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钱荒来临 存量资金都去哪儿了?
最近,中国发生的钱荒问题引发各界高度重视,不仅是A股市场因失血,跌破3000点大关,出现千股跌停的盛况。与此同时,国内金融体系也发生了钱荒。现在除了中小银行外,国有大行也试图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缓解资金面不足问题。
对此,国内专家的解释是,由于年中MPA考核、企业缴税、新增地方债发行加快等因素,当下银行的资金面就会呈现较紧张的态势。不过,发生这种情况是暂时现象,进入第三季度之后,资金面紧张的局势就会得到缓解。
为了缓解当下出现的钱荒问题,中国央行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方面,动用货币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4月17日央行进行了定向降准,实际向金融市场注入了4000亿流动性。与此同时6月1日央行扩大了MLF担保品范围,希望缓解中小微企业的钱荒问题。
另一方面,美联储6月份加息和缩表,这次中国没有一起跟着收缩,反而是当天通过MLF向市场注入1500亿的流动性。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不再跟从,这是在2016年初美联储首次加息以来,比较罕见的做法。
但是,国内的钱荒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不仅M2增速徘徊在低位,而且货币市场利率在不断抬高,推升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当货币基金收益率与存款利率之间出现较大利差时,就会吸引更多的存款流向货币基金,各银行也深感存款流失日趋严重,金融机构融资成本正不断上升。
为此,年内第三次降准正在临近,2018年6月20日,李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从以往经验来看,国务院会议定调“定向降准”之后,距离落地往往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
而我们认为,导致目前钱荒问题主要有二大因素,如果仅是年中MPA考核、美联储加息、金融去杠杆等这类周期性的原因导致资金面的短缺,只要适当注入一定的流动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钱荒问现象马上会迎刃而解,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但如果是中国货币市场出现了结构性问题,那钱荒问题就绝不是注入多少流动性就能够解决的了。也就是说,国内货币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只是资金都流向了其他领域,而我们需要它流入的方向却出现资金面短缺的问题。那么,目前市场的存量资金都去了哪儿了呢?
一方面,都在货基内空转,抬高了资金的运行成本。近期,我们发现银行的存款增速大幅放缓,主要是都跑到货币基金中去了,而货币基金也是拿了银行流失的存款,再向银行讨要一个更高的利率。
所以,货币基金的规模越庞大,就会越增加银行业的融资成本。当市场存量资金无法盘活,央行释放出来的那些增量资金,马上就会被吸干。
另一方面,股市大跌、银行等金融机构缺钱,存量资金都跑到了房地产市场去了。过去国内主要是一二线城市存在泡沫,现在二三四五线城市房价都涨了个遍,就连四五线城市房价都涨破万元/平方米。
试想,如果没有货币市场中大量的存量资金的流入,全国不可能出现自云南西双版纳到东北丹东等各中小线城市房价都拉涨一遍,这需要多大存量资金去推动啊,如果这些资金没有去炒楼,那国内的钱荒问题绝对不可能发生。
现在看来,央行仅是采用定向降准、MLF等货币工具,并不能解决中国的结构性钱荒问题。而是应该通过三管齐下,这样中国式钱荒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首先,既然已经利率市场化了,就不要再设置隐性的存款上限了,只要放开存款上限,存款利率多少由银行根据自己情况来定。这样货基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利差会缩小,可迫使部分大储户存款回流到银行体系内。
再者,不管是定向降准,还是MLF,决策层的意图就是想解决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绿色环保的资金荒问题。但是除了银行的间接融资外,还可以允许这些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
比如允许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上市IPO,或者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几家颇具规模的小贷公司成立小企业发展基金,专门有针对性的将资金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最后,要让国内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中国需要房地产业与其他行业共同繁荣,并不是其一枝独秀。所以,我们估计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开始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五线城市蔓延。
主要还是打击投资炒房资金,遏止非理性的购房需求进入楼市,只要房地产市场全面降温了,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开始逐步减少,中国的钱荒问题便可得到很大缓解,这样就可以少动用负作用较大的降准工具了。
中国目前发生的钱荒问题,并不是国内真的很差钱,而是结构性出现了问题。光是靠定向降准、MLF等工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通过遏制房地产虚假繁荣、建立健全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彻底放开存款利率管制,这样才能盘活存量资金,届时再引主增量资金,就可以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了。否则钱荒阴霾将一直难以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