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⑧:终结篇之一|重大发现——南宋佛塔上竟然刻有泉州小矮人的雕像!|乡音|178期

南宋佛塔上所刻小矮人雕像(图源:网络)

本文4557字 图46幅  阅读10min(不含视频)
上期追踪⑦结尾留下一个悬念:有座南宋佛塔的塔身上竟然刻画有一组古代泉州小矮人劳作的雕像,这座佛塔位于何方?小矮人劳作画面又是如何呈现?全国成千上万座佛塔、经幢,然道就没有如同泉州东西塔负重侏儒模样的雕像吗?以下本文先来解答第二个问题。先来看看泉州地区佛教建筑的负重侏儒吧。其实,泉州古代最早出现负重侏儒形象的并非东西塔,而是——

丰州桃源宫陀罗尼经幢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徒在长筒圆形绸伞上写经叫“经幢”,为了长久保存,后将经文刻于石柱上统称为“石经幢”。所谓“陀罗尼”是梵语,译为能持,大致是“持善不失,持恶不生”的意思。宋代泉州开始流行为亡灵竖立经幢,以超度去世亲人往生。泉州的石经幢一般竖立在通衢大道旁、江河边、海边和寺庙里。迄今泉州已发现的石经幢共有20通,其中鲤城区10通,晋江5通,惠安3通,南安1通,石狮1通。除了开元寺大雄宝殿旁的有1通唐大中八年(854年)的石经幢外,其余均为两宋遗物。其中以南安丰州桃源宫的尊胜陀罗尼经幢最富盛名,其须弥座的8尊负重侏儒比东西塔早两百多年。

桃源宫 北宋陀罗尼经幢上部(图源:吴越/摄)

桃源宫的陀罗尼经幢建于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通高7米,八角七层。据记载,天圣年间南安丰州葛姓海商去世,夫人陈二十二娘在桃源宫内为其竖立陀罗尼经幢,替亡夫祈求冥福。

桃源宫 北宋陀罗尼经幢全貌(图源:戴坤沛/摄)

桃源宫 北宋陀罗尼经幢(图源:网络)

桃源宫经幢幢身额首及陀罗尼经文
(图源:戴坤沛/摄)
值得注意的是,能在奉祀唐太宗李世民的桃源宫大雄宝殿前庭正中位置树立经幢超度亡夫,且第四层经文额首题有“奉为今上皇帝资崇佛幢一座”,足见葛姓海商财力之雄厚,恐怕也是泉州最早家畜“鬼奴”之富人矣。此经幢是泉州迄今发现建筑构件最为完整且雕工最为精湛的石经幢。其须弥座的8个转角下都有一尊负重侏儒,可惜风化比较严重,但仍可见其动人形态。
丰州桃源宫店石经幢负重侏儒
(图源:成冬冬/摄)
与桃源宫石经幢形制相同的还有现存承天寺内的尊胜陀罗尼经幢(1990年迁自北门通天宫),宋崇宁年间(1102年一1106年)建造,通高6.7米,八角作13层,比桃源宫经幢晚81年。其须弥座8个转角下也有负重侏儒,其风化程度比桃源宫稍轻,个别侏儒尚可略见面目。
承天寺经幢(图源:戴坤沛/摄)

承天寺经幢负重侏儒(图源:戴坤沛/摄)

承天寺经幢负重侏儒(图源:成冬冬/摄)
承天寺经幢负重侏儒(图源:戴坤沛/摄)
承天寺经幢负重侏儒(图源:戴坤沛/摄)

泉州现存石经幢须弥座转角的负重侏儒浮雕还有位于晋江池店的石经幢。池店石经幢通高6.46米,始建于南宋。1959年被拆除,1991年华侨捐资在原址用原构件重建。但从石材和雕工来看,须弥座负重侏儒皆为仿制品。

晋江池店石经幢负重侏儒(图源:刘海翔/摄)
池店石经幢负重侏儒仿制品(图源:刘海翔/摄)
到了元代,泉州佛教建筑的负重侏儒几乎绝迹。唯一发现的就是位于距城30里的泉州湾口石湖港边金钗山上的六胜塔。该塔是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仿照开元寺西塔(仁寿塔)而建,亦称万寿塔,也是八角五层。其通高31米,比西塔矮14.06米。该塔外形与西塔大致相同,但塔壁浮雕技艺与西塔不可同日而语。20世纪80年代该塔重修后,须弥座的元代负重侏儒仅存1尊,其余7尊皆为仿制。
元代六胜塔(图源:石狮市博物馆/供图)
元代六胜塔负重侏儒仿制品
(图源:石狮市博物馆/供图)
六胜塔唯一元代负重侏儒遗存
(图源:石狮市博物馆/供图)
近日在某私人馆藏看到两尊在泉州地面出土的背靠背负重侏儒的圆雕构件,甚为独特,出于何处不详。从其雕刻手法来看应是宋代,头发卷曲,含胸挺肚,且为蹲姿。两尊侏儒伸头双肩力扛圆盘莲座,从其残存的构件形状判断,其上部应当是经幢。大凡佛塔经幢的负重侏儒,一般都是浮雕或深浮雕,如此圆雕侏儒还是首次发现,尤其是直接将侏儒作为经幢柱础亦是孤例。从其手臂上下所戴臂箍来看,应同桃源宫、承天寺侏儒一样属北宋遗物。

泉州某私人馆藏的宋代经幢负重侏儒

(图源:戴坤沛/摄)

泉州某私人馆藏的宋代经幢负重侏儒
(图源:戴坤沛/摄)
泉州还有一座与以上负重侏儒造型完全不同的小佛塔,位于安溪县蓬莱山上清水岩。这座不知建造年代的无名佛塔的底层甚为奇特,是整石透雕的四尊全身盔甲的侏儒武士,右臂托举石塔。从盔甲样式的做法可看出为明以后遗物。这与本文讨论的宋代负重侏儒并非同类。

清水岩佛塔 托举侏儒武士(图源:网络)

唐宋汉地佛塔皆无负重侏儒
也许有看官会问,除了泉州属地之外,难道全国现存的数千座佛塔就没有形同泉州东西塔的负重侏儒吗?
据史料记载,福建的佛塔和经幢都是由江南及中原地区传入。中国历代大小佛塔有成千上万,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宝箧印经塔等多种样式。泉州东西塔属楼阁式塔。从北方的河南洛阳白马寺齐云塔、嵩岳寺砖塔,陕西周至仙游寺的隋法王塔、兴教寺的玄奘塔、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荐福寺的小雁塔、华严寺的杜顺塔,山西应县木塔等,到南方的南京栖霞山寺的隋舍利塔、苏州虎丘塔、杭州净慈寺雷峰塔与保俶塔、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等,就目前已搜集到的唐宋汉地近百座名塔塔,皆无负重侏儒。
中国古代佛塔(图源:网络)
唐宋汉地经幢亦无负重侏儒
  随着密宗东渐,唐初佛教建筑中出现了经幢,唐中晚期至宋代盛行。密宗认为,经幢具有无限的法力,可以镇魔驱邪、护佑太平。经幢一般可分为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分别雕刻,逐级累建而成。幢身多为八面体,幢身最常见的就是雕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自唐以来,石经幢分布大江南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存历代经幢600多座,最早的是建于唐代天宝六年(747年)的山西潞城原起寺经幢。最高石经幢则是始建于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的赵州陀罗尼经幢,通高16.44米,是中国最高的石经幢,亦称“华夏第一经幢”。

原起寺唐天宝六年经幢(图源:网络)

赵州北宋陀罗尼经幢(图源:网络)
唐代经幢一般比较简洁大方,只设一层须弥座,幢身上方宝盖也较简单。到了宋代,经幢造型更加复杂,雕饰丰富,比例优雅。从已搜集到的北方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经幢(唐)、尊胜寺尊胜幢(宋)、洪洞大槐树广济寺经幢(金),陕西陇县经幢(唐),河北卢龙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金)等,以及南方的湖南常德铁经幢(北宋),上海松江经幢(唐),江苏无锡惠山寺双经幢(唐),浙江海宁安国寺三经幢(唐)、杭州灵隐寺双经幢(北宋)、龙兴寺经幢(唐)、金华婺城法隆寺经幢(唐)、凤凰山梵天寺经幢(北宋),福建漳州塔口庵经幢(北宋),云南大理国经幢(南宋)等上百座现存唐宋石经幢进行尚对比,尚无发现有如泉州东西塔负重侏儒的造型。
但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经幢的须弥座有负重神兽,另一座尊胜寺尊胜幢亦有负重神兽,但风化极为严重。

山西佛光寺经幢(图源:网络)

山西佛光寺经幢的负重神兽(图源:网络)

山西尊胜寺经幢的负重神兽(图源:网络)

洪洞大槐树广济寺建于金承安五年(1201年)的经幢倒值得一提,此经幢4层15级,高9.4米,第二层刻有身披盔甲的八大金刚力士,但绝非侏儒。其肩扛背顶,姿态各异,极为生动。中国佛教从金代开始就有了金刚托塔、永世不倒的说法。

洪洞大槐树广济寺经幢(图源:网络)

洪洞大槐树广济寺经幢金刚力士(图源:网络)

出现身披盔甲金刚力士的还有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960年~963年)的湖南常德铁经幢,为宋代宗教纪念性建筑,是中国惟一现存的北宋时期仿木结构铁质经幢。在其底部第一节下部四周铸有八尊身披盔甲的金刚力士,双手托举。但8尊同模铸造的金刚力士都是一个托塔动作,毫无生动可言。
湖南常德铁经幢(图源:网络)

湖南常德铁经幢底层的八大金刚力士(图源:网络)

浙江海宁寺现存3座经幢,分别建于唐会昌二年(842年)、四年(844年)和咸通六年(865年)。幢为石制,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其中,唐会昌四年经幢的底座,刻有4尊战袍武士浮雕,但几乎已残缺不全。

浙江海宁寺唐会昌四年经幢(图源:网络)
海宁寺唐会昌四年经幢战袍力士(图源:网络)
经幢极品:云南大理国经幢
值得关注的是,云南大理国经幢。该幢建于南宋淳熙、嘉定年间(1176~1212年)的大理国时期,由大理国议事布燮(宰相)袁豆光为死者高明生“圆功”而造。袁在刻于幢基的《造幢记》中盛称大理国鄯阐侯高明生的功德。《造幢记》“求救术于宋王蛮王,果成功于务本得本”反映了鄯阐侯与宋王朝的密切关系。幢高8.3米,通身以细质砂石分段雕刻,一幢之上造像之多,雕刻工艺之精美,绝无仅有,被誉为滇中艺术珍品,在国内经幢亦是极品。

云南大理国经幢(今已移入室内保护)

(图源:禅林网/旃檀精舍)

古幢第一层是身披甲胄,手持斧钺的四大天王浮雕,高约0.95米,依东南西北位分别为持国、增长、广目和多闻,庄重威严。四大天王分别足踏不同的鬼奴。
云南大理国经幢的天王与鬼奴

(图源:禅林网/旃檀精舍)

最有意思的是第二层的雕像,四面设龛,内外两层,守护龛外各有一尊金刚神,龛内则为大日尊说法,旁有弟子、菩萨、天王伫立,共计有佛神40尊。衣衫隆起,清晰可辨,极富立体感。四尊金刚神威猛狰狞、肌肉暴出,最为传神。有人可能会问,这四尊金刚神很像负重侏儒呀。其实不然,佛教金刚神名目繁多,且负重侏儒绝不可与佛像出现在同一层级。也就是说,众神繁多的云南大理国经幢并无负重侏儒形象的出现。
云南大理国经幢的金刚神

(图源:禅林网/旃檀精舍)

唐代 泉州已是“市井十州人”
唐代泉州海外贸易兴起,到了唐代中晚期,泉州商贸繁荣,外商云集,人口蕃衍,元和六年(811年),泉州由中州升为“上州”,成了闽南一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唐代洛阳诗人张循之《送泉州李使君之任》曰: “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莆田、仙游两地在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之前,隶属泉州地辖。莆田古称兴化、莆阳、莆仙,与泉州人文交往密切,唐时泉州林、蔡等多支姓氏便是迁自莆阳。 北宋以来,泉州佛教建筑负重侏儒的造型对周边地区产生很大影响。
仙游宝箧印经塔
与泉州相邻的仙游枫亭塔斗山上的天中万寿塔也有负重侏儒,不过风化比较严重。这座国内体型最大、年代最早的宝箧印经塔(又称阿育王塔),四方五层,通高9.8米,边长5.1米,须弥座四个转角各有1尊负重侏儒。据县志载,该塔建于宋嘉佑四年(1059年),是蔡襄修建洛阳桥之后,“以其余石造此”。明清均有重修。从该塔负重侏儒单膝跪地来看,可能参照20多年前所造的丰州桃源宫经幢,桃源宫经幢8尊侏儒全是单膝跪地。

仙游天中万寿塔(图源:网络)

天中万寿塔负重侏儒(图源:成冬冬/摄)
仙游天中万寿塔的负重侏儒(图源:网络)
以上论述说明,目前已查找到的,除泉州一带之外的国内汉地佛教建筑,的确没有如同泉州东西塔负重侏儒模样的雕像。那么,本文开头所说的南宋佛塔上刻画泉州小矮人劳作的雕像又在哪里呢?欲知详情,请看下期分解——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关注泉州申遗 此书不可不读

了解订购新书  双击以下蓝字

《天下之货仓》九州出版社新书推介|乡音特辑|145期【原创】

北京泉籍学者

(1978年全国文科“高考状元”)

推荐《天下之货仓》

著名主持人刘少霞倾情推介新书《天下之货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