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再好,也要讲分寸
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很无礼的人?
把你的好心帮忙,看作理所当然;把你的善意之举,当成了本该如此。
孔子曰: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生活各方面的礼仪,甚至判断一个人的为人,也会加多一项标准:这个人有没有礼数。
为什么在我们眼里,礼数那么重要?
礼数中,藏着修养
中国人常说“礼多人不怪”。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礼数,从最初的一句“叔叔好”、“阿姨好”开始,再到入学时一句“老师好”,然后是社会上一句“您好”。
从一个人的礼数,可以看出他的教育跟修养。
演员胡歌前几年出演《琅琊榜》电视剧中,梅长苏一角,凭着出色的演技,一举获得“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奖”、“最佳人气男演员”两项殊荣。
换做其他演员得奖,可能会激动得失态,赶紧跑上台发表获奖感言,但胡歌不然。
在得知自己获奖后,他先是对着现场深深鞠躬,然后走到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老师面前,弓着身,谦卑地握着李雪健的手,不断说“受之有愧”。
△来源:搜狐网
一个人的礼数,藏在细节中,胡歌的鞠躬与惭愧,恰恰是自谦与尊重的表现。
一个彬彬有礼、谦逊不自傲的人,让人与之相处,便觉得心中舒畅。
懂礼数,有多重要?
赫尔岑说: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这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礼数贯穿了我们一生,如网一般笼罩在我们的一切社交中。
一个懂礼数的人,无论是请人帮助、与人打招呼或者是其他的人际交往,都要显得容易许多,也更融洽许多。
相反,不懂礼数的人,说话直率莽撞,容易在言语上让人不满,与人相处更加困难。
正如同样找人借手机打电话。
甲说:“您好,不好意思打扰下,我的钱包忘记带了,可以借您手机打个电话吗?”
乙说:“喂,我钱包忘带了,手机借我打个电话。”
毫无关系的陌生人,肯定更愿意借给甲而不是乙,因为前者更懂礼数,语气也更有礼貌。
礼数不只是逢年过节礼尚往来的客套场面,也是生活中的每一点细节,每一个称呼。
懂礼数的人,往往人缘更好,更受人待见,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关系再好,也要注意礼数
我们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对外人宽容,却对自己人严苛;对外人有礼数,对朋友的帮助却习以为常。
所以会看到一种现象,许多人在面对外人时,很礼貌,很客气,对方帮一点忙,赶紧回一句“谢谢”,对方要走,赶紧说一声“路上小心”。
而面对自己人,不管是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父母,辛苦做饭的妻子,还是远道而来帮忙的朋友,都鲜少说一句“谢谢”。
同事小李,上月与朋友决裂了,原因竟然是一顿早餐。
小李起得早,周末常会去跑步,每次回来都会顺便帮朋友带份早餐,而他的朋友从来没表达过谢意。
次数一多,小李心中难免会有芥蒂。
有天下大雨,小李没去跑步,但还是去帮朋友买了早餐,还把自己鞋子都弄湿了。
他的朋友非但没有感激或抱歉,反而因为早餐盒外面被淋到一些雨水,对小李不满,责怪了小李几句。
积怨已久的小李被这么一说,心头的委屈与愤怒顿时点燃,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最终分道扬镳。
在中国人观念里,常常会觉得“这么熟了,不用见外”。
其实恰恰相反,无论关系再好,我们也要注意礼数。
礼数不是做给自己看,而是把自己的感激表达出来,让帮助自己的家人、朋友,感觉到自己的帮助有价值。
懂礼数的人,都有4个特点
不管过去的我们怎么样、身边的人怎么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都要更注重礼数,不要因为细小的疏忽,而伤害到帮助自己的人。
而一个懂礼数的人,往往就要做到这4点。
01 懂分寸
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能说,不让朋友或家人感到难堪,不让他们在语言上为难,更不会让他们在与自己聊天时警惕着。
02 不跨越身份
清楚自己与对方的关系,不会超越关系去插手其他事情。
例如你与对方只是朋友,却总插手他家里、事业上的事情,反而让他有些难堪。
03 礼尚往来
很多人以为礼尚往来是送礼,其实不是,而是背后的礼仪。
逢年过节主动与亲朋好友联系,联络感情,有时间的话还会去窜门、坐客。
毕竟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冷漠与时间的冲刷,时常往来,才能保持关系的新鲜度。
04 善于表达感谢
在别人帮助自己时,无论是身边的自己人还是陌生人,都表达感激之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帮助有价值,从而更愿意帮助自己。
而这也是对自己印象的加分,会给人一种“懂礼数”的感觉。
做到以上4点的,一定是懂礼数的人。
我们总以为,心中感激对方,牢记对方的好就够了。
但现实是,人们对一个人礼数的看法,不会看他的内在,而是看他在生活细节上的表现,例如一句感谢的话、一个礼貌的动作。
所以,不要碍于习惯,而冷漠了自己身边的人。
适当地表达感激与礼貌,更能显示出你真实的礼数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