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受欢迎怎么办?情商之父:做好三点,培养高社交商的孩子

可琪琪妈妈却发现,琪琪似乎并不太受欢迎,每次视频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三五成群的玩着,只有琪琪一个人在旁边堆积木,小朋友在一旁高谈阔论,琪琪也只会干看着,不知道如何融入进去。

为此,琪琪妈妈可忧心了好几天,之前担心她太任性,上幼儿园会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还专门教育她要跟别人好好相处,不能吵架不能打架,琪琪也很听话,别的小朋友都因为打架被老师点名了,可琪琪从来没有和谁发生过争吵,都是一副好脾气的样子。谁知道,那么乖巧的孩子,在幼儿园却反而无法融入到其他小朋友之间了。

很多家长都像琪琪妈妈一样忧心,孩子太霸道,担心他欺负其他小朋友,孩子太内向,又担心她被其他小朋友排挤。时刻担心孩子能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能不能成为受欢迎的“孩子王”。

幼儿园是孩子独立接触的第一个社交性小团体,在幼儿园与同伴的交往使他们体验到除亲子关系外的另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而与他人的相处会直接影响到今后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是他们发展“社交商”的基础。

一、决定孩子人际关系的“社交商”是什么?

早在1920年,心理学家桑代克就首次提出了“社交商”的概念。他给“社交商”下的定义是:理解人类行为和处理彼此关系的能力。

随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在提出了“情商”的概念之后,也阐述了他对“社交商”的看法:

我们大脑的实质就是社交性的大脑,不仅情商(控制自身)重要,提高社交商也迫在眉睫,因为社交商将决定我们的心智表现,决定我们一生的走向与成就。

多项研究也表明:只有具有高“社交商”的孩子才知道如何与人融洽相处、如何解决冲突,也更容易在未来的人生中体验和享受成功感。

二、性格类型并不决定“社交商”高低

很多家长普遍认为性格外向的孩子交往能力强,当孩子显现出较内向的性格时,就会刻意锻炼孩子,希望通过转变性格让孩子变得更受欢迎。但实际上,孩子的性格类型并不是“社交商”的高低决定性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场景进行对比:

场景一:皓皓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平时无论认不认识的人,他都可以拉着别人讲半天,大家一起玩飞机模型玩具时,他很主动的去搭讪别的小朋友。可一开口说的却是:“你们知道飞机为什么可以飞上天吗?不知道吧?笨蛋,哼,让我告诉你们把。……”然后开始喋喋不休讲解着自己的知识,完全不让他人有插嘴的机会。其他小朋友屡次打断无效后一哄而散。

对于这样的皓皓,虽然性格外向,但小朋友只会觉得他太过骄傲,他的行为太过于扫兴,完全没有顾及其他人的感受。那么小朋友们会喜欢和他一起玩吗?他的社交商高吗?

场景二:萱萱是个内向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也总是喜欢在一旁安静的看绘本、搭积木,一个小朋友因为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哭了起来,萱萱看到了,对哭泣的小朋友说:“你有点难过是吗?要不我把积木给你玩吧!别哭了!”马上小朋友就拿起积木,和萱萱一起玩了起来。

萱萱虽然性格内向,不喜欢大声说话、跑跑跳跳,但她不以自我为中心,能快速体察到其他人的情绪,并提供解决方法,这样的萱萱,比起皓皓,社交商是不是显得更高一筹呢?

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社交商”的时候,更注重的不应该是简单转变孩子的性格,强迫内向的孩子多和别人交往,让外向的孩子克制自己少说话,而是要在孩子性格的基础上通过移情训练、交流能力的提升和交往技能的训练,让儿童的社交商逐步提升,能够拥有快乐和谐的同伴关系。

三、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商”?

1、学会倾听、体察他人情绪

对于表达欲旺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认真倾听他人,体察到他人的情绪无疑是一个难题,然而倾听却是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想法最便捷的方法,也是快速融入他人、获得他人好感的最有效的手段。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他的著作《人性的弱点》中写道:“最善于言谈者就是最善于倾听的人。”

无论孩子或是大人,分享的欲望都大于倾听的欲望,认真对待别人对你的倾诉,是一种教养。也许孩子不善言辞,可能够学会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谈话,能够从他人的谈话中提取有效信息,就是在为双方的沟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了。

2、学会表达和沟通处理

孩子思维表达有限,在面对一些状况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怎样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于是大多数孩子都会以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表达,比如哭闹、争吵、大喊大叫等,这样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负面的。因此我们更需要教会孩子该怎样说?什么时候说?怎样表达情绪?怎么沟通处理?

《爸爸去哪儿5》中,倍受欢迎的小甜椒Jasper是怎样表达和处理情绪的呢?

因为爸爸不在,嗯哼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了起来,一旁的Jasper虽然也想爸爸,但孩子主动安慰嗯哼:“不要哭,你看我都没有哭,我只是在等。我们是大孩子,不需要找爸爸”在安抚完嗯哼的情绪后,又主动和嗯哼玩起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两人一起开心的等着爸爸。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Jasper既没有哭闹,没有手足无措,没有大喊大叫,而是适时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既安抚了嗯哼的情绪,还能引导原本伤心的嗯哼和自己一起开心的玩,这样暖心的小孩,又怎么会不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欢迎呢?

3、保持自我优势、学会适时拒绝

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受欢迎,首先就要融入集体,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就跟着说什么做什么,只要能够“随大流”,就不会被人疏远。于是很多孩子也养成了人云亦云的习惯,看起来很合群,但却缺乏主见,成为人后的“小跟班”,而这样的孩子,为了避免争执,往往也缺乏拒绝和说“不”的勇气。

在孩子的社交活动中,常常面临着“拒绝”和“被拒绝”,再“随和”的性格,也不会受到所有人的喜欢,被他人拒绝、和他人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孩子也是在各种冲突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

那些放弃自我去迎合他人的孩子,往往因为缺乏个性成为一个集体中最容易被遗忘和忽视的人。只有保持自我优势、自然地吸引他人,才能在不违背自己心愿和原则的情况下,有原则、有分寸的和他人交往。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在对待和处理问题时也各不相同,但只要我们多做正确的引导,教会孩子在社交中处理事情的基本态度和正确的方式,孩子一定会带给我们出其不意的惊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