伤害到其他的老师和学生,也容易造成学校教学管理无法正常推进的尴尬局面。不可否认的是,王德峰是一位哲学方面的怪才。在1978年之前,他只是上海东风有色合金厂的一名工人。初入高考后,他便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习,考上了复旦大学,并在这里与哲学结缘,成为了复旦大学著名的教授之一,甚至担任了该校任重书院的院长。事实上在大部分人心中,哲学都是枯燥乏味的,但王德峰却能够将自己的这些课程讲得生动有趣。
便是对哲学一窍不通的学生,听了他的课程后也能感到豁然开朗。或许正是因为他在教学方面有着杰出的才能,复旦大学才能够对王德峰在课上抽烟的行为如此宽容。虽然平日里烟不离手,但王德峰对自己的行为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抽烟是不好的习惯,每次上课前都会提前向学生道歉。不少学生对此也表示理解,甚至有学生说看到云雾缭绕的讲台,会让他觉得哲学课程更加有意思。当然作为旁观者,我们更希望王德峰教授能够从自己与学生的身体健康角度考虑,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