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言”,精辟深刻发人深思
言,就是人们日常交际中所说的话。高超的语言艺术可以充分展示自身形象,提升自己的魅力指数。孔子对“言”有过精辟、深刻的论述,孔子的论述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孔子说“驷不及舌”,用来形容话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就像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所以讲话要慎重小心,不能信口开河。
——孔子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是指说话就要说到点子上,否则就不要说。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是指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情一定要有结果。
孔子认为“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意思是那些说话大言不惭的人,往往很难说到做到。孔子认为“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如果听到传言就四处传播,那是没有道德的表现,应该杜绝这种现象。孔子还讲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要看讲话的对象,既不错过人,也不浪费言语。孔子认为,说话人一定要注意对象、场合、身份。
他指出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即“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没轮到他说抢着说叫急躁,该说的时候不说叫隐瞒,不看对方的脸色便贸然开口叫盲目。孔子对那些能说会道、夸夸其谈的人没有好印象,孔子毫不留情面地说他们“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乱德”。相反他觉得“刚毅木讷近仁”,倡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毛泽东主席给他两个女儿(李纳、李敏)所取的名字就出自这句话。孔子认为只要工作做得好,政绩突出,但不善言谈,没有问题;反之,只说不做,没有成绩,就会给人不好的印象,所以孔子强调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如果能认真学习和领悟孔子对“言”的论述,争取做到恭维的话别人乐听而不感肉麻,建议的话能被接受而不觉逆耳,要求的话能被很好的理解并得到落实,自己又能做到谦敬得体,不卑不亢。那么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就会语言得体,受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