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五课:正格之外的变格

第五课 正格之外的变格

【要点】:诗病一:三平尾,诗病二,孤平,诗病三,上尾。

今天是第五次课了,上节课讲了格律诗平仄的八种模式,应该都通了吧?

那就好。我们说了声、韵、律,格律诗在形式上的规定基本说完了。大家弄清楚了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规律之后,剩下的就是要把这些平仄换成实字,开始写诗了。

掌握这些形式上的规定,只是写诗的第一步,至少保证合律,这是基本要求。如何运用语言将自己的诗意表达出来,并使其具有美感,这是第二步。我们的课程只能教大家第一步,第二步还得自己的练习和修改,逐步积累,这是一个需要不断修炼的过程。我会在剩下的课程中,尽可能多的讲评大家的习作,以及选讲一些经典古诗,来帮助大家学会第二步。前提是大家要多写,多读。

也许有人会对写诗有疑难。这么多平平仄仄的规定,再去安排字进去,太束缚人,太难下笔了。初学者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关键是要熟悉平平仄仄的语感规律,熟悉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在吟咏之间符合格律。譬如学跳舞,跳舞往往是有规定的节奏和舞步的,不能乱,不能错。你说我可以瞎蹦乱跳,不必遵照那些舞步和节奏啊?但是那样并没有美感,情感的抒发既无节制,又无美的形式。我们写诗都是抒发感情,感情却是毫无定形的,所以要将它收容在一定的艺术形式里,好比装进一个容器里,使它对象化为一个具体的有美感的艺术形式,诗歌就是这个容器和形式。而且它是节制的,不使泛滥的,不同于普通说话,也不同于啊嗯哈哈之类的徒然感叹。这就是写诗往往费琢磨的原因。大家要走好这一步,往后熟能生巧,技进于道,就不会有难于下笔的困惑了。

所以从这节课开始,掌握基本的格律规则之后,一定要开笔写诗,小孩子学走路都是大人拉着手跌跌撞撞才学会的。不迈开脚步,永远学不会。课后我再说具体的作诗题目。

今天继续巩固格律知识。把上节课的未尽之义补充一下。八种正格,是我们写诗的参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最基本的原则。但是写诗仍是属于灵活的创造性活动,不是死填公式,因此这中间仍有许多变通的地方。变通之处,就在于遵守基本的格律规则之外,还有许多可以变化的地方,这给我们写诗用字提供了很多自由度。今天我们就讲讲正格之外的变格,法度之外的变通。

二四六分明好理解,基本规定好了,不能改易,除了一些特殊句式。这个后面再讲。关键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字是节奏停顿处,所以平仄规定很重要,一三五则相对不那么严格,这样就给我们写诗下字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在正格的情况下,平平仄仄这样两个音节的连续是确定的,由于一三五可平可仄,所以也允许出现像仄平平仄这样的句式。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它的对句按正格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但实际写作时却是:仄平仄仄仄平平。第一个字“一”,就保持了相对的自由度,这是不违背格律的。这就是“一三五不论”的意思。

所以口诀不是金科玉律,在一三五字上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度,用字关系着表情达意,所以这就给我们的表达提供了很多自由空间。然而,上节课也提过,一三五字并非完全不论,在某些情况下又必须论,格律诗必须避免一些特定的诗病的出现。我们今天就说说为避免诗病而应该注意哪些情况。

诗病一:三平尾。近体诗不允许连续三个平声出现在韵脚处。应该避免平平平的出现,所以在(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句式中,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就不能不论,而是应该严格规定为仄,为的就是避免平平平在结句的出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在这个诗例中,大家注意一枯荣、接荒城这两句,由于处在结句的位置,你看它们的平仄都保持“仄平平”来结束,一、接是入声字,这就是为了避免三平尾而刻意强调的。

再比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的结尾“思华年”,思字应该读去声,为的也是避免三平尾。所以大家在写诗时碰到这样的结句时,就要知道如何去下字,不要犯了诗病。

有无问题?

三平尾的声调,因为是连续三个平声,声调悠扬平缓,一般在古诗中会特意用三平调结尾,造成一种悠然的古意。在近体诗中较少见。但也有特例。如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结句空悠悠就是平平平。崔颢是盛唐时人,这首黄鹤楼是带有古体意味的律诗,格律不是很合,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千古绝唱。

再如: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

这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这句是刻意造成的是仄仄仄,对平平平。造成奇崛的效果。但这类特例是比较少见的,可以偶尔为之。

对,这首黄鹤楼在格律上是无法合律的

是的,出于“和”的考虑,应避免单一声调的过度集中,三仄尾与三平尾都是一个道理。比如在: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样的句式中,第三字明明是可平可仄的,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用平声,这是正格。

为什么书里多提到忌三平尾,却对三仄尾没有提及?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这句是: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刻意造成仄平仄,对平仄平这样特殊的收尾声调。这属于拗救的一种。(其中不适的不字,有音调借读为平声的特殊性。不字后面加去声时,我们在发音的时候都会将不字转读为平声,例如不去,不会,不谢等。我曾专门问过学语言学的同事,这在现代汉语中是常见的。在古代汉语中,是否可以通用,我不知道。总之记住这是特例即可。自己在写诗时,不字仍当仄声。)

多忌三平尾,是因为近体格律诗是规定押平声韵的,在韵脚处连用三个平声,造成声调的冗长沉闷,这是需要避忌的。要注意律诗中的平仄规定,是越到句尾越严格,因为句尾是节奏、声调的落脚处,所以比起首要严。第一字往往可平可仄,第三字就须有顾忌。三仄尾是尽量避免,但允许偶尔出现。三平尾则须努力避免,这是格律诗的大忌。

明白了吗?

诗病二,孤平。孤平,是一句中孤立的平声,只出现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特殊的句式里。在这个句式中,除了第二字,和韵脚字规定为平声外,第一字必须为平声(七言中则是第三字必须为平),这里一三五不论的口诀就不适用了。如果第一字遵循可平可仄的原则,也用了仄声,那么这句就变成:仄平仄仄平。也就是说除了韵脚字外,句中就只有一个平声了,这就是孤平。为了避免孤平,第一字就需严格规定为平声。这个句式大家一定要牢记。

比如前面的例子:春风吹又生、萋萋满别情,第一字春、萋都是平声。这些都是有规定的。

举个例子:许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我们说的容易犯孤平的句子?哪几个字是必须按规定为平声的?

长亭句

河声句

对,非常好

长,河字都是必须为平声的。所以你们在写诗的时候,碰到类似的句子,就要注意其中某些字的平仄,不能犯病了。得吃药

再看七言的例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哪几句是我们说的容易犯孤平的句子?哪几个字是必须按规定为平声的?

对啦,注意黄,英这些字必须为平。孤平句式比较隐蔽,不注意就会犯,所以要留心。记住这个句式以及诗例就可以了。

孤平句式只指韵脚句,即偶数句,奇数句不在考虑之列。

长使与丞相句一样,第一字的平仄相对自由,越到句子的尾部,规定越多。所以在七言句中,重要的是保证第三字的平声。

对于孤平的理解,还有没有问题?

诗病三,上尾。上尾说的是奇数句的尾字,都是以仄声收束的,但在四句之中,要使这四个仄声体现出变化,即在上、去、入三种仄声中交替使用。如果单一重复一种声调,就叫犯上尾。

如上面的例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诗中奇数句的四个结尾字是:草,尽,道,去。分别是上去去去。因为避免了全部都是去声这单一的仄声,所以不算是犯上尾。上尾的规定,是要在音调的安排上体现出变化,使不呆板,这也是符合近体诗格律“和”的基本原则的。

绝句一般问题不大,绝句就只有两个奇数句尾字,也就不存在,一般三个同样的声调结尾,才叫重复。

看一个例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分别指出奇数句的尾字的声调,看看是否避免了上尾。

再看一个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学生:长使英雄泪满襟,平仄平平仄仄平,即使句子中“英”字是仄声,句式变成平仄仄平仄仄平,句子中也有两个平声,没有犯孤平,我这样理解有误吗?

老师:不对。七言主要看第三字。长字不能算,因为是第一字,它的平仄与否对后面的仄声过多起不到制衡的作用,所以主要看第三字。(五言则是看第一字。)如果英字为仄,那么在英雄泪满襟这句中,除了韵脚字为平声外,就只有雄字一个平声了。而雄字是属于二四六分明的,已经规定是平。必须保证在一三五字上还有一个平声。所以避免孤平就是这个意思。

明白了吗?

诗病就说这么多吧。以上是几个重要的需要注意的。大家掌握就可以了

(0)

相关推荐

  • 诗体之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格律的产生我们在"声律"章讲过了,其实也是先有前人创作实践,然后好事者从大多数规矩中根据多数同意原则总结出来,既然是多数同意原则总结出来的,所以也就不是"金科玉律& ...

  • 《格律新解》上

    <律诗入门-格律新解> 前言: 一些关于格律诗的传统著作,大多是用"举例法"来说明"格律",书中往往列出一大堆各种格律的句式,一些耐不住性子的读者往 ...

  •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六课:例说诗词的立意

    关于诗词之立意 李 海 涛 品味与评价一首诗词作品,往往首先看其诗意如何,这里所说的诗意,指的是诗词的意境.创作一首诗词,则应把立意放在首位."立意"和"意境" ...

  •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三课:古体诗的用韵

    第三课 古体诗的用韵 [要点]:1.近体诗的用韵相对严格,绝句.律诗.排律,都要求押平声韵,且韵脚字需在同一个韵部,不能串到其他韵部,否则叫出韵:2. 韵脚都处在偶数句的末尾,一般押平声.相应的在奇数 ...

  •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一课:引 子

    第一课 引 子 [要点]:1.形式上的美感:2.语言上的美感:3.意境上的美感:4.传承文化之根. 一.开场白 我们这个课程,主要让大家接触诗歌的格律知识,目前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介绍,可以参考.书则以 ...

  •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八课:拗救

    頣心閣 律诗平仄格式要求严格,但也有一点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地方也可以变通. 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在平仄格式上变通的情况相当普遍,以致寻找毫不变通的律诗,反而不容易找到.变通,并不是任意的,也有 ...

  •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二课:四声平仄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 杏坛归客 第二课 四声平仄 [要点]: 1.汉语的四声,平.上.去.入,其中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2.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与古四声平.上.去.入的关系,"入 ...

  • 【诗词课堂】第八讲:词的用韵、平仄和对仗

    一.词的用韵 1.词韵 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词林正韵>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分入声为五部,共十九部.这十九部其实是将平水诗韵进行大致的合并. (甲)平上去声十四部 (1 ...

  • 【诗词格律常识 | 第12讲】韵、韵书、韵目、韵例、韵部、韵脚

    诗词君持续会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些基本的诗词常识及定义,希望大家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掌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诗词格律常识 | 第12讲 填曲 宋人对"填词"的叫法.宋人沈括< ...

  • 【诗词格律常识 | 第10讲】救尾对、救孤平、领字、凑韵、添字、添尾、颈联

    [诗词格律常识 | 第10讲] 救尾对.救孤平.领字.凑韵.添字.添尾.颈联   诗词君持续会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些基本的诗词常识及定义,希望大家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掌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诗词格律常 ...

  • 【诗词格律常识| 第5讲】格律诗的对仗

    五 格律诗的对仗 初学要旨:一是贵有新意.二是律绝之诗切忌意杂.三是词意最忌相碍与犯复.常见对仗有如下九种方式: 工对: 同一类门词语相互对偶叫做工对.古汉语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便是工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