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店王”,澳大利亚西田才是王中王 | 资管的秘密
编者按:资管这件事儿,听起来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当国内公募REITs潮至时,其必然立于潮头之上。【资管的秘密】系列,以资管巨头为样,寻时代造富之本。此为第④篇,Westfield。
店王,生在哪个年代,都不缺人气,不缺话题。今有北京SKP,昔有西田Burwood。
那是1966年,南半球悉尼,Burwood Centre问世,“西田”成为澳洲购物中心代名词,自此始出。
“Burwood 在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购物中心,可以同时接待15万名顾客,年销售额也超过1亿澳元。”对照着彼时中国物质极度匮乏之现状,尤叹“店王”Burwood 带货爆发力之惊人。
往后,西田——一个由澳洲商人John Saunders、Frank Lowy联手而造的商业地产集团,在造“店王”之路上,狂奔不止。
据维基百科数据,截至2011年,西田集团成“全球最大的零售物业集团”,总市值超590亿澳元,旗下有124间购物中心,占地超1000万平米,行至5国。
01
活成王者,西田的三张王牌
西田集团,1959年6月发家于澳洲悉尼西边市郊布莱克,首个项目名为“Westfield Place”。彼时,澳大利亚百货势头正盛,大型购物中心尚属新潮之物。
往后一年内,西田旗下商场数由1家增至6家,并于1960年在悉尼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上市后,西田因“住宅+商业”双线作战,一度陷入发展瓶颈,一拆为二(西田控股与西田信托)后,轻装上阵加快出海,至2000年前后已初步完成全球扩张。
按照中债资信数据,截至2016年底,西田集团在美国、英国和欧洲拥有并经营了35个购物中心,资产价值310亿美元,年净利润近14亿美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投资并开发了39个购物中心,资产总价值达到323亿澳元,年净利润近30亿澳元。
回看西田近60年成长路径,专注造mall、金融打法、出海扩张无疑是其商业模式中绕不开的三大关键点。
而将要点巨化成亮眼业绩,则离不开以下三张王牌:
强规模效应:集聚之下,打通“人货场”
强品牌效应:统一命名“西田”,节省认知成本
强运营能力:整合产业链,筑造护城河
02
明星项目做招牌,行走世界的必杀技
建筑设计:外部四角设出入口,内部呈“日”字动线
业态规划:百货主力店引流,多元品牌矩阵聚客
03
玩金融创新,“先行者”西田打了个好样
西田正式迈入资本市场,始于1960年悉尼证券交易所上市。据中债资信,至1977年,西田拥有14家购物中心、1栋写字楼、1家酒店和1家汽车旅馆。
持有型物业规模不断增大,同步带来了高企债务,由于开发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借贷,西田的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81.7%。
重估旗下资产后,西田一分为二:西田控股(westfield holdings)和西田信托(westfield property trust),且分别挂牌上市。
西田控股将旗下全资控股的澳大利亚 6 个购物中心(Miranda,Hornsby,Figtree,Toombul,AirportWest,North Rock)转让给西田信托,6个项目总面积达16.67万平米,价值1亿澳元。
西田信托享受租金收益,委托西田控股进行物业及商业管理,并按管理业绩表现向西田控股支付相应的管理费用。
借由大刀阔斧重组,西田进入了一个资管新时代。
西田信托成了西田购物中心持有者,西田控股负债大幅降低,流动资金充裕,集中火力于商场的开发或收购、物业管理等。
西田信托着重于投资,通过合理的投资策略实现低风险、高收益的回报,以吸引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购买,进而为西田控股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商业项目回本期缩短,运转速度加快,叠加着高效运营法则,西田全球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1977年,西田进入美国市场,1988年成立了经营美国资产的西田国际(Westfield InternationalInc.)。
1996年,效仿澳大利亚经营模式,西田设西田美国信托(Westfield American Trust),澳交所挂牌上市。一年后,西田美国信托在纽交所IPO上市,进入美国证券市场。
2004年7月,西田信托、西田美国信托和西田控股,三者重整为西田集团(上市公司),集团旗下购物中心投资组合总价值增长了43.9%。至2005年6月,西田集团市值超230亿美元。
合并之举,进一步巩固了西田的财务优势。截至2005年底,西田资产负债比率为41.4%,有抵押债务占资产比例为12.7%。良好的财务结构使西田容易得到银行融资的青睐,且融资成本低。
回看西田金融创新之路,全面呈现着一个商业地产公司由小到大的进阶。
初始阶段,商业地产公司主打租售一体化。随着投资物业增加,地产基金出现,开发、持有阶段分离。
往后,地产基金分化,成熟物业注入公众投资市场,而私募基金则专注持有增长较好的物业。长期稳定的金融资本,逐步成为资产最终持有者。
此过程中,商业地产的产业链不断成熟,投、融、管、退环节日趋分离,资产收益与风险匹配给不同的环节和机构。
步履不停,西田全球攻城略地之势未断。同步之下,金融创新则是动作频频。
2010年10月,西田集团拆分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购物中心50%的所有权,成立了西田零售信托公司(Westfield Retail Trust),于国内外寻找高回报项目。
2014年,西田购物中心与西田零售信托划至另一家挂牌上市公司Scentre Group(ASX:SCG)进行管理,欧洲、美国等海外业务变成了西田集团实体资产。
三年后,欧洲最大商业房地产集团尤尼百—洛当科(Unibail-Rodamco)以328亿澳元价格收购了西田欧洲、美国业务。
根据交易条款,西田退市,而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人每股将换取0.01844张Unibail – Rodamco合订证券+2.67美元现金。
转股完成后,西田现有持股人相当于同时持有合并后公司的原始股和REITs,而西田则完成了对美国、欧洲市场优质购物中心的资本化设计。
造“店王”,从来都是西田商业地产生意的原始引擎力。但如何让“店王”不断增值,且能在时代浪潮中展现出源源不断的高超“变现力”,才是西田真正的王者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