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三十四章
大家好!
现在是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的第三十四章,一起把第三十四章的原文读一下。
原文:道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这一章老子重点,仍然是在讲圣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它首先是从道本身来讲,就是道本身是广漫无极的。第二个字是同于现在常写的泛滥的那个“泛”字,左右呢?也可以说是阴阳,可左可右。因此它本身就是说,道不是我们只理解的一种,一定是温和,或者一定是狂暴,它会有阴阳不同的面,所以其可阴阳也,充斥宇宙无处不在。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就是成就功业、完成事业,而不称说有功。万物归附了也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永远没有欲望,所以可以说他小。万物归附而不因此自以为主宰,又可以称之为大!所以圣人能成就大业,是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因此能够成就大业。
这个话说着呢是有点绕,其实它最本质的意思,就是在讲,就是“道”弥漫于天地万物,而万事万物都像这个大海中的孤岛一样,道在左右和影响着他们,万物都在遵循着道的规律而自立自为。万物能够自立自为,是因为“道”无欲无求,因此才能给万物足够的空间。同时万物因道而成就,道也不把万物认为是自己所主宰的,所以从这点上来讲,道确实是很大。因此圣人要效仿大道,无欲无求,抱法处势,任百姓循法自立自为,百姓感觉不到圣人的存在,故可以称之为小。百姓自为,国富民强,所以成就了圣人的大业。
字面上的理解,翻来覆去的就是这几句话,包括以前讲的“后其身,身先;外其身,身存”,“守柔”,“处下”,“不争”,“无为”等等,意思上都是这样。关键是我们是否能真正的理解这一段,所以我还是愿意用例子来给大家讲一下。
比如,我们如何理解“道”?我们换一个说法:我们如何理解父母之爱呢?其实父母之爱,时刻在孩子的身边。但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呢,就是孩子很归于父母,从小依父母而生,依父母而长,但是父母对孩子其实是没有欲望的,不是说一定要让孩子去怎么怎么样,只要孩子自己健康成长,开心,能有所作为就好。父母既不指着孩子去挣钱,也不指着孩子去扬名,也不指着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所以当孩子去奋斗的时候,似乎父母没有给他任何的要求,父母的权利对他来讲是很小的。但是孩子却是因为父母给他撑起了这一片天地,所以他可以自然地发展,他可以实现他的理想,他可以有他的作为。那么对于孩子的发展和对于孩子的心中,他的父母是极其伟大的,所以这个时候他又可以称之为大。我们从这一点上来讲,就可以理解,所谓的圣人,真正的圣人,他对天下的一切众生,都是视如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支撑万物,“生而弗有”,让他们去做,给他们空间。他们自己做成了,他们自己觉得自己很能干,好像感觉不到领导者的存在。但是同时正因为他们成功了,国家强盛了,所有的人都回过头来看,这个时代很伟大!
治理企业也是同样。每一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每个人都在公司的总体框架下做着自己的贡献,因为自己的能力而得到更高的权力,更高的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待遇,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似乎总裁对他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实际上,这个公司却因为每一个人的成功而成功。那么一个成功的大公司的领导,自然有他的影响力和他的威望。这就是“后其身身先,外其身生存”,这也就是这里说的“圣人之所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故能成大”。
所以这里头,老子一再强调,要“恒无欲”,因为恒无欲,所以名之为小。我们说,像中国的神、圣人,和佛也好,真人也好,他们并不讲“这个世界是我造的”,“这个世界我是主人”,“这个世界你们全都要听我的”,我永远是主人,你们永远是奴仆。而是:你们自己努力去生活,因果是你们自己造的,福祸是你们自己求得,幸福和痛苦都是你们自己招的,“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因此,能得到幸福与否,全在于你们自己!所有的中国的圣人,真人也好,佛陀、菩萨也好,都是我们的老师,是在告诉我们该如何生活,该如何思考,该如何为人处事,但是最后如何去做事,靠我们自己。因此,这是自始至终都是与一种大道的思想是相合的。
好,这一章不多讲,就是各种各样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够去体会,能够在中间慢慢的去体会到,“道”是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它本质上是一种规律,本质上是一种思考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本质上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
好,我们一起把这一章再读一遍:道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好,今天的国学经典就到这里,大家明天见,谢谢大家。
注:中国古代道教,对那些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觉醒觉悟的人,称之为真人。
(来源:丹阳论道)