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泻水降气,治疗眩晕,医案6条

12眩晕——赵明锐医案

郭某,女,48岁。患头晕一年多,每于饮食不适,或者受风寒时即发作。头晕时目眩,耳鸣,脘闷,恶心,欲吐不得,食欲减退,不喜饮水,甚时不能起床。脉缓,舌淡,苔白。证属脾胃阳虚,中气虚衰,致水气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浊阴不得下降所致。治以苓桂术甘汤二剂后,头晕及烦满、恶心,皆有好转。

后宗此方制成散剂,日服四钱,服一月痊愈,以后未复发。《经方发挥》

13眩晕——聂惠民医案

吴某某,女,46岁。1985年9月初诊。眩晕二月,阵发加重,甚则天旋地转,不能坐立,泛呕欲吐,倦怠困乏,耳中蝉鸣,纳谷尚可,大便溏薄,形体略胖,颜面虚浮,脉沉滑,舌质略淡,苔薄白而润滑。西医诊断:耳源性眩晕。中医辨证:脾阳虚弱,痰湿内阻,水气上扰而致眩晕。治法:温健脾阳,化湿止眩。宗苓桂术甘汤合橘皮竹茹汤化裁。处方:茯苓20克,炒白术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泽泻12克,生姜三片,大枣7枚。水煎温服,进药七剂,诸证皆减,守方化裁.调治月余而愈。《聂氏伤寒学》

14眩晕呕吐——姜春华医案

江某,女,62岁。平日心下觉寒,稍胀满,隔一周许则头目眩晕,呕吐清水,吐尽水后眩晕始好。如此已2年,某医院诊为幽门梗阻,属胃寒积饮的呕吐证。取温阳化饮法,治以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24克 桂枝9克 白术12克 甘草6克 干姜4.5克 嫩苏梗15克 3剂告愈

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本案胃寒积饮,为苓桂术甘汤证,宜再加干姜温中祛寒。嫩苏梗,理气畅中,和胃止呕,一举数得。《经方发挥与应用》

论:心下觉寒,是有留饮之义。《金匮》痰饮四:留饮即痰饮之停留者,上自心下,下至小肠,停留不散,是谓诸饮之宗,如水木之本源也。自此留于胁下,则为悬饮,归于四肢,则为溢饮,结于胸旁,则为支饮,是诸饮之支,如水木之支派也。心下觉寒者,在苓桂术甘汤泻水的基础上,可以多加点生姜,温胃降逆。

15眩晕——路志正医案

黄某某,男,40岁。1974年6月28日初诊:半年来经常头晕目眩,发作时如坐舟车中,须闭目卧床,头部不敢转动,伴有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经某医院诊断为“内耳眩晕症”。服用谷维素、烟酸,异丙嗪等药,依然如故。近日来眩晕头重加剧,由二人搀扶前来门诊。证见胸闷恶心,纳呆便溏,肢体困倦乏力,面色㿠白,语音低钝,夜寐欠安,诊脉漏滑,舌质淡、苔白滑腻。此乃脾虚不运,痰饮中阻,清阳之气失于舒展所致。法当健脾祛湿,温化痰饮,拟苓桂术甘汤化裁。处方如下:

茯苓9克桂枝9克 白术9克陈皮4克半夏9克 薏苡仁12克 党参12克 黄芩12克 甘草3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6日二诊:眩晕大减,诸症亦见轻缓,可自行到医院就诊,惟觉喉中痰多。原方减黄芩,加胆南星4.5g,竹茹9g,旋覆花(布包)6g,4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15日三诊:进药后咳痰量减,眩晕渐平,上方减胆星,再进6剂。1月后复诊,除尚感倦怠外,余无不适,此乃痰饮之得蠲,中州脾胃之气尚未全复,遂予健脾益气之剂,嘱服1月,以资巩固。

按语:本案为痰眩。饮食无节,思虑伤脾,致脾失健运,水湿停留,聚而成饮,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正如秦景明在《症因脉治》中云:“痰饮眩晕之因,饮食不节,水谷过多,胃强能纳,脾弱不能运化,停留中脘,有火者炼成痰,无火者凝为饮,中州积聚,清明之气,窒塞不伸,而为恶心眩晕之症矣。”痰眩日久,又可化热化火,甚则化风,故临床上又有虚痰眩晕,痰火眩晕,风痰眩晕,不可不辩。路老选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痰眩,以健脾化湿、温化痰饮而收奇效。

论:观众多医案的按语,痰饮水气理论,要以黄师理论为准绳,这些按语,只能做参考,或者辅助学习。本案还是剂量太不小,二诊有的时候不用加减,直接加量就可以。

16眩晕症运动失调——朱木通医案

何老太太,年虽七十岁以上,但身体健壮,耳聪目明,平素未曾生病。1960年6月初,偶患流感,随便服成药而感冒愈。惟感冒气去后,突然心悸亢进、头眩耳鸣、全身及手足振振然动摇。尤以头眩至于不可举首,全身升降感,此外别无所苦。

颜面稍呈轻度之潮红,手足不冷,脉沉紧。初诊同年6月14日,在诊察当时因其具备苓桂术甘汤证,所以,对于大便未曾细询而不假思索投以苓桂术甘汤,一剂霍然。

按:苓桂术甘汤为治水分循环失调的主剂;古时所谓痰饮即今日之水分循环失调。大抵现今循环性疾患,用此方的机会颇多。

上述这一例,是根据“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神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为理由。凡水分循环不正常而发之眼疾、耳疾、脚弱、心脏瓣膜炎、肾炎、高血压、耳鸣、神经衰弱等均有应用的机会。《朱木通经方医案》

论;水分循环失调,朱老师这个理论,形容苓桂术甘汤挺合适。也就是土虚湿盛,气虚不行,水气不化,水液内停的意思。

17耳源性眩晕——刘景祺医案

于某,女,52岁,干部,1979年10月初诊。眩晕持续三天。患间歇性发作眩晕已三年,第一年每半年发作一次,第二年每二、三个月发作一次,1979年上半年每月发作一次,近三个月来,每月发作二、三次,每次发作持续三至五天。发作时耳鸣,听力减退,左侧较重,头晕目眩,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恶心呕吐,闭目静卧,饮食大减。舌淡,苔白腻,脉左右沉紧。印象;眩晕。辩证;寒饮内停,清窍被蒙。治则:温阳健脾利水。处方:茯苓24克 桂枝18克 白术12克 甘草12克炮附子9克 白芍15克 服十二剂,诸症状消失,追访二年无复发。

此为中阳虚而水上饮逆,当温其中阳,补其里虚,降其逆上之水饮,水饮既降,清阳能升,眩晕自止。《经方验》

论:沉紧为阴脉,阴寒在里之义,沉为太阴不散,紧为少阴内寒,头目眩晕者,气虚水停,水停内格(阻),气逆不降也。恶心呕吐,此为心下停饮,病在膈上之义。胃气不降,心下停水,留饮之义。《金匮》痰饮十四: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0)

相关推荐

  • 防己茯苓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防己茯苓汤 [组成]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作用功效]健脾益肺,行水化湿. [主治]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七)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朮二两 ,甘草二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苓桂朮甘汤是治疗水饮的,因为水已经太多,造成水患了,所以一定重用茯苓,再来是桂枝,再来 ...

  • 中医说风湿:防己茯苓汤治肾炎肥胖证等医案解析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防己茯苓汤医案 丨作者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第95篇原创文章 防己茯苓汤是金匮要略里用来治疗皮水为病的一个方剂,老中医们根据其主 ...

  •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眩晕医案

    张某,女性,42岁,于2015年12月8号来诊. 主诉:眩晕10年余. 病因:病因不明. 证候:患者述10年来,头晕.眩晕偶发,发作时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汗出,发作较频,伴失眠,心悸,头脑昏沉,不清 ...

  • 苓桂术甘汤——眩晕医案6条

    7眩晕--姜春华医案 魏某,女,55岁.患耳源性眩晕病已7年,发作时觉周围物体转动,如坐凌空,素患支气管炎,咳嗽多白沫,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滑大.证属痰饮上泛,宜温化痰饮,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15 ...

  • 【临床医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眩晕有独特疗效】

    张某,女性,42岁,于2019年12月8号来诊. 主诉:眩晕10年余. 病因:病因不明. 证候:患者述10年来,头晕.眩晕偶发,发作时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汗出,发作较频,伴失眠,心悸,头脑昏沉,不清 ...

  • 张继成泽泻汤治疗眩晕医案经验

    任某,男,46岁,干部.1985年4月15日就诊.主诉: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已5年之久,此次发病3天,曾经多家医院检查,均诊为"梅尼埃病",迭进中西药物,仅能使症状暂缓,但逐年发 ...

  • 李孔定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臌胀医案经验

    臌胀1 任某,男,18岁,农民.因家事不遂,跳河自杀.经邻人发觉救起时已昏迷不醒,腹大如鼓.邻人将其俯身.横卧牛背,倾出腹水.灌以姜汤,随即苏醒.但腹大如故,叩之空响.进水.食稍多则吐,经服中西药无效 ...

  •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眩晕医案案例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眩晕医案案例

  • 名中医治疗眩晕医案精选

    中医是一门非常重视临床的医学,所以熟读名医的医案是学习中医的最好途径.<名中医治疗眩晕医案精选>收集整理近现代著名中医,包括京城四大名医.国医大师.眩晕学科带头人治疗眩晕的医案,每一个医案 ...

  •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眩晕有独特疗效

    张某,女性,42岁,于2015年12月8号来诊.主诉:眩晕10年余.病因:病因不明.证候:患者述10年来,头晕.眩晕偶发,发作时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汗出,发作较频,伴失眠,心悸,头脑昏沉,不清醒.有 ...

  • 茯苓桂术甘汤和当归芍药散治疗眩晕案

    李某,女性,53岁 就诊时间:2017.06.08 反复头晕10天,患者诉10天前无明显的诱因下出现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在市一医院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 刻诊:中等身材,面色白,指甲缺少血色,头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