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让偏瘫病人走起来
中药康复治疗:
中风的病机:
本虚标实
中医学把缺血性脑病和出血性脑病形成的后遗症都归为中风后遗症的范畴。其临床症状是: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木、头痛眩晕等为主要症状。
缺血性中风因血液停滞不前,致瘀血阻络,发为中风;出血性中风属血溢脉外,离经之血瘀阻经络,发为中风。
总之,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亏虚多见,标实则以血瘀、痰浊为主。
辨证论治,
补气+活血为主
从病机可以看出,治疗上应以补气为本,活血为主,兼以化痰或养阴。共分五种证型辨证论治。
症状:头晕,精神不振,肢软无力,肢体偏瘫,或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推荐药物:
脑心通胶囊,每次2~4粒,每天3次。
脑安颗粒,每次1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消栓通络胶囊(颗粒、片),每次6粒,每天3次;颗粒剂,每次1袋,每天3次;片剂,每次6片,每天3次。
用药提醒:
三种药物均能益气活血,益气活血的力度上脑心通胶囊>消栓通络胶囊>脑安颗粒丸。
脑心通胶囊还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消栓通络胶囊(颗粒、片)化瘀兼有开窍之功,对语言不利者较适宜。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
治疗原则:滋阴息风。
推荐药物:
天麻钩藤颗粒,每次10g,每天3次。
用药提醒:
如手足心热,咽干口燥明显,则联用大补阴丸,每次6g,每天2~3次。
症状:体胖,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胖,舌苔薄白或白腻。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化痰通络。
推荐药物:全天麻胶囊+解语丹。
用药提醒:
全天麻胶囊,每次2~6粒,每天3次;解语丹,每次6~9克,每天2次。
症状:头晕或痛,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舌根强硬,舌难外伸,半身不遂,肢体重滞肿胀或下肢萎废,舌质红或带紫斑,舌下散布瘀丝瘀点,苔白。
治疗原则: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推荐药物:
人参再造丸,每次1丸,每天2次。
华佗再造丸:每次4~8克,每天2~3次;重症者每次8~16克。
用药提醒:
人参再造丸药性偏温热,适合寒性体质的患者,尤其是明显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者,禁用于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者。
华佗再造丸药性温和,无寒热偏向,适用于无明显寒热偏向的患者。服用华佗再造丸时若出现燥热感等上火现象,药量可减半,或用白菊花蜜糖水送服,必要时停药1~2天,症状即可缓解。
针灸康复法
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取穴
言语不利:风池、风府、廉泉、天突、少商、商阳、金津、玉液等;
口眼歪斜:阳白、地仓、颊车、人中;
半身不遂:肩髃、巨骨、手三里、曲池、合谷、丰隆、阳陵泉、三阴交、风市、环跳、肾俞。
针法
平补平泻,随症上下肢各取3-4穴,留针20-30分钟。
注意事项
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身体瘦弱、气血亏虚的患者,应取卧位,针刺手法不宜过重。
妇女怀孕者,慎行针刺,下腹部、腰骶部、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禁止针刺。
有皮肤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科学的运动功能训练
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作为康复治疗法”等。这套现代康复医学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应当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这项康复医学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即使在最大的医院里,能够掌握和运用的医生还为数甚少。
其他特色康复方法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外洗药方,很实用
治法1 偏瘫麻木方
黄芪60g,当归30g,穿山甲15g,地龙30g,柴胡30g,秦艽20g,桂枝20g,熟地黄30g,牛膝30g,红花20g,木瓜20g,桃仁20g
煎成400ml汤剂,兑水于药浴器中约2000~4000ml,根据患者适应程度,定温度约40℃,将患者双足置药液下,浸泡4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治法2 用于中风后手握固药浴方
川芎、川乌、草乌、花椒、红花、桂枝、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各10g。煎取2000ml,加入酒、醋各100ml,熏洗患手。
治法3 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
透骨草、穿山甲(代)各30g,急性子、片姜黄、荆三棱、莪术、汉防己、威灵仙、红花各15g。
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熏洗患手、患足,每次30min,每日2次,7d为一个疗程,每隔2~3d行下一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法4 用于中风后手足痉挛
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30g。
将诸药择净,放入搪瓷脸盆中,加清水2000ml,浸泡5~10min后,煮沸10min取出,放入浴盆中,药液温度以50~60℃为宜,浸洗患肢,先浸洗手部,再浸洗足部,浸洗时手指、足趾在汤液中进行自主伸屈活动。
每次15~20min,药液温度下降后可再加热,每日3次,连续两个月。手足麻木者可加霜桑叶250g煎汤熏洗全身或频洗患肢。
治法5 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
制川乌、吴茱萸、炮穿山甲(代)、海哈粉各9g,石菖蒲180g,四季葱白适量。
将前四味药共研细末,葱汁适量调为稀糊状捏成圆饼样,贴在患侧足心涌泉穴,纱布带束紧。将石菖蒲加清水5kg煮沸,倒在杉木桶中,中间放一木凳将患足放在木凳上,再用毛巾被裹住桶口,勿使热气外散,熏蒸患足,待水温适宜时,取出木凳,足浴,待身上微有汗出时去掉药饼,拭干腿足,卧床覆被避风静养。
此方宜在刚患病时立即用一次,以后每隔7天1次,一般连续3次后,手足便逐渐恢复自主活动。
治法6 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
蓖麻仁10g,桃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槐树枝、椿树枝、茄根各30g。
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熏洗患处及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min,连续1~2个月。
治法7 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疼痛
党参、黄芪、当归、丹参、川芎、牛膝、伸筋草、透骨草、马钱子各30g,威灵仙40g。
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熏洗患处及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min,连续1~2个月。
治法8 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桑枝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羌活30g,豨莶草30g,益母草40g,红花30g,薏苡仁30g,乳香20g,没药20g。
取上药加水煎汤3000ml,熏洗患肢,每日2~3次,每剂熏洗2d,7剂为1个疗程。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用拇指点揉患侧肩髃、天宗、肩井、曲池、手三里及合谷等穴,然后轻柔轮转活动其肩、肘、及腕关节,再捏合谷10余次,然后用左手托其臂,右手拨动腋窝下大筋,使其具有麻木感,可传到手指部,再揉搓十指,使血液贯通到指尖。再用搓法搓其臂百余次,最后对肢体进行轻轻拍打。14d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内脏出血、肌肤破损出血者,不宜选用此疗法;在采用热水浴时,应测量水温,逐渐适应,防止烫伤;在采用冷水浴时,不宜时间过长和水温过低,浴后应用毛巾搓擦全身皮肤直至发红;年老、体弱、儿童等,直至沐浴时要有专人护理,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