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和《辅行诀》中的兄弟方(上)

《伤寒杂病论》和《辅行诀》中的兄弟方

作者/肖相如

—1—

小补心汤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方。

小补心汤方:

栝蒌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上三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再服(一方有杏仁,无半夏)。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第4条: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补心汤,与《金匮要略》中的栝蒌薤白半夏汤相同。

—2—

大补心汤

➤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者方。

大补心汤:

栝楼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枳实熬,二两 厚朴二两

生姜二两,切 桂枝一两

上七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每服二升,日再(一方有杏仁半升,熬,无半夏,当从)。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第5条:胸痹心中痞满,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楼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大补心汤,即《金匮要略》中的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半夏、生姜。

—3—

小泻心汤

➤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心中跳动不安者方。

小泻心汤方: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顿服。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第17条: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大黄二两 黄连、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伤寒论》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林亿等认为方中应有黄芩。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泻心汤,即《金匮要略》中的泻心汤,若《伤寒论》中的大黄黄连泻心汤中有黄芩的话,亦与之相同。

—4—

小泻脾汤

➤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小泻脾汤:

附子一枚,炮

干姜、炙甘草,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伤寒论》第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第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第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第389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中四逆汤证的条文还有,不一一列举。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泻脾汤与《伤寒论》中的四逆汤相同。

—5—

小补脾汤

➤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小补脾汤:

人参、炙甘草、干姜各三两

白术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加减法:

1、若脐上筑动者,去术,加桂四两;

2、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3、下多者,仍用术;

4、心中悸者,加茯苓一两;

5、渴欲饮者,加术至四两半;

6、腹中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

7、腹中痛者,加人参一两。

➤➤《伤寒论》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参、炙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加减法:

1、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2、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3、下多者,还用术;

4、悸者,加茯苓二两;

5、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6、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7、寒者,另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8、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补脾汤与《伤寒论》中的理中汤相同。

—6—

泻心汤

➤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泻心汤:

黄连、黄芩、人参、

炙甘草、干姜各三两

(一方有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伤寒论》第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分再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泻心汤,即《伤寒论》中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甘草。

—7—

泻肾汤

➤救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心中悸动不安,冒,汗出不止方。

泻肾汤:

茯苓、甘草、桂枝、

生姜、五味子各三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6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泻肾汤,即《金匮要略》中的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加生姜。

—8—

建中补脾汤

➤治脾虚,肉极,赢瘦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方。

建中补脾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黄饴一升

芍药六两 桂枝二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火,令消已,温服一升,日尽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36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建中补脾汤,与《金匮要略》中的小建中汤相同。

—9—

小阳旦汤

➤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

甘草炙,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

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出则病不除也,取瘥止。若不汗出可随服之。日三服。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肖相如按:《辅行诀》中的小阳旦汤,与《伤寒论》中的桂枝汤相同。


—10—

小阴旦汤

➤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方。

小阴旦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已,如人行三四里时,令病者啜白酨浆一器,以助药力。身热去,自愈也。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一方二两(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肖相如按:《辅行诀》之小阴旦汤,即《伤寒论》之黄芩汤加生姜,或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去半夏。

▶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